第十七章 密支那之四(第4/4页)

看来,真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兵法,哪怕是孙子兵法也是一样。

不过,史迪威毕竟是一员宿将,经过视察,他很快弄清了密支那攻守中的问题,并一一加以解决。关于兵力,密支那周围新30师、第50师主力都已经到达,梅支队随着人员的补充也在恢复战斗力,而且只要打下去,围攻密支那的中国军队只会越来越多,并不是大问题。天气引起的后勤不足,则要通过加强对空中补给的控制来解决。而最主要的调整,则是前方指挥所的改组。经过两次改组,到7月初,密支那战场的主要指挥官,已经换成了深孚众望的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军长郑洞国。

一名在密支那被俘的日军慰安妇在接受调查

攻占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和被俘的日军慰安妇

郑洞国,字桂庭,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郑用兵稳健大胆,长于夜袭。其人在黄埔系中因宽厚的胸怀、博大的气度,被称为“长者”。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军之一,曾参加过长城古北口战役、平汉路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昆仑关战役等,是杜聿明集团中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1943年春,蒋介石急需派人到缅甸掌握撤退到那里的远征军,但是又面对史迪威对这支部队的强势控制,最终决定让能够“相忍为国”的郑洞国,到兰姆伽担任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军长。

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郑洞国果然尽全力维系了远征军的团结,被孙立人称为“最尊敬的长官”。虽然从年龄上说,郑洞国比孙立人还要小三岁。

然而,史迪威一直对郑洞国颇有戒心,担心其与自己争夺远征军的领导权。有一段时间竟然只让他管理部队的军风纪。直到密支那之战打到如此艰难时刻,史迪威审视左右,美军将领已无人可完成这个任务,才把密支那之战的指挥权交给了郑洞国。

日军在密支那车站建立的火车头防线照片之一

日军在密支那车站建立的火车头防线照片之二

郑洞国临危受命,凭借在中国远征军中的威望,很快稳住了局面。7月7日,经过调整的远征军再次对密支那日军发起全面攻击。

血与火的战斗在整个密支那南郊和西郊全面爆发。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密支那火车站。在中国军队从南向北与日军一条马路一条马路争夺市区的同时,这个位于密支那西侧日军最大的据点却岿然不动。中国军队几次增兵,就是无法将其攻克。

由于密支那初战之时,中国军队曾轻取这处要地,夺回火车站的日军对其防御工事进行了苦苦经营。他们把在密支那车站的火车头集中起来,用六列列车围上沙袋和工事,组成了一个异常坚固的钢铁要塞。中国军队几次强攻,都不能将其拿下,反而在这个要塞面前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火车头要塞”之所以如此难以攻克,主要在于庞大的火车头成了无法攻克的堡垒,而每一个火车头,又可以受到其他车头火力的侧射掩护。尽管中国军队不断对其射击,但机枪命中,仅仅能将其外表打出点点斑痕,即便是山炮也无法将其整个摧毁。

对“火车头要塞”的进攻,一时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