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密支那之五(第3/4页)

一如缅北战场上的回家,一如抗美援朝中的保家卫国。

第150团的脱胎换骨,不禁让笔者想起了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元帅。在这次战役后,彭德怀曾经受到不少批评,认为他违背了八路军避实击虚的战略原则,打了过多的硬仗,损失太大。但是,跟随彭德怀多年的老部下,特务团团长欧致富道出了此战的真谛:“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正规军,不但要会打游击,必要时,也得猛攻坚守,顽强拼杀,敢于啃硬骨头。”这应该是彭德怀的心声。这位中国元帅认为,百团大战“对于八路军三年的抗战工作是一个具体的检阅”,“对于八路军战斗力是一个新的提高。”这一战役,虽然在历次血战中为八路军伤亡很重的一次,但却真正锻炼出了一批能够打硬仗的队伍。当时担任山西抗日决死队政委的薄一波(决死队名义上总指挥是国民党将领鲁英麟,薄负实际的指挥责任),谈到此战中最艰苦的关家垴之战时说:“彭老总向我调两个团参加战斗,我是积极的。战斗中损失固然大,但这两个团也打出来了,成为决死队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团。”

一只真正能战的部队,必须经历血与火的考验。这一点,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不变的真理。

突破“第一条横马路”后,日军在市区组织巷战,并进行猛烈反击。“第一横马路”和“第二横马路”之间的战斗持续了整整十天。然而,丸山大佐的反击终于因为兵力的枯竭而失去冲力,7月15日后,日军全面退缩,中国军队乘势组织小部队向敌后穿插,充分利用兵力优势扩大战果,先后攻占“木材厂”、“火车修理厂”、“八角亭”、“锯木厂”、“南普码头”、“西大坡”、“兵营”和“跑马堤”等处日军据点,打先锋的依然是第150团。

与此同时,史迪威也认识到前期急于求成的进攻事倍功半,转而赞成郑洞国稳扎稳打的攻击方法,并在雨季的间隙运来大量补给,特别是迫击炮和榴弹炮的炮弹。中国军队进攻的火力骤然增强,美军的空中攻击也得到了加强。

这一次,轮到日本军队趴在地上挨炮弹了,长时间的鏖战让日军作战储备消耗殆尽,到了7月份,每门炮每天只能有11发炮弹的限量了。

不过,比起要求“一发炮弹端一个炮楼”的土八路来,日本兵还是阔气得很呢。

日军那个后来生存下来的军官平井大尉写道:“7月12日的总攻击规模浩大,从印度来的第119航空队派出了39架B-29轰炸机投入对地轰炸,并有第88战斗机中队参加掩护,仅仅是空袭,就投下了750多吨炸弹。连守备队总部也成为攻击目标。在守备队长(丸山大佐)进行战斗部署的时候,‘空袭’的喊叫骤然而起,来不及向外逃,每个人都只能扑倒在地面上,等待炸弹爆炸。一时,仿佛百雷齐落,浓烟骤起,我们都以为自己这回死定了。

我在炸弹爆炸的间歇中,从爆炸的烟雾里穿出,看到指挥部周围尸体横七竖八。这时,敌军的炮击也开始了,而中国军队开始果敢地向阵地跃进……”

看来,史迪威这一次的配合还是不错的。

7月20日,第150团攻占“第二条横马路”。于此同时,第88团从城西的射击场,第89团从兵营方向猛力向市区中心突进,日军无法承受从这么多方向同时发起的攻击,阵地日益缩小。

7月14日正午,中国军队已经从东侧绕到火车站背后的铁道线上,切断了日军主力与火车站守军的联系,在双方结合部上据守的青木守备队被全歼,指挥官青木清一中尉战死。他的部队占据铁道线路基,在铁道东西两侧展开布防,遭到中国军队包围进攻。青木中尉在日军中颇有声望,被视为年轻军官的楷模。他在发现遭到包围后,曾与部下商讨“突围还是玉碎”,但此时中国军队已经开始掘壕突进,掘进声连日军都可以听到。绝望的青木中尉看到已经来不及组织突围,命令一名伍长携带部队名册和报告潜伏,待天黑后乘夜钻出包围圈向总部报告,自己率领残存的30名士兵发起自杀式冲锋,结果全军覆没。

在密支那战败上吊的日军士兵

平井郁郎当时大部分时间在铁道线附近的南部地区指挥部督战,这里的主力是日军第114联队第一大队,已经陷入中国军队攻击的漩涡之中。本来在医院养伤的第一大队大队长水渊少佐带伤到一线指挥作战。第三大队阵地遭到30架中美空军飞机的攻击轰炸,“阵地崩坏,中国兵勇敢地一边投掷手榴弹,一边向前突击”,平井描述道。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中国军队采用坑道作业爆破日军工事,日军则利用房屋组织巷战,平井记述这种巷战让中国军队颇有损失,而他们使用“油脂炸弹”将日军工事烧成一片火海。笔者推测,所谓的“油脂炸弹”,就是凝固汽油弹。已经负伤的水渊少佐再次被击伤,不得不由第一中队中队长大西大尉接替指挥。最终日军不支,被迫放弃南部地区,战斗开始向日军第二大队大队长冷川少佐指挥的中部守备地区展开。

作为日军的普通官兵,他们不知道,这时密支那的日军指挥机关,也在一片矛盾混乱之中。

在密支那日军中,军衔最高的军官,无疑是第56师团步兵团长(即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按照日军的命令,水上少将也应该是密支那的最高指挥官。

但是,整个密支那战役中,日军的实际指挥官,从始至终,都是第114联队联队长丸山房安大佐。

实际上,当水上源藏少将到达密支那的时候,丸山房安大佐就十分无礼,根本没有前去觐见的意思。以宽厚著称的水上源藏并不在意,自己带了副官去拜访丸山大佐,但丸山仍然毫无感动,反而很不客气地斥责道:“带这样一点儿人来,能顶什么用呢?”结果,水上少将只好带着自己的少量部下到城北江边,建立起一个孤零零的阵地,变成了一只奇特的独立部队。

第56师团步兵团长水上源藏少将

步兵第114联队联队长丸山房安大佐

在战斗的整个过程中,水上少将都无法对密支那的攻防进行指挥。这种古怪的现象,即便在下克上情况十分严重的日本陆军之中,也堪称奇观。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主要理由有两条。第一条是密支那的守军主力第114联队,最初属于第18师团,所以第56师团的水上源藏带着少量幕僚就来接收指挥,很难获得支持。另一个原因,则是丸山房安大佐“上面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