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感念深情

兄弟啊兄弟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曹操最后立曹丕为世子接自己的班,应该是正确的。

曹丕也比较中规中矩,他唯一的失误是对司马懿的过度信任。

曹操死前叮嘱过儿子:不可太过放权于司马懿。但曹丕没听曹操的,自己临死前以司马懿为四个顾命大臣之一,而其他三位又制约不了这个让诸葛亮也没办法的老头儿。

话又说回来,不用司马懿,魏国又如何对付诸葛亮?

所以,能力决定了一切。只要你有那个能力,别人想束缚你也束缚不了。

再看曹丕的弟弟曹植,才性与情怀都打着诗人的烙印。曹操最后没立他为世子,当然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他太情绪化了,又爱酗酒,喜欢抒情和幻想,不是政治家的风格。

另外,曹植失势跟手下的幕僚有关,其手下多是杨修这样的小聪明,而曹丕手下则是多司马懿这样的。

结果可想而知。

曹丕和曹植的关系历来为人扼腕,被认为是兄弟绝情的典型例子。

曹丕建立魏国,对身边的宗族子弟很有戒心,责令他们统统离开洛阳,于是洛阳的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这是魏国后来被司马家轻易颠覆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晋建立后,鉴于魏国的倾覆,大加封赏家族子弟,却在后来酿出八王之乱。

看来,做任何事都得有个度,失去了度,恶果就会慢慢显露出来。

继续说曹丕。他一度欲杀弟弟曹植,后者百感交集,七步为诗:相煎何太急!相煎何太急!

这个故事,当是没有半点夸张。

三年后,曹植与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起到洛阳朝会皇帝,期间任城王为曹丕以毒枣谋杀,暴毙京都。

曹植与白马王曹彪悲伤还国,又为曹丕所阻,不允一路同行,曹植愤而写下和《七步诗》同样著名的《赠白马王彪》:“……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连风尘都古朴、悲壮的三国时代,配上曹植的《赠白马王彪》,旅人听之不垂泪也难。

在歧路停下,曹植拱手与曹彪告别。那时候,想必荒草连天,有老树、昏鸦和斜阳。泪水已尽,再无话语。

曹植掉转马头,孤零零地踏上就国之路。

思旧赋

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向子期即玄学家向秀,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在西晋时官至散骑常侍。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向秀自幼喜好老庄之学,是数一数二的庄子研究者。向秀对《庄子》一书的大部分进行了新注解,上承何宴、王弼、夏侯玄,在魏晋玄学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谓“发明奇趣,振起玄风”。

向秀开始的时候隐而不出,尤其与嵇康友善,兄弟俩或一起在大树下光着膀子打铁;或一个弹琴,另一个坐在草地上合掌倾听。后来,向秀被拉入竹林,跟其他六人共做逍遥游。

嵇康被司马昭所杀后,士人大震。

向秀经一番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决定出仕。

去洛阳的途中,向秀路过嵇康旧居,想起故人,顿觉咫尺天涯。

那是一个归鸟也已疲倦的黄昏,远处晚霞崩裂,暮色将临大地,突有牧歌和着笛声响起,孩子们已踏上回家的路。远眺洛阳,近睹嵇宅,向秀潸然泪下。后来,便有了著名的《思旧赋》。

在序中,向秀这样写道:“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意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想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

这是一个亲历者美好而又痛苦的追忆。

对向秀的出仕,很多人认为是被迫的举动。其实不完全是。

向秀不是个极端的人,他主张自然与儒教的合一,认为天性即逍遥,而君臣之道也是天性之一。他对君臣世界并不抱以反感,他只是一度对洛阳的局势感到失望,司马家的残酷权谋让他惊悸。嵇康死后,各种波澜已平息,曹魏政权也已完全转移到司马家。

在这种情况下,向秀决定到洛阳出仕。

在大将军府,司马昭接见了向秀。对于杀嵇康,司马昭终是后悔的。

在一丝愧疚中,司马昭见到了嵇康生前最好的朋友。自然,他不会把这种愧疚流露出来,于是踞席而坐:“我听说先生有箕山之志,欲隐居泉林!可为什么又出现在我面前?”

古时尧欲将帝位传与巢父、许由,后者冷笑而去,隐于箕山。

向秀望着司马昭,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传说中“其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

大将军俊朗巍然,仪表果然不凡。同时,向秀又想到,正是此人下令斩了嵇康,一时间心绪难平。

司马昭盯着向秀。

向秀徐徐道:“巢父、许由自是狂狷之士,不值得去羡慕。您就说给我什么职位吧。”

司马昭大笑,继而默然。

默然中是叹赏?

后来,向秀做了散骑常侍。

这是个位高而闲的官职,也许正适合向秀。

但对向秀来说,跟山涛、王戎不同,他终是无心于宫阙之下的,因为面对茫茫的尘世,他总有一种无所傍依的痛苦。

这种痛苦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因为嵇康之死,更不是因为他由隐而仕的转变。

他的痛苦或许是因为人生的无常,或许是因为对生命本身的悲观。那个时代所有的悲伤都不是具体的。

于是,我们总能听到向秀在洛阳的叹息。

在一声叹息中,向秀给我们留下一个不知所终的背影。

黄公垆下过

王濬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王戎此叹,令人感慨万千,一个时代就此远去了,正如其所言:“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邈若山河。

王戎少即以聪慧从容著称。

小时候,有一天,王戎跟伙伴玩耍,小友看到路边李树上多果实,便竞相去摘,唯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便答道:“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一尝,果然。又,魏明帝在宣武场命人驯虎,纵百姓观之。虎攀栏而吼,其声震天,观者无不惊恐倒地,唯王戎了无惧色。后王戎跟裴楷一起去见钟会,受到后者的赏识,评王戎的原话是:“阿戎了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