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艰难之开端(第4/12页)

如今,“拜上帝会”已经到达永安,再往前一步就出广西地界了,咸丰皇帝当然不允许这股“乱匪”闹腾出广西。因此他谕令赛尚阿务必夺回永安城,绝不能放“拜上帝会”出广西。

赛尚阿丝毫不敢懈怠,集中四万六千兵力,分两路进兵围攻永安城。当时,咸丰皇帝认为赛尚阿身在阳朔,距离永安尚有一百多里的距离,对其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前方战况方面的消息深表怀疑,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怀疑并非多余。一连四个月,虽然赛尚阿将“拜上帝会”牢牢围在了永安城中,但是却丝毫不能奈何他们。咸丰皇帝下诏,希望赛尚阿能够再靠近永安一点儿,并严令要速战速决,如果再继续拖延下去,就法办赛尚阿。

可即使这样,赛尚阿的无能还是充分体现了出来,咸丰皇帝下达诏令一个多月后,“拜上帝会”竟然从永安突围,北上突袭桂林。向荣势单力孤,只能固守待援,乌兰泰得到消息后虽然尾追,却在一次乱战中被火炮击中身亡,至此清军想要在广西拦截住“拜上帝会”已经不可能了。赛尚阿也知道如今的形势已经不是他所能左右,于是干脆上奏称病,主动请求咸丰皇帝将自己治罪。

值得一提的是,永安是“拜上帝会”自起义以来攻占的第一个城市。虽然他们在这里被清军包围数月,但因为赛尚阿的无能怯战,致使清军并没有大规模攻城,“拜上帝会”反而在永安完成了各项建制工作,史称“永安建制”。

首先是确定官制,确立了洪秀全的天王地位,又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然后是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颁布“三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规定严禁私藏金银财物;令会众蓄发并刊行官方文书。

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太平天国的各项体制,也使得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永安封王体系并没有摆脱中国封建政治传统,也就是说太平天国自己标榜信仰西方基督教义,也因此起家,但到了永安建制时,却没有继续遵循基督信仰,而是回归到了中国封建传统的官员设置结构。很多史料记载,永安建制的规定约束了下级士兵的行为,却对其上层领导核心人员的约束不够。例如规定士兵要遵循一夫一妻制,可是据史料记载,洪秀全当时就娶了好几个老婆,而杨秀清、韦昌辉等人也都有好几个小妾。因此永安建制可以说是太平天国自起义以来的第一个分水岭,既是做大做强,与大清帝国争夺半壁江山的开始,同时也是其背离最初信仰的开始。

永安建制之后,军队正式更名为太平军,开始走出广西向长沙进攻。咸丰皇帝苦于朝廷内无人可派,只得密令徐广缙为钦差大臣,接办广西军务。可是徐广缙也是个和赛尚阿一样的无能之辈,接到诏令后迟迟不敢北上,而此时向荣也因为惧怕太平军而请求开缺。咸丰皇帝无奈之下只得将向荣革职,以福兴为广西提督,总领广西军务。

长沙当时是一座军事重镇。太平军自其起义以来,还没有攻打过如此重镇,由于经验的欠缺,一连围攻长沙多次都没有成功。因为担心清军会逐渐缩小对自己的包围圈,太平军决定放弃长沙转攻岳州。当时谁也没想到太平军会舍近求远,因此岳州根本没有进行战斗准备,很快就被太平军攻下。在岳州,太平军得到战船五千余艘,取得了大批火器弹药,实力进一步增强,然后于十一月水陆并进直取武汉。引用王定安编写的《湘军记》中的一句话,太平军“所过城镇,望风披靡”。

太平军进展如此神速,大大出乎咸丰皇帝的预料。得到太平军已经攻下岳州的消息时,他在惊恐之余命令徐广缙必须迎头拦住太平军,可是诏令刚刚发出去,太平军已经到了武汉。此时向荣倒是从大局出发,虽然已被革去提督头衔,但依旧领军追赶太平军。咸丰皇帝终究念他是个行军打仗的行家里手,赏还了他的提督头衔,继续督办军务。

咸丰二年十二月四日(1853年1月12日),随着重炮的轰隆声,武昌的文昌门被太平军轰塌。太平军成功占领武昌,清军纷纷溃退,湖北巡抚常大淳自杀。徐广缙明知道情况紧急,但依旧畏惧不前,以防止太平军回走为名,驻扎在岳州不动。

当时,安徽巡抚蒋文庆上书弹劾徐广缙。咸丰皇帝将所有的火气全都撒在了徐广缙身上,下令将其革职查办,并抄没其家,以向荣为钦差大臣,专办军务。至此,咸丰皇帝为了镇压太平军而四易主帅。从向荣的被革职至被起用的过程,可以看出咸丰皇帝当时也是手足无措、六神无主。

太平军成功占领武昌,意味着再往前一步就可以越过长江,因此没能在广西剿灭太平军的咸丰皇帝,继续调兵遣将,无论如何也要将太平军拦截在长江以南。为此,他命令云贵总督罗绕典率军驻防荆襄地区,以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做好安徽、江苏地区的防务工作,以河南巡抚琦善为钦差大臣,驻防湖北、河南。咸丰皇帝希望通过战区式的备战,让上述地区尽快做好抵抗太平军的准备。然而事实却是,这种安排虽然让大片区域参与到防守太平军的任务中来,但除了向荣一路稍显兵强马壮之外,其他地区由于覆盖面过广,致使不能做到兵力集中,全都是势单力孤。

反观太平军,从广西出来之后,一直没有分兵作战,这也使得他们能够始终集中优势兵力。除了在征战中损失了“拜上帝会”的创始人南王冯云山,以及围攻长沙不克时损失了西王萧朝贵,可以说太平军所到之处无坚不摧。现在他们到了武汉,前方就是长江,过江之后该去往何方,是洪秀全等领导核心需要决定的事情。

在太平军停留在武昌的一个多月里,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核心针对未来该往何处去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也经过了不少争论。当时大致分为两种意见,一种是直取北京,另一种是攻占南京作为都城。

如果抛开太平军当时的实际情况,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直取北京属于速战速决,攻取南京则是意图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属于稳扎稳打。但是太平军自广西金田起义以来,一路向北已经两年有余,还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而且粮草补给始终是个大问题,如果渡过长江继续一路向北,会越来越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而南京所在的长江一带,是当时物产最为富饶的地区,对于太平军这样没有稳固根据地的起义军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处,不仅粮草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供应,还可以以此为根据地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这就是当时洪秀全所定下的“专意金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