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门阀世家(第2/4页)

王家兴旺始于王祥。

作为魏晋南北朝第一孝子,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式孝顺的极致。

故事是这样的:

王祥的继母朱夫人生病,想吃鲜鱼,跟王祥说:“这鱼要是吃不了,我算是没法活了。”然后用眼睛瞄着王祥。

大冬天的,河都冰冻了,去哪儿打鱼?

王祥心急如焚,最后实在没办法,就脱光了衣服,趴在结冰的河面上,想用体温将冰融化。

就在王祥趴下后不久,就真的有两条鱼从缓缓融化的河中跳出来,一下子砸到他的脑袋上。故事自然充满志怪的色彩。不过,王祥这孩子非常孝顺这一点是不假的。

朱姓继母对王祥很不好,每天百般刁难,甚至惦记着加害他。王祥呢,特别厚道,不管继母怎么出幺蛾子,他就是不生气。

这一天,继母又想出一个办法,她告诉王祥,说想吃天上的黄雀肉。

王祥想也没想,闷头就出去逮,结果没弄到。就在继母责难王祥时,突然有一群黄雀撞进了屋。如果说这个故事比较夸张,那么下面的故事就有可信度了。

王家院子里有棵李树。爱吃李子的继母,叫王祥守在树下。每到刮风下雨时,王祥就抱树大哭,生怕李子被风吹落被雨砸坏,辜负了母亲。

继母在生了叫王览的小儿子后,更是难容王祥。

一天晚上,王祥正在睡觉,继母悄悄摸过来,照着床上就是一刀。当时正赶上王祥去厕所了,这一刀也就砍空了。王祥见继母容不得自己,便跪倒在她面前,说:“您还是杀死我吧!呜……”直到这时,继母才有点不好意思,后来慢慢改变了对王祥的态度。

孝到这份儿上,王祥也够窝囊的。

但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王祥觉得很快乐,那就可以了。

魏晋时,还没科举制度,做官往往以“举孝廉”的方式,也就是说得在乡里获得好名声,然后才有机会受到推荐。而且,无论是汉朝,还是魏晋,都标榜“以孝治天下”。所以,作为大孝子的王祥,是不愁没官做的。

但对做官,王祥不是很着急。

当时山东大乱,他带着继母和弟弟王览举家迁居庐江,直到五十多岁时,在徐州刺史吕虔的邀请下,王祥才出山,家族三百年传奇由此开始。

因德才兼备,王祥后来做到魏国的大司农、司空、太尉。在哥哥的影响下,王览也出山了,做到了光禄大夫。

在魏国晚期,据说王祥是唯一一个见了司马昭不下拜的人。对此,司马昭不仅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对其毕恭毕敬。

这样一来,王祥更具威望了。

司马炎建晋,王祥官至太保,被授予公爵。后来,唐人编撰《晋书》,在传记顺序上,把王祥摆在晋代大臣第一的位置。

经曹魏时的奠基,西晋时的发展,到了东晋王朝,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这是王祥当年卧冰求鲤时不会想到的。

王祥虽开创了琅邪临沂王氏的三百年传奇,但延续传奇的血脉来自他的异母弟王览。原因是:王祥孩子少,也没什么出息,身体比较羸弱。

为什么会这样?

大约因为当年求鲤时冻着了。

弟弟呢,则血脉旺盛,人才辈出。前面的诸人,以及后面的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这样杰出的人物,都是王览的后代。

芝兰玉树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谢安把子侄们召集到一起,很快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我总希望谢家子弟出类拔萃?”

诸小谢一时不知做何回答,后来做了车骑将军的侄子谢玄站起来:“就好比芝兰玉树,都希望能长在自己家的庭院里。”

谢玄最为谢安所爱,叔侄间故事很多。

一个夏天的早上,谢玄还没起床,叔叔谢安突然来了,前者顾不上穿好衣服,就光着脚跑出来了。

古人入室是要脱鞋的。

不仅入室需要脱鞋,就连上朝面见皇帝时也需要脱鞋。

这种习俗或者说礼仪至少在春秋时代已经形成。以上殿面君来说,不脱鞋,是死罪,是极大的无礼。当然,也有人在觐见皇帝时可以不脱鞋,这些人往往是宠臣和功臣。到魏晋,这种习俗一直沿袭着(唐朝时,以上规定才渐渐消失)。

狼狈的谢玄见到谢安后,才穿上鞋问好。

谢安打趣:“真可谓前倨而后恭啊!”

现在说的是,家族的长者希望自己的晚辈优秀,就好比希望那灿烂的花树生长在自己的庭下,举头可见,这是自私的,但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听完谢玄的话,谢安抚掌大笑。

这次与子侄们的对话应该发生在淝水之战以前。

这时候,谢玄还没成名,但已显露出聪慧本色。

东晋门阀政治决定了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来自一个华丽的家族;而一个家族想延续荣耀,也必须诞生几个杰出的人物,所以他们非常重视教育。

在继续谈谢安教育子弟的方法前,需要了解一下谢家是如何上升的。

唐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中国古代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谢家的人打入名士集团是从西晋、东晋之交的谢鲲开始。

谢鲲,字幼舆,是谢尚的父亲,谢安的伯父,谢家成为东晋名门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其父谢衡,是个典型的儒士,但到了谢鲲这里,家风却为之一变。谢鲲少即好老庄之道,西晋元康年间,名士放旷,谢鲲位列其中。

邻家高氏女有美色,谢鲲曾挑逗,高女投梭,打断了谢鲲的两颗门牙,时人窃笑,而谢鲲却毫不在意,这样说:“这有什么?犹不废我啸歌!”

上面的话在当时非常著名。

谢鲲与庾敳、王敦、阮修共为“王衍四友”。长沙王司马乂专权时,轻蔑谢鲲,要拿鞭子抽他,后者从容而对;后又为东海王司马越的幕僚,但因放旷而被开除。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谢家的地位确实很成问题,谢鲲只是依靠个人魅力取得了与世家大族交游的机会。

永嘉渡江后,谢鲲的名气渐渐大了来。

最初,他在豫章做王敦的长史,后及名士卫玠过江避难,谢、卫二人彻夜长谈,令王敦感慨,战乱之中又复闻正始之音,一时传为美谈。后谢鲲又与桓彝、羊曼、毕卓、阮放、阮孚等交游,号称“江左八达”,官至豫章太守。

晋明帝倾其名,曾召见谢鲲并问之:“你觉得你比庾亮怎么样?”

谢鲲回答:“于朝廷上为百官模范,鲲不如亮;而放旷山林,我认为要超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