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帅才李文忠:不动如山,动如脱兔(第4/4页)

主帅夺路而走,白驼山元军余部战斗的目标也就只能成为紧紧跟随了,这时还能有多高士气?中军大帐外草场的战斗迅速变成了一场屠杀,屠杀也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几声号炮,一位明军青年将领出现在中军帐前的检阅台,表情肃穆。厉声大喝:“某乃大明天子驾前左副将军李文忠,白驼山已破,降者免死,不扔掉兵器者立斩不赦!”

草场之上的杀声、兵器相交之声终于平息,嘈杂纷乱的“投降免死”呼声成了统一口号,蛮子余部终于全军放弃了抵抗,当然,也有少数元军誓死不降,被迅速扑杀,不过,这些轻微抵抗已经无关战事大局了。

就此,李文忠指挥明军以极小的代价,接连摧毁两支北元铁骑,攻占两处军事要地,补充了北伐军需,前面就是开平,一路再无险阻。

105

开平。

北元平章尚都罕率部不足两万在此驻守,实际上不过一承担守卫粮草辎重的将领,部下多为老弱残疾,谈不上什么战力,开平实质性的安全在于南面的察罕脑儿与白驼山。

自李文忠大军北出野狐岭以来,尚都罕就不断接到战报,中都路全境不战投敌、明军谨慎北进,尚都罕都是清楚的,但并未惶恐,这些都在预料之中,之所以尚都罕平章如同吃了定心丸,那自然是因为对战局尚有信心:天塌了有高个顶着,开平前面不是还有两支大军吗?

尤其对于白驼山的蛮子太尉,尚都罕平章更是放心:此山简直可以视作上都南方的一道“铁门栓”,一年前上都曾经失守,明军不就是绕道左后的全宁吗?正面来犯上都,明军会在察罕脑儿累得筋疲力尽,然后在白驼山碰得头破血流!

至于明军是否走上次的老路,迂回到东北方沿落马河侧击上都?这点元军早有防备,吃一堑哪能不长一智?太尉买驴已经率兵等待于落马河一带,据战报:已经尽歼南蛮孙虎所部,所以,东部无忧!

所以,尚都罕平章关注的是南方,尤其是西南方向,只要那里再来一个落马河大捷,上都就可以真正高枕无忧了。

可是,噩耗自来如鬼,越怕越上门,探马急急来报:“城下不远出现南蛮骑兵,数目不详,看势头并没有多少兵力。”

尚都罕惊惧之余,不由疑惑;察罕脑儿与白驼山并未闻报失守,这城下明军从何而来?是了,必然是小股明军渗透防线,来到了上都城下,出兵进剿?

不可!焉知不是南蛮故意示弱诱使我守军出城?自己这些三流部队自己心里有数,一旦离开了上都防卫工事,几乎等于人家砧板上的一块瘦肉,至于被切成肉片或肉丝?那是敌人说了才算,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剁成肉馅!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中国兵家老祖孙子名言,自己也是大元中国的后辈儿孙,怎能不依老祖教导行事?现在敌情不明,自然不能贸然出战,还是等察罕脑儿与白驼山军报来到再说吧。

两处军报均未到,却传来城下明军准确的动态:这股明军极为老实,一直在伐木建寨,看来乃是明军主力的先头部队,是专职前出扎营的工匠兵!

尚都罕不由一声喝骂:“蠢才!见过全是骑兵的工匠部队吗?没有大军护卫,南蛮如何胆敢安心搭建营寨?传令:全军将士各安其职,固守上都,无令不准擅自出战!”

尚都罕也并不是就此甘心守株待兔,还是派出了多股探马游骑,任务却并不是打探城下明军,而是紧急奔往察罕脑儿与白驼山两处,一来是获得两处要地实际军情,二来是通知两支大军:紧急回援上都,三处合兵,尽歼南蛮于上都城下!

谁知,数股探骑,只见出发,不见回信,尚都罕竟然如同被困在开平成了瞎子、聋子。

事情极为简单:提前出动于开平城下的一千明军轻骑,进攻开平没那个实力,封锁南去的一切道路还是绰绰有余,兜捕几个鞑子游骑还属小菜一碟,尚都罕的探马们都被送给明军做了战俘。

主帅李文忠出发前已经嘱咐了:抵达之后,不要过于接近开平,也不要刻意隐藏形迹,尽管大胆搭建营寨,我料鞑子不敢出战,注意:也不要大张旗鼓,那样会适得其反,鞑子们会认为你们在故意吓唬他们,兴许会大胆出动。

这下使尚都罕平章面临战、守、走三难:欲战不敢;欲走不甘,欲守不妙。

战?敌情不明,主动出击就不用重复不战理由了;走?敌军未至,弃城而走,这可是守将大忌,一般也会保不住脑袋;守?这不就是在守么?

无论如何,也要等到竹贞与蛮子的真正军情,那时再决定这三策付诸于哪条,必然会容易多了。

实情终于来到了上都,不过,都是两处大元降兵带来的上级降将劝降书信,直到如今,尚都罕平章才真正了解了两处实际战况!

信使们添油加醋外带演义想象,把个李文忠描绘的天兵天将一般:先是飞降无名谷,掠走平章竹贞,威逼使其投降;后又飞临白驼山,施法让蛮子太尉滚下高山,然后眨眼间变出无数牛羊大肉,将两军归降将士都塞了个肚皮滚瓜溜圆!

尚都罕怎会相信这种顺口胡扯?亲自到了上都城头,一眼望去才不由大惊失色!家中有病人,不得不信神啊,小的们说的难道还有几分真实?不由不信呀:城下密密麻麻不知多少明军,刀枪瓦亮,衣甲鲜明,旗帜如云,铁骑如风,这是啥时变出来的?

一封信射上开平城头,是李文忠的亲笔:

“十万大军来漠北,开平城下笑猎围!将军何必为豖鹿?英雄当知天命归!——大明左副将军文忠敬奉尚都罕平章。”

尚都罕手持书信,犹豫不决,策马转遍四门,见城外都是铁桶一般,长叹一声,面朝西北跪下:“我主莫怪微臣不忠,实在是上都军民性命重于吾皇君命,尚都罕对不住列祖列宗了……”

尚都罕含泪下令:大开四门,迎接大明左副将军进城。

开平就此再次和平收复,这时已经进入五月了,李文忠却又勒兵不进,传令全军于开平就地休整。

开平已克,应昌就在不远,为何不急速进军应昌?难道李文忠忘记了“兵贵神速”之兵法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