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玄学清谈(第6/6页)

回建康的路上,王、谢颇为感叹:“殷浩大师不出山为官的话,叫天下的苍生怎么办?”

一时间,朝野上下竟以殷浩比作管仲和诸葛亮,以殷浩出不出山来判断东晋的兴亡。真是太过分了。现在看来,这是在害殷浩啊!把他架到炉子上烤。殷浩后来终于惨败,说这话的那些人都哪儿去了呢?

当然,更大的责任得由他自己承担。

一直欣赏殷浩的王濛当初评道:“此人不但长处胜人,在对待长处上也胜过别人。”看来此话不实。

事情还没完。

后来,桓温良心似乎有所发现,觉得对自己的这个少年玩伴太狠了,于是想起用其为尚书令,并修书与殷浩。后者很惊喜(可能真是寂寞难挨了),既想答应桓温,又想在信中表现出一种不在乎的样子,于是在措辞上修改了半天。

后来,殷浩终于写完了,把信纸装进信封,但又不放心,拿出来再看一遍,如此反复多次,以致最后清谈大师完全把自己搞迷糊了,竟忘了把信纸装进信封,导致桓温收到一个空信封。他以为殷浩是在讽刺自己,于是大怒,从此再也不搭理这个少年伙伴了。

公元356年,留下了“咄咄怪事”和“拾人牙慧”两个成语后,已经神经了的殷浩,孤独地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