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帅才李文忠:不动如山,动如脱兔(第2/4页)

而且,这种草原大漠中的攻防战根本形不成所谓“围困”,守卫者占据了水源,进攻方却只能依赖河流有水,若没有现成河流那就只能期盼老天下雨,兵力越庞大,对这种不确定因素的依赖也就越大,无法如同围困中原城池那般长期苦耗。

对于明军的北伐主帅李文忠来说,还有个最大的难点:对蒙古人作战,击溃容易聚歼难,遇到城池,攻占容易缴获难,在机动灵活方面,蒙古人可谓“得天独厚”,赶起牛羊马群,走到哪哪是家,吃喝住用所有物品一律带走,最适应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

但十万大军万里远征,不可能所有辎重都依赖后方长途运输到前线,大军消耗还是要以缴获为主,能否缴获到大量的牛羊军资才是胜利的主要标准,不然就无法将战事持续下去。

所以,大军越往北走,进军速度以及迎敌时机就成了极其微妙的学问:声势过大、进军过快,就可能把敌人吓走,如此便会出现大军出动无所得、似胜实败的尴尬情形。

但也不能一直慢吞吞,敌军的游骑探马迟早会发觉明军,一旦敌人率先采取行动,不论是远飏还是前来袭击,明军虽众也会陷入被动应付局面。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时机”,把握时机,不动则已,动则迅雷不及掩耳,关键在于把握准这个爆发点。

十万大军推进,欲迅速不那么容易,正常日行不过百里,在距离察罕脑儿还有三天路程时,李文忠终于举手投子“打入”了!

一万轻骑,马背仅仅携带供三日消耗的肉干清水,以奔驰的速度脱离了主力大队,直插察罕脑儿与白驼山的交界处,一日一夜之间便越过了两地,兵锋竟然直指开平!

竹贞得报后方出现大批明军骑兵,而且是直扑开平而去,第一个泛起的念头就是:不会吧?开平也驻守着平章尚都罕的数万部队,明军不可能轻易攻占,自己若趁势给他个背后一击,这股明军还不就是寻死来了?

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对开平安危视而不见,开平对自己所部辎重供应一旦被断,那么固守察罕脑儿一带也就成了空话,而且也失去了意义。

立即组织兵力北出追踪明军?竹贞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之处,难免犹豫不决,部队已经集结完毕,那出动的军令却难以下达。

正在此时,南方警戒的游骑急速回报:“禀将军,中都方向开来大批步骑混合南蛮,距离我军百里左右。”

竹贞有些明白了:这是明军在使用歪招,后方貌似奔袭开平的明军骑兵是诱饵,西南的明军主力是威吓,软硬兼施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主力出动,向南进兵自己没那个实力,向北?明军将兵不血刃占领察罕脑儿,兴许奔向开平的那股明军正在沿途设伏等着,那时自己所部再被占领察罕脑儿的明军背后一压?到时想走也没那么容易了!

但是,留在察罕脑儿却也不可能了,焉知北去的明军铁骑这时是否回头扑向这里?等到一两天之后,自己这点兵力将被合围在察罕脑儿,那时除了缴械投降还有别的选择吗?

竹贞曾经守备大同,在常遇春率部将到大同时曾弃城而走,所幸并未遭到元帝的责备与处罚,反而下旨夸赞竹贞为大元保存了骨干精兵,提拔为中书平章,驻守兴和以及察罕脑儿,与蛮子太尉共同屏障上都开平。

这次还是采用老办法就是了,固守挨打坚决不干,不过,去哪儿就不是你明军主帅李文忠说了算吧?

竹贞冷笑一声,随即下令:大军西进!与白驼山的蛮子太尉合兵一处,且看这姓李的娃娃小南蛮能否有胆量一口吞掉我两支大军?

那时将会集中五万余蒙古铁骑呀!白驼山又是地势险恶,易守难攻,那时战则能战,走则能走,说不定能狠狠反咬你小娃娃一口!

自然,要派出信使提前通知蛮子太尉,不然大军初到白驼山,扎营驻防都是问题。

竹贞大军出动不过二十里,背后忽传急报:“将军果然神算!那北去的南蛮骑兵果然回师察罕脑儿,正向我后卫追来!”

竹贞开怀大笑了:打仗么,不就是料敌于先机?火速进兵白驼山!让南蛮跟在咱们后面拣骨头啃吧,汇合太尉之后,咱们回头撕下他一口鲜肉!

103

竹贞两万余大军,此刻犹如一群胸有成竹的大尾巴绵羊群,后面有不明数量的明军如同牧羊人一般紧紧驱赶,幸喜元军后卫俱是精兵,强弩硬弓装备精良使得明军并不敢真正逼近,竹贞得以坐镇中军指挥大军稳步疾行。

前面的羊群比喻恰如其分!

因为此刻竹贞的西进行动,完全出于李文忠的策划,派出那一万精骑穿插到敌后时就明确交代:“你们穿越察罕脑儿、白驼山元军防线之后,不必再隐形掩迹,分兵千骑大张旗鼓直奔开平附近待命就是;折返时再分兵两千袭占察罕脑儿;主力埋伏于察罕脑儿与白驼山之间的无名谷右侧山梁,我率大军于左侧山梁并堵住元军去路,注意:发现敌情只管呐喊放炮就是,不必出战。”

李文忠去岁随常遇春回师时曾路过这一带,地理甚熟,所以能在竹贞的必走方向提前布置了一个大口袋。

所以,竹贞大军急急忙忙、得意洋洋、群羊一般奔进无名谷之时,突然听到左右山梁均响起明军号炮,全军立时呆了!

前方斥候兵急报:“将军,大事不好!前方谷口被乱石堆积,已无去路!”

后卫来报:“南蛮骑兵没有追进谷内,于山谷入口构筑工事,看来是准备断我归路!”

竹贞不用查看地形也深知无名谷地势,这里简直就是一处神仙山谷,顺谷流淌一道山溪,溪水潺潺,水甜可口;谷内树木葱绿,野花绽放,野蜂飞舞,蝴蝶翩跹,若来此消暑?好地处!来此避寒?好地处!但是,来此作战?死地也!

只怪自己一时大意,急切进兵忘记了左右分兵掩护主力,现在后悔已迟,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左右土坡陡峻,别说战马,就是攀援高手也上去不得,莫非全军要饿死在此谷不成?

饿死事小,渴死事大,倘若前面明军堵塞了这道山溪将会如何?

竹贞也不愧一军主将、大元平章,面对绝境反而如获重释,安详下令:“全军就地扎营,趁山溪尚有流水,举炊进食即可。”

左右请示:“将军,前后左右如何设置警戒?”

竹贞笑了:“警戒么?自有明军替我们警戒,我等就别费气力了。”

“左右山梁南蛮若抛下石块檑木怎么办?”

“暂时不会,假如不出本将所料,先抛下的或许是问安书信。”

“那……那我大军如何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