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节假日黄金周,这盛世如你所愿(第2/4页)

宋朝的元旦活动,不限于元旦一天,从初一到初七,习俗是一天占一物。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羊日,四日为猪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初一画鸡在门上……七日贴人在帐子上。这种风俗表现了人们对于人寿年丰、六畜兴旺的期盼。

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在任何时代,总会被人们寄予美好的希望,宋朝320年中的大部分新年,都是这样美好。

第2章 踏春,上坟不妨碍游乐|寒食节

一、担酒上坟祭祀先人

元旦新年,宋朝大城市的繁盛景象让您对它的富庶、文明不再怀疑,也许您应该收拾下内心的喧闹,去做一次郊外的踏青赏春,咱们过一下宋朝的寒食节。

宋朝以冬至后105天为大寒食,寒食节有3天,即冬至后的104天到106天。第106天就是清明,也叫小寒食。

寒食节前一天,宋朝人称作“炊熟”。《东京梦华录》记载,那天人们用面作枣饼飞燕,串起来插在门楣,叫做“子推燕”。无论官民家家插柳,门口屋檐一片青绿,景象十分新鲜。

寒食节,宋朝人会举行冠礼。我国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表示已是成年人。什么时候举行冠礼,古代没有统一规定,到宋朝形成寒食举行冠礼的习俗。

寒食不举火。自古以来,皇帝于清明赐火给侯门近亲,宋朝沿袭了这一风习。清明节那天,皇宫内的侍者会用榆木钻火,最先进火者还奖给“金碗、绢三匹”。皇帝把火赐给臣僚,这是钻燧取火风习的继续。

寒食第三天就是清明节,扫墓的习俗在宋朝继续盛行。与传统一样,担酒上坟以尽思时之敬是宋朝寒食节最重要的民间活动。

皇宫中扫墓更为隆重,宫室的亲戚也分别到各陵墓祭祀、拜陵。祭扫皇陵的随从人员都身穿紫衫,白绢三角儿包头。

宋朝祖先陵墓在河南,南渡后只有临时的殡葬地。皇室近亲也分别派人到诸陵“行朝享礼”。清明这一天对诸宫王妃、各王子的坟墓也要进行享祀礼。北宋时,皇家还出车马到奉先寺道者院,祭祀诸宫人坟。扫墓队伍浩浩荡荡,人穿金装,车挂紫幔,锦帛缠额,珠簾垂窗,一派皇家气象。随皇家祭陵的禁卫军列队跨马,奏响军乐。他们旌旗鲜明,军容雄壮,人精马锐,看热闹的百姓塞满了道路。

二、寒食其实是快乐的

在宋朝过寒食节,您会发现有意思的是,寒食节越来越倾向于喜剧色彩。范成大的《寒食郊行书事》诗云:“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从诗中咱们可以看出,人们打扮的漂亮,饮酒为乐,心思已不在坟中的逝者,而是放在春游和秋后的丰收上了。

清明节,东京街市上卖祭品的很多,纸扎的阁楼都堆在铺子门前,形成又一风俗景观。

清明节这天,人们借由郊外扫墓,形成清明踏青的习俗。这个时节,天气晴和,气候宜人,花开柳绿,人们都到著名园林观赏花木,或到郊外观赏春景。人们在这天也会喝酒,暮色降临时才带着醉意回到城市。回去的时候,人们带着枣饼、炊饼、黄胖(泥娃娃)、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等乡下的土特产。回城的轿子用摘下来的杨柳杂花装饰,从轿顶四垂而下,很是清新耀眼。

整个寒食节里,东京的坊市会卖各种当令食品如稠粥、麦糕、乳酪、乳饼之类。

南宋以后,临安人清明游春更为普遍,祭扫多在南北两山之间。一时车水马龙,女子们淡妆素衣,牵着孩子,提着酒壶和菜肴点心,到村店人家,吃喝休息,一直要到晚上才回家。

这一天,富人们尤其爱到著名的园林饮宴寻欢。车马往来繁盛,临安城门那里都出现了堵车现象。西湖更是游人喜爱的地方。彩舟画舫上,有钱人家随船行乐。这一天还有龙舟比赛可以观看。临安城里的,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锣鼓喧天。

西湖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寒食节里的各种文娱演出就在这里进行。有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斛斗、舞盘、各种禽虫之戏。还有外地来的乐伎,吹拉弹唱。游西湖的人们在船上听歌看舞、喝酒作乐,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直到月上柳梢,湖面上的歌声、丝竹声还此起彼伏。下船上岸回家时,男骑马,女乘轿,童仆挑着木鱼、龙船、花篮、闹杆等回家,准备馈赠亲友。

这些享乐活动自然带动了节日消费的兴旺。应该说,宋朝的人,也早就认识到了假日经济的价值。

第3章 祭祖先,顺便吃碗馄饨|冬至

一、冬至大似年,皇帝得祭天

寒食节您到郊外踏青赏春,莹莹的绿色,缕缕的花香,婉转的鸟语,盎然的春意让您感受到春的温暖,咱们现在又要带您去宋朝最冷的一天——冬至。

冬至是我国古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时间按公历算是12月21日到23日其中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一个吉日,所以值得庆贺。

俗话说:“冬至大似年。”在古代,冬至非常重要,人们一直是把冬至当作另一个新年来过的。先秦时,每逢冬至,君主们都不过问国家大事,而要听五天音乐。百姓们也可不事生产,而在家尽情玩乐。汉代以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冬至这一天都是很热闹的。

宋朝时冬至是与寒食、元旦并重的三大节日之一,又称“亚岁”“冬除”“二除夜”,有的甚至也称“除夜”。

从冬至起,白昼逐日加长,黑夜一天天缩短。昼阳夜阴,天阳地阴。中国古代礼天崇阳,因此,冬至日祭天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活动,是一项国家大典。

在宋朝,皇帝祭天的准备工作开始得很早,两个月前就开始训练车象。一共有大象七头,前面有几十面红色的旗子,伴奏的鼓锣鼙鼓也有十几面。每只象有一人跨其颈,身穿紫衫,头戴交脚幞头,手执短柄铜刀指挥大象。大象到了宣德楼前,排成行,面向北面而拜。

祭天的过程很是复杂,仪卫众多。祭天前皇帝要先行斋戒。冬至时,到皇城南郊圜丘祭天。祭天的仪式很隆重,也很烦琐。皇帝只是按照礼仪官的引导完成早已熟悉的规定动作。冬至的朝会也很热闹,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参加这隆重的朝会。届时,文武官员要整齐地排列在殿中,宋朝俗称“排冬仪”。皇帝驾临前殿,接受朝贺。如果您还想象不出,那就把元旦那天的朝会模式再复习一遍,基本就是那样的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