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康熙怒了:软硬兼施扫除内忧外患(第5/6页)

命令下达后,靳辅和于成龙相继上疏,形成了完全相反的两派意见。

根据多年治河经验和实地勘测,靳辅认为,海口之处千万不可轻率深挖。因为,如今的黄泛区呈现大锅底状,地势比海平面低得多,若将入海口挖深,不但排不出去泛区淤水,还将引起海水倒灌,实有可能形成不可测之巨祸。靳辅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筑堤束水,以敌海潮。

那于成龙则主张:应该坚决执行皇帝的决策,尽快开浚海口。

当时,敢于开口说话的大多数官员都赞成靳辅的主张。毕竟是靳辅而不是于成龙在黄河大坝上奔波了近十年。皇帝不以为然,表示应该按照于成龙的意见办,先开挖再说,并立即派遣官员进行实地勘测,准备施工。不久,派去的官员写回报告说,当地百姓都认为这海口挖不得。结果,原来就反对开挖海口的朝中重臣们纷纷表示不宜轻动。

康熙二十五年二月,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康熙皇帝似乎放弃了自己的主张。不料,三个月后,派去勘测海口的两位官员突然以回奏失实的罪名被撤职。原因是,原任江苏巡抚的汤斌被晋升为礼部尚书,他以前对开挖海口持反对态度,如今,他认为开挖是对的。而且,据他向皇帝报告说,自己曾经把这个转变后的态度向那两位官员讲过,而他们没有向皇帝汇报。汤斌是康熙一朝极为著名的理学名臣,为人清廉正派,是一个真正的清官,在当时和后世口碑极佳。他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至今还是个谜团。

康熙皇帝的怒火被点燃了。在他的感受中,事情变得很复杂、很严重。于是,他按捺住怒火,再次询问朝中重臣们的意见,结果,没有任何人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赞成开浚海口。康熙皇帝立即下发内币——皇帝的私房钱二十万两白银,命令一个叫孙在丰的官员负责这一工程。此时,皇帝已经开始怀疑靳辅之所以如此固执己见、抗旨不遵,其背后,可能是别有隐情。

几天后,工部呈递报告,弹劾靳辅治河九年,花钱无数,至今尚未成功,要求皇帝严加惩处。康熙说:河工重大,不可因一时不能成功就轻下结论,看他一两年再说。对此,大学士明珠立即表示赞同。另外一位大学士余国柱也不赞成轻易处分靳辅。他们没有想到,这种态度更加重了皇帝的怀疑。

半年后,孙在丰再次勘测后,要求靳辅关闭所有减水坝,以便开工疏浚海口。靳辅坚决反对,他认为若强行这样做,可能会导致黄河大坝决堤。当时,靳辅恰好正在北京,皇帝当着众臣的面,要求他将上游闸坝全部关闭,靳辅只好同意。此后,陆续出现了许多问题,人们议论纷纷,致使海口疏浚工程一直无法进行。

康熙二十七年正月,以“直声震天下”的监察御史郭琇弹劾靳辅。皇帝突然当场问他:“弹劾的奏疏中有没有涉及阻挠河务的廷臣?”一时间,举朝震惊。随后,皇帝更放出狠话:“当年,我能收拾鳌拜之流,如今,若有败乱国政者,我绝不轻饶。”显然,在皇帝看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治河,而是严重得多的政治问题。

不久,御史郭琇再上奏章,将矛头直指当朝重臣大学士明珠、余国柱等人。他列举了八条罪状,指明珠等人把持朝政、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而靳辅和他们关系密切,每年治河经费,大部分被他们私下分肥;所用官员,多数是他们的私人,所以极力包庇。郭琇说:皇上圣明,定可洞察靳辅屡屡抗拒明诏,不是没有背景的!奏章一出,朝野震惊异常。第二天,康熙皇帝发表长篇训谕,历数朝中十数年积重难返之弊端,下令革除明珠、余国柱等数位大学士职衔,将被视为明珠一党的六部尚书一律撤职查办。他要求所有官员洗涤肺肠,痛改前非。随即,罢免查处了一大批贪劣官员。这是康熙朝最大的政潮之一。

一个月后,他命令靳辅和于成龙就黄河治理中的诸问题再次辩论。靳辅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随波逐流。而朝中大臣已经知道了皇帝的明确意向,没有任何人敢于支持靳辅,大家一边倒地抨击靳辅,使他空前孤立。就此,靳辅终于第二次被撤职。此后,始终没有查出靳辅与明珠等人相互勾结,贪污河银的证据,因此,没有从重治罪,遂成为一个历史疑案。

靳辅被撤职以后,黄河治理变得更加复杂。于成龙等一大批官员逢迎皇帝的意思,建议皇帝将靳辅所做的一切工程全部报废,重新来过。康熙皇帝这时变得很理性,他了解了一些情况后,知道靳辅的工作不能全盘否定,令那些基本不知河工为何物,却特别胆大、特别敢于侃侃而谈的官员闭上了嘴。然后,他再一次派遣一批高级官员前去调查靳辅的工作。几个月后,这批官员写回报告,高度评价靳辅的治河成就。就此,黄河治理一波三折,除了靳辅,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康熙皇帝决定南巡,再去亲自看一看,那黄河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知道,这次南巡,发生在康熙二十八年春天。此时,除噶尔丹之外,国家已经大体和平安定,经济社会在迅速恢复。为此,许多百姓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地以外,携带着自己家里出产的酒食果菜,赶来请皇帝品尝。康熙皇帝受到了沿途人民相当真诚的欢迎与爱戴。

先期前来巡视疏浚海口工程的于成龙,向皇帝报告说:前往工地的水路和旱路艰险难行,而且没有住宿的地方,工程如今进展顺利,建议皇帝这次就不必去看了。据说,皇帝只是默默点了点头,什么话都没说,也没有坚持要去。他大约很清楚,这是帝国官场避免尴尬的惯用机巧。必定是那个工程效果很糟,否则,他们决不会在皇帝面前失去那宝贵的露脸机会,他若坚持前去,君臣大家的脸上就势必会都很难看。

此后,康熙皇帝再也没有提起过疏浚海口的这个钦定工程,却在后来公开否定了这个做法。在巡视过程中,他曾经一再赞扬靳辅治理黄河的成就。在内心深处,他对那位倔强的治河能臣大约已经充满了愧疚。

回到北京后,康熙皇帝立即向群臣宣布:这次巡视黄河,所到之处,人们念念不忘地称颂靳辅,他实心实意地做事情,我们以前对他的处理是错误的。现在,要恢复他的一切职衔待遇,以原来的级别按退休老干部处理。康熙到底是康熙,他的胸怀应该是他在后世受到特殊尊敬的重要原因。直到今天,有众多学者认为,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皇帝玄烨的品格乃最高者之一。从靳辅的例子中,或许可以看出这样说的部分理由,姑且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