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困境(第2/6页)

远在长沙的何腾蛟误以为这些人不过是一般的“土贼”,动动指头就能捏死。另外,何腾蛟也没有掌握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这些所谓的“土贼”,不远千里来到湖南,不是来找何腾蛟打架的。

不打架,难道只是路过?也不是,他们是真心诚意来“投奔”的。李自成失踪了,大顺军残部群龙无首、各自为政,但在田见秀的倡议下,各部将领一致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联合南明军队抗清!

六月初,大顺军残部开始向长沙方向运动,希望与何腾蛟取得联系。

一边想联合,一边不知情,这玩笑就开大了!

何腾蛟情报不明,认为平江、浏阳地区不过是小股“土贼”骚扰,当即派长沙知府周二南、副总兵黄朝宣率两千兵马前往剿灭。几万大顺军为了表示诚意并避免冲突,主动向后撤退。

大顺军一撤,周二南以为对方真是不堪一击的“土贼”,一路得寸进尺地穷追猛打。大顺军怒了,在浏阳渡回手就是一拳,把何腾蛟的军队揍得七荤八素,周二南在混战中丧命。

战报传来,何腾蛟总算搞明白了,对方不是“土贼”,而是多年来令官军闻风丧胆的大顺军。何腾蛟惊魂未定,匆忙布置长沙防守事宜,准备与长沙共存亡。

如果几万大顺军想攻占长沙,就凭何腾蛟手下那点人,只能等死。幸运的是,大顺军的首领确实深明大义,虽然受到误解,但并没打算耍横,反而主动派人到长沙接洽合作事宜,何腾蛟总算躲过一劫。

七月,何腾蛟与大顺军残部达成“协议”,田见秀等部悉数归入何腾蛟麾下,“招安”为南明官军。

有几万大顺军的加入,湖南的声势一下壮大了许多。特别是多尔衮判断失误,阿济格于六月奉命北撤后,湖广的态势瞬间发生逆转,给何腾蛟向北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羽翼渐丰的何腾蛟如果能抓住机会,挥师北上直抵武昌,再顺江而下威逼南京,江南的形势将发生不可预知但明显有利于南明的逆转。

不过,南明的历史犹如一趟扣人心弦的“过山车”,每一个欢欣鼓舞的时刻,扼腕叹息的事情总是接踵而至,大起大落是家常便饭,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高兴得太早。

“招安”大顺军,以“土皇帝”自居的何腾蛟其实是迫不得已。他不希望湖南出现新的军事力量,但人家十几万大军摆在自己家门口,总要给口饭吃,否则就轮到自己没饭吃了。

合作不过是何腾蛟的缓兵之计,所以归附到湖南以后,大顺军的日子并不好过。

何腾蛟视湖南为己物,排斥一切外来势力,特别是由于长期的阶级对立,何腾蛟、章旷、傅上瑞等人始终对“流贼”出身的大顺军抱有成见。尽管隆武皇帝一再强调要坚定执行“联寇抗清”的战略,但何腾蛟依旧在湖南我行我素,对大顺军采取“溶贼”、“限贼”的方针,百般刁难同盟军。

何腾蛟的“溶贼”,主要是对大顺军进行分化瓦解。随着李自成失踪,大顺军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一盘散沙。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何腾蛟很快就发现了可乘之机。

原来,大顺军在长期征战中,各部兵力损耗不一。再加上“树大招风”,将领级别越高,伤亡往往越大。比如田见秀,虽然高居“一字侯”(泽侯),但掌握的兵力也就七八千人,绵侯袁宗第更惨,只剩下三千来人,而郝摇旗、王进才等将领,虽然没有爵位,却掌握了上万的人马,郝摇旗有四万,王进才有七万多。这种军事实力与政治地位的反差,极大地加深了大顺军内部的矛盾。

何腾蛟利用这个矛盾,大肆笼络没有爵位但手握重兵的将领。他不经请示福州,便私自加封郝摇旗为南安伯,并处处显示出对郝摇旗、王进才等人的偏爱。

与郝摇旗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田见秀、刘芳亮等人一直坐着冷板凳。这样一来,大顺军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实际上已经开始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何腾蛟的“限贼”做得更绝,他不给大顺军指定驻防地,也不派发粮饷。大顺军不是神仙,一天也得吃三顿,官府不给粮食,只能到处“借”(其实就是明抢)。等大顺军一动手,何腾蛟就定个掠夺之罪,该抓的抓,该罚的罚。

费尽心机的何腾蛟想通过“溶贼”、“限贼”的“一条龙服务”,逼迫田见秀、刘芳亮等大顺军将领不堪其辱,愤然离开湖南,爱上哪儿上哪儿。

话说回来,何腾蛟能够得逞,主要还是大顺军将领对这些官僚的“反动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导致自己一联合就丧失了独立性,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大顺军的“归附”如此彻底,跟其内部的松散和混乱有很大关系。

李自成莫名其妙地失踪,没有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大顺军缺乏能够力挽狂澜的核心人物。在逃窜到湖南的将领中,田见秀算是资历比较老的,说话也有些分量,但远远没有达到一呼百应的程度。

接受“招安”之后,大顺军内部的思想难以统一,组织也比较涣散,很容易受何腾蛟的摆布。拥有十多万兵马的大顺军奉行一味妥协退让的“右倾路线”,坐视何腾蛟“反动势力”对大顺军的分化瓦解和排挤刁难,没有采取比较强硬的应对措施。

如果大顺军人心齐一点,腰杆子壮一点,以其有压倒性优势的军事实力,逼着何腾蛟搞联合,也不至于混得这么凄惨。不过,“自食其果”绝不是一句空话,“溶贼”、“限贼”造成的恶果,最终还是得让何腾蛟自己吃掉,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在何腾蛟的百般刁难下,不堪忍受屈辱的田见秀、刘芳亮等人准备另寻出路。真的走到这一步,田见秀等人才发现事情不妙。对大顺军而言,没有李自成,自己就成了“丧家之犬”。其实天下说大也不大,要么投靠南明,要么投靠清军,张献忠那个老冤家就算了,除非嫌命长。

既然归附南明不靠谱,那就只有北上降清,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八月,田见秀秘密派人前往武昌,联络清湖广总督佟养和。佟养和是阿济格大军北撤后正式上任的,此时正苦于兵力不足,难以对付湖南的何腾蛟。

田见秀等人主动“投诚”,佟养和当然举双手欢迎。寒暄一番之后,立即进入实质性谈判。双方谈得相当顺利,官职、粮饷、防区都不成问题,但在一个关键的问题上卡了壳:发型!

大顺军坚持归降但不变发型,佟养和做不了主,多尔衮下达的命令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双方互不相让,结果就是没谈成,无意中给南明保存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