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数日后,宋江一行安然返抵山寨。

此次汴京之行,与皇上赵佶的谈判大获成功,李逵闯祸身陷囹圄终归有惊无险,其间全凭了燕青的斡旋经营。宋江于此中认识到燕青确是个堪当大任的干才,除对其大加褒奖外,还产生了进一步擢拔燕青的座次,使之成为自己得力臂膀的打算。

但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不仅令宋江取消了这个打算,还使燕青失去了宋江原本对他的信赖。

事端仍是由招安而起。

在去年秋季山寨的高层头领会议上,虽然表面上大家就接受招安的问题统一了思想,私下里却并非人人都心悦诚服地赞成这个决策。只不过碍着宋江的面子,谁也不好做坚决的反对派罢了。在下层的小头领和士兵中,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人心浮动,众议纷纭,各种猜测顾虑和想法层出不穷。笼罩在这样一种茫然情绪中的梁山泊,就潜伏了某种骚动的因素。

后来由于宋江的迟疑,接受招安的工作没有抓紧研究推进,众人觉得那事可能不过说说而已,未必就当得真,思想情绪上的波动混乱暂时淡去。而宋江从汴京谈判返回后,众人方意识到那件事情并没有过去,是当真要做,而且是马上要着手的,人心便又开始动荡起来。

宋江回来以后,先向卢俊义、吴用等核心头领通报了与赵佶谈判的情况,然后召开了中高层头领会议,明确宣布了义军接受招安、归顺朝廷的决定。众头领对此思想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出于对宋江的服从和信任,加之目睹了接受招安条款上的赵佶亲笔御批,基本上都认为此乃大势所趋,没有提出异议。所以这个层面的思想状况还算比较稳定。

动荡主要产生在下层。而且这一次比上次动荡得更厉害。事到临头了,许多士兵都在为去留问题四下聚会商议,躁动不满的情绪到处滋生蔓延,私自开小差离队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宋江感到情况有点严重。这种状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导致军心涣散,部队瓦解,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经过与卢俊义、吴用研究,他决定使用两手策略来控制局面。

第一手,就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责成各营的头领反复向广大士兵讲清讲透接受招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化解打消大家的种种抵触和顾虑情绪。第二手,则是要严肃军规军纪,让头领们严加管束所属部队,明令部卒不得聚会,不得散布不利于接受招安的言论,更不得煽动闹事。违反者将依律重处。

根据吴用的建议,梁山泊设立了一支应付突发事件的别动队。宋江当时正对燕青有倚重之意,点名这支别动队由燕青统领。卢俊义听了暗暗皱眉。这支别动队是用来防范对付自家弟兄的,不用说其统领必然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卢俊义不愿将燕青推到这个尴尬位置上去。但考虑到宋江是出于对燕青的信任和重用,卢俊义犹豫了一下,未便多言。

燕青果然就是因为这个差事得罪了人。而且他得罪的不是别人,正是山寨的总头领宋江。

事情发生在燕青承担了别动队统领任务的七八日之后。

那一日从丑时起就开始飘雪,及至黎明,地面上已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燕青起床洗漱过,正带着部属清扫营门前的道路,以免雪层越积越厚影响行走,就见一名宋江的亲随策马加鞭飞驰而来。

来者驰至燕青近前滚鞍下马,呈上宋江的一纸手令。手令称曰刚刚获悉有某步兵营士兵百余人于今晨哗变,正在向东流窜,估计是欲翻越虎啸岭出山,命燕青火速率部追赶拦截。对于服从命令主动返回营房者可不予拿问,倘有煽惑军心公然抗命者,坚决就地正法,以儆效尤。从这纸手令上可以看出,宋江对此事的恼怒已是溢于言表,难以抑制。

燕青得令,不敢怠慢,当即点了三百人马,顶风冒雪朝虎啸岭方向追将过去。

所谓哗变的这百余名士兵,其实是分别来自李逵、武松和杨志等统领的若干个步兵营。这些人多为社会底层的农夫苦力出身,饱尝过官府的欺凌压榨,对权势财富阶层一概恨之入骨。他们怀着一种凭什么他倒有我倒无的极端不平衡心理,恨不能一股脑将天下权贵横扫尽除而后快。

就是揣着这样一股强烈的不平之气,他们铤而走险投奔了梁山泊,要做个扬眉吐气、无法无天的英雄好汉,要通过这条造反之路去改变自己的狼狈境遇。这条路到底能走多远,会走向何方,他们从来未曾想过,也没有那个头脑去想,反正是且图个眼下过得快活再说。

这样一种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势同水火的人,对什么招安不招安自然是极不感兴趣,凑在一起就不免你一言我一语地发些牢骚。加上内中某些思想过激者的鼓动,他们对接受招安政策的不满情绪便渐渐强烈起来。李逵、武松这些头领本人对招安就不怎么热衷,不当着下属发作他们自己的牢骚就算不错,哪里还做得了士兵的什么思想工作。

倒是对于宋江颁布的严肃军规军纪的命令,这些头领不能不一板一眼地去传达。然而在没有思想工作配合疏导的情况下,宋江的这个命令在那些人身上恰恰起到了反作用。人往往都是这样,在道理没讲通时,越是强压越不服。何况这些人本来文化素质不高,又沾染了通身的绿林匪气。

凭什么你们想受招安,我们就得也跟着受招安?你们拿着军令吓唬谁呢?老子不跟着你干了行不行?这些人串通在一起,越发泄不满越多,越发泄火气越大,终于就酿成了这次哗变。

其实说他们是哗变也不准确。这些士兵的行为既非倒戈火并,亦非另立山头,他们只是不愿服从山寨接受招安的决定,欲赌气一走了之。至于离开梁山泊后投奔何方,落脚何处,如何生存,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打算。所以这百余名士兵的行为,充其量是在一种盲目的冲动情绪支配下的集体开小差。

武松、杨志等头领在这些士兵聚集出走不久即已察觉。如果他们及时采取措施,完全可以自行阻止这个行动。但是一来这几个头领从内心里就认为这些士兵的行为可以理解,不必强迫他们接受招安,二来亦不愿让自家弟兄刀枪相向,便皆未派兵追截,而是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上报总头领大营,请宋江定夺的做法。李逵素来对宋江的命令是坚决执行,不打折扣的,然则他与属下弟兄之间亦皆义气深重,极不愿意与出走的士兵撕破面子,坏了情分,因此这次也学着武松等人按兵不动,将矛盾上交给了宋江。

宋江知道在山寨里这种哥儿们义气难以避免,也清楚对此不可深究苛责,责之过甚便不得人心。他指定燕青担任别动队的统领,除了对燕青的器重栽培外,亦是考虑到了燕青上山时间较短,与各营弟兄的情感瓜葛还不深,比较容易拉得开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