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节假日黄金周,这盛世如你所愿(第4/4页)

二、人是流连的夜猫

观灯是元宵节的主打娱乐项目。节日的夜晚,无论王公贵戚,还是普通百姓,男女老少成群结队走上街头赏灯游乐。富贵人家的车子前面,挂着灯球、灯笼。女子们精心打扮妆容,头上身上佩戴着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她们大多穿着白色的衣服,因为这样更适合在月色之下展现自己的美。有些喜欢玩耍的人,用白纸做成大蝉,称为“夜蛾”;还有用枣肉炭屑做成球,系在铁丝上点燃,叫“火杨梅”,穿梭于元宵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节日里,人们摩肩接踵,难免会有疏漏,丢失钱财、饰品的不算少。《武林旧事》记载,夜阑之时,有人打着小灯照路拾遗,谓之“扫街”,“遗钿堕珥,往往得之”。这件趣事儿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山人海的热闹程度。

元宵的文艺表演丰富多彩。实际上,年前汴梁御街两廊下就聚集了艺人表演,《东京梦华录》描述他们“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节日期间,艺人争相到街头献艺,有杂剧、说唱、舞蹈、杂技、音乐和武术表演等。

《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城元宵的的表演有: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温大头、小曹嵇琴,党千萧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龙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还有卖药,卖卦,沙书,地谜,真是无奇不有。

《梦梁录》记载的临安元宵节舞队的盛况丝毫不让东京。正月十五前后舞队可以得到朝廷的犒赏,舞队有清音、遏云、掉刀、鲍老、胡女、刘衮、乔三教、乔迎酒、乔亲事、焦锤架儿、仕女、杵歌、诸国朝、竹马儿、村田乐、神鬼、十斋郎等几十个舞蹈社团。还有乔宅眷、龙船、踢灯、鲍老、驼象等表演社团。官巷口、苏家巷有二十四家傀儡戏,细旦衣装鲜丽,佩戴花朵珠翠,腰肢纤袅,宛若妇人。

《西湖老人繁胜录》所记载的还有扑蝴蝶、耍和尚、鞑靼舞等表演节目。《武林旧事》记载的表演有大小全棚傀儡、大憨儿、粗旦、麻婆子、快活三郎、大小斫刀鲍老、诸国献宝、孙武子教女兵、旱划船、打娇惜等七十多种节目。

当然,元宵节最炫目的节目还属皇家的烟火。元宵之夜,皇室观灯饮宴之余往往还会举行大规模的放烟火活动,以渲染节日的喜庆氛围。有一种叫地老鼠的烟火,大概是点燃之后会到处乱窜的烟花,有次竟然钻到太后的座椅下面,把太后吓得不轻。

元宵节夜间,市面上的各种小吃也是琳琅满目,惹人垂涎。除了精神上的享受,各种夜宵小吃更是增添了节日狂欢的气氛。元宵主要的小吃有乳糖圆子、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等,还有各种南北珍果,比如皂儿糕、宜利少、澄沙团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琥珀饧、轻饧、生熟灌藕、蜜煎、蜜果、糖瓜蒌、煎七宝姜鼓、十般糖之类。卖夜宵的商贩,把这些南北美食装在花盘里,架着车儿,高声沿街叫卖。

元宵节无昼夜,富贵之家往往走亲访友,互相宴请送礼,整个白天都在外面,到了深夜才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小睡一会儿,又得起身整理残妆,因为拜访的客人已经到家门口了。

宋朝说经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元宵之夜热闹非凡的场景:

“当日正是正月十五日元宵,邻近有几家老成的妇人,相呼相唤看灯,因此叫女儿同去。于是众簇着,迤逦长街游看。真是好灯!怎见得:笙箫盈耳,丝竹括街。九衢灯火灿楼台,三市绮罗盈巷陌。花灯万盏,只疑吹下满天星;仕女双携,错认降凡王母队。灯下往来翠女,歌中相斗绮罗人。几多骏骑嘶明月,无限香车碾暗尘。当下,莲女和街坊妇人女子往来观看花灯,来到能仁寺前,扎个鳌山,点放诸般异样灯火,山门大开,看灯者不分男女,挨出拥入。莲女见,也不顾街坊妇女,挨将入去看灯。真个好灯:三门两廊,有万盏花灯,照耀如同白日。”

在这个话本里,您看到“仕女双携”这个词,这也是宋朝元宵节的一个风俗。年轻的男子女子,在元宵节这几天,可以摆脱平日的约束,相约一起游玩。携手并肩,亲密相伴,也许美好的爱情和更远的终身大事就在满天的灯火中开启序幕。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描写的正是此情此景,成为爱情的一幅经典画面。

在这种欢腾而温馨的场面感染下,在美如银河的灯流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您是否听见自己内心的呼唤?

少年,相约黄昏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