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太上皇帝

献文帝拓跋弘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任太上皇帝,他让出帝位的时候年仅十七岁。太上皇,用现代话叫“退居二线”。中国历史中太上皇很多,比如北齐后主高纬、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乾隆皇帝弘历等等。没有人会轻易放弃龙椅,即使让给亲生儿子。要么国事艰难,要么受到武力胁迫,要么重病缠身,不得不退。而拓跋弘却不然,北魏国泰民安、蒸蒸日上,既无内忧也无外患;拓跋弘本人也身体健康、精力旺盛。

据史书记载拓跋弘“喜好佛道,雅薄富贵,常有出世之心”。退位之后的确与和尚、道人混在一处,难道真是看破红尘,皈依佛祖?少年天子弃世背后隐藏着多少秘密?

壹 乙浑专权

拓跋弘贵为太子,人生却坎坷艰难。两岁生母去世,少年登基便遭遇飞扬跋扈的权臣。文成帝死得突然,没来得及为小皇帝安排辅政大臣。拓跋弘根本驾驭不了朝局。

大多数人总是喜欢欺凌弱小,既使你是皇帝也不例外。车骑大将军乙浑就是这样的人。

若想独揽大权必须搞掉政敌。乙浑矫诏连杀三位重臣,接着设计圈套,派穆多侯去向正在温泉疗养的平原王陆丽通报皇帝驾崩的消息,让陆丽回都城奔丧。穆多侯劝告陆丽注意乙浑动向,陆丽不以为然,想都没想就回到平城。

陆丽为大意付出代价,和穆多侯同时遇害。皇族拓跋郁密谋诛杀乙浑,谋泄被杀。乙浑外联大将慕容白曜,内结私党,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朝廷重臣一一除掉,独揽大权。少年皇帝形同傀儡,乙浑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人在狂妄的时候容易露出破绽。乙浑忽视了一个女人,一个可以置他于死地的女人。北魏帝国禁止母后干政,自从开国皇帝拓跋珪定下这条铁律以来,没有一任太后插手军国事务。这就是乙浑丝毫不把后宫放在眼里的原因。可他面对的是冯氏,一个注定永载史册的女人。如果她会让人随意欺凌,那么她就不是冯氏。冯太后隐居宫帷幕后导演了一出锄奸的好戏。乙浑至死也不知道是谁杀了他。一个人杀了人却不为人知,这样的人不仅是个杀人高手,而且还是谋略高手。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冯太后授意少年天子加封乙浑为丞相,位居诸王之上,总管朝政,朝廷事务无论大小由乙浑决定。

“丞相”这个西汉即被废止、三国曹操专用的帽子戴到乙浑头上。乙浑被冯太后的迷魂汤灌晕,竟然狂妄地让主管吏曹事务的安远将军贾秀想办法封他的妻子为公主。

这是一个极其可笑的想法,大臣的妻子怎么能称公主,公主是封的吗?除非皇帝或皇后认她做干女儿。北魏帝国仍然充斥着野蛮人的气息。蛮横,不讲道理的人太多。不是所有的人都不讲理,不是所有的人都怕死。贾秀严词拒绝:“荒谬!公主怎么能是皇族外姓女儿所应该称呼的!我宁肯今日去死,也不取笑后世。”乙浑大怒,破口大骂:“老奴才,死抠门儿!”不是抠门儿不抠门儿的事。乙浑视皇家如无物,骄横狂妄,毫无防备。冯太后暗地里联络官员密谋除掉乙浑。

一年后,拓跋丕在冯太后授意下上表告发乙浑谋反。冯太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兵将乙浑拿下,斩首。乙浑一死,党羽瓦解。

一切如此完美,如行云流水般舒畅,北魏朝野上下见识到这位年轻太后的果敢与智慧。

冯太后临朝称制。汉人得到重用,中书令高允、中书侍郎高闾及贾秀进入决策中心。冯太后的兄长冯熙拜为太傅。

冯太后此时的心思并不完全在权力上,她不是权力欲极重的女人,因为她有感情。

一年后的炽热夏季,拓跋弘的皇子拓跋宏降临人世。骄阳炎炎,令人目眩,璀璨耀眼。随着这个婴儿的出世,北魏帝国即将达到盛世顶点,世界史也将写下令人瞠目结舌、辉煌壮丽的一页。

冯太后还政拓跋弘,退入后宫,悉心教导皇孙。她知道,帝国和冯家的命运就在这个孩子身上。度过两年傀儡生涯,拓跋弘开始亲政。他任命岳父李惠都督关右诸军事作为外援,并在朝中形成自己的势力。

拓跋弘聪明睿智、悟性强,更是一名锐意进取、有想法的君主,史评“聪睿夙成,刚毅有断”。但年轻气盛,容易受人挑唆,做事欠妥当。青年亲政,正是大有作为的时期,可浮躁性格使拓跋弘失去大部分官员的支持。

亲政两年来,拓跋弘在内政方面雷厉风行地做了三件事。一是兴汉学;二是减赋税;三是肃贪。

拓跋弘的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在贵族子弟当中普及汉学,设立郡县乡学,建设官办学校,使北魏国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地方教育体系。汉代开始地方办学,但真正系统化、制度化始自拓跋弘。

北魏帝国的赋税、徭役很杂乱,拓跋弘一上台便免除所有杂调,只保留十一税。北魏官员不发工资导致廉洁自律性差,拓跋弘痛恨贪腐,却没有为肃贪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一味施行严刑酷法,几乎不近情理。

历史上著名的“羊酒之罚”出自他的手笔,“凡官吏接受其边区进奉的羊一头、酒一斛的,处死,行贿的人以从犯论处。如果有人揭发尚书以下官员犯罪,则免除被揭发官员的职位,由揭发人接任。”

从古到今,这是最另类的一条“肃贪法”。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官员,以贪污犯的官职作为奖金,试想有谁会不告密。官员们人人自危,惶惶不安。

诏令受到抵制,不计报酬工作不如检举别人得官容易,这不是养奸吗?不贪也可以,发工资啊!新法搁浅。

汉人官员张白泽的话代表了官员的心声:“皇上这样规定不妥,假若接受一头羊、一斛酒就被处死,那皇上和谁共治天下?前代有俸禄。现在国家不发工资,还不让收礼,那怎么成?检举得官更不妥,那样做只会让小人得志,忠良寒心。不如实施班禄制,给官员发工资,如果有工资还要贪污,随皇上处置。”

如果按照“羊酒之罚”办理,北魏国90%的官员要被处死,可见贪腐之严重。拓跋弘只得做出让步,把这道极左的诏令废止。然而,他心有不甘。为什么亲政两年,仍然无法按照自己的方略治国?为什么政令不能畅通?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官员不听话?

拓跋弘在沉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天不容二日,国不容二主,无论幕前还是幕后。大臣们之所以不畏惧皇帝,因为皇帝并不是最高决策者。最高决策者是谁呢?冯太后!

冯太后是太上皇!

有哪个皇帝能够容忍别人指手画脚呢?没有!拓跋弘要挣脱冯太后的束缚,机会终于让他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