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节假日黄金周,这盛世如你所愿(第3/4页)

冬至对于普通人家也十分重要。哪怕您是东京城里最穷的,或者拿出平时积攒的急用钱,或者干脆去借,都要买套新衣服,置办饮食,祭祀祖先。

这一天,也像元旦一样,会开放赌博。当天车马喧嚷,街巷拥挤,行人往来不绝。大部分的店家都在这一天都暂停营业,喝酒赌博,俗称“作节”。

馄饨是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和自己享用的最佳物品。这个习俗是从北宋都城东京开始流行的,后来也流行于临安。当时有“冬馄饨,年馎饦”的民谚。有的富贵人家在这天会包上很多不同馅料的馄饨,叫作“百味馄饨”。

按宋朝的习俗,冬至这天,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普通百姓,都讲究互相赠送礼物,甚至有“肥冬瘦年”的形容。金盈之的《醉翁谈录》里谈到,从寒食到冬至之间,没有多少节日,因此冬至这天,大家热衷于互相庆贺赠送礼物,而到了除夕迎新年,财力不及冬至丰厚,所以有“肥冬瘦年”之说。

二、古代教师节,祭祀孔子

冬至这天,宋朝的人们还有守冬的风俗。此夜小孩玩耍不睡,直至天明,有“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之谚。

冬至贺冬,最具特色的是“履长”与“隆师”。

所谓履长,是指晚辈礼拜尊长,特别是指儿媳献履献袜。冬至日的礼拜尊长不同于日常的昏定辰省,一定要铺排家宴,向父母尊长行礼。此外就是媳妇给公公婆婆献履献袜,这正是“履长”的本义。

所谓隆师,就是尊师拜师的意思。我国一向有尊师传统,冬至祭孔和拜师就是一种集中表现。

祭孔子拜圣时,有的挂孔子像,像下边写一行字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有的是设木制牌位,木牌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位”。

在冬至祭孔时还要“拜烧字纸”。爱惜字纸,不许乱用有字的纸擦东西。在民间尤其在士子文人阶层非常看重,认为爱惜字纸是对圣人尊重的表现,如果乱用字纸揩抹脏东西就是对先师的亵渎不恭。所以把带字的废纸收集起来,在祭孔时一齐烧掉,烧字纸时也要师生一齐跪拜。

如今,咱们在冬至都不进行“隆师”活动了,这种习俗已经销声匿迹。但是,冬至节总是给人留下了“我国最早的教师节”的好名声,获得了后人的赞美。

第4章 少年,人约黄昏后吧|元宵节

一、灯是元宵的海洋

宋朝的节日不少,这回先给您看一阕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您猜到是什么节日了吧?对,就是元宵节。

辛弃疾的这阙《青玉案》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宋朝元宵之夜的情景:

词中描写了灯山——花千树;烟火——星如雨;舞灯——玉壶光转,鱼龙舞;妇女的头饰——蛾儿、雪柳、黄金缕;街景——室马雕车香满路。读这阙词,热闹场面如在眼前。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元夕、上元。宋朝的元宵节,就是全民狂欢节,是一年中气氛最火爆的节日。宋朝元宵节放灯,最初为3天,后来增加到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共计5天,可比今天的黄金周。

既然是叫灯节,那就不能不说灯。

宋朝的皇帝,把元宵节当成盛世太平、全民同乐的标志,所以对灯的制作都是亲自过问。宫廷内司官吏自然不敢疏忽,把制灯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仅宫廷内司制作各种花灯,而且传令各地制作灯具,以供朝廷之需。因此宋朝制灯技术越来越精湛,灯的花样品种也越来越多,每年都会有所创新,弄出一些新玩意儿。

苏州的制灯工艺可谓冠绝天下,体积大的直径能达到三四尺,用五色琉璃做成,灯上的山水人物、花竹翎毛让人啧啧称奇。

福州的灯,有的纯用白玉制作,耀眼夺目,如清冰玉壶,令人赏心悦目。

新安所进的灯极具特色,即使是灯的圈骨也都用琉璃做成,可谓精妙无比。

《武林旧事》列举了当时颇为著名的一些灯品:

无骨灯,用绢囊包着粟,烧好以后去掉粟,看起来就像剔透的玻璃球;

珠子灯,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以龙船、凤辇、楼台故事为表现对象;

羊皮灯,镞镂精巧,五色妆染,像皮影戏一般;

罗帛灯,画着百花、细眼,间杂红白之色,以“万眼罗”者最为奇特;

绢灯,上面画着人物,写上诗词,藏头隐语,算得上是我国灯谜的发端。

宋朝灯具制造商,已经懂得并利用气流涡旋的原理,用五色蜡纸、菩提叶制作影戏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走马灯。可见当时的人们为了元宵节着实费尽了心机。

北宋都城汴梁和南宋都城临安,富庶繁华,也是元宵灯会规模最大、灯具最好、品种最多之地。

宋朝元宵节灯会的准备年前就开始了,近的在冬至之后,更早的在农历九月赏菊灯之后。

《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初七这天,汴梁宫城大内在已经搭建好的木制山棚上挂灯结彩,灯上大多画着群仙故事。灯山左右结成文殊菩萨骑狮子、普贤菩萨骑白象的彩结模型,菩萨的手臂能够活动,手指竟然可以喷射五道水柱。原来是用辘轳将水绞上山棚顶上,用木柜储存,定时放水,如瀑布下泻一般。还有用草扎成的两条巨龙,用青布遮住,草龙内放置万盏灯烛,望之蜿蜒盘旋,如双龙飞跃。

南宋临安的灯展更是将汴梁的山棚升级为鳌山。《武林旧事》描述说,皇宫指令制作琉璃灯山,高达五丈,人物造型的灯都用机关控制活动,这些机关隐藏在结成的大彩楼里。另外在殿堂、梁栋、窗户间做涌壁,灯具上表现着各种故事、龙凤喷水等,栩栩如生,是灯会里品级最高的。鳌山里的灯具,有千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中间用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的字样。

都城中的大小寺院也是游客观灯的好去处。僧人们从腊月就开始化缘,准备元宵燃灯的油钱。元宵节来临,各个寺院都以新奇精巧的灯具吸引香客和游人。其中汴梁大相国寺的灯展最具特色,如诗牌灯,用木牌制成,木牌上雕有文字,外罩绢纱,里面燃放灯烛。这些诗牌灯依次排列,供观灯的市民一享猜谜之乐。

京城大街两旁的店肆同样以各式各样的灯吸引游人。《铁围山丛谈》记述,汴梁马行街“烧灯尤壮观,故诗人多道马行街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