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第2/14页)

蒋介石下令,撤销潘文华领衔的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也同时关张,而潘文华的长子潘清洲正是警备司令部的司令。

裁撤掉的两大机构当初都是为抗战需要所建,如今抗战胜利了,自无存在下去的必要,微妙之处在于,潘氏父子掉了一顶乌纱帽,老蒋却并没有赐给他们新的乌纱帽,仅潘文华保留了一个五十六军军长及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头衔。

在这份撤销令中,规定裁撤掉的所有单位人员,一律停发薪资并予以遣散。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温情,坊间盛传这是蒋介石在进行报复,“其来势之迅猛,可知其衔恨之深矣”。

事情并没有结束,只是开始。

抗战时期,孔祥熙不仅以行政院院长的身份与潘文华结为兄弟,而且有意识地投其所好,给予了潘氏家族极大实惠。

潘氏家族是个典型的“红顶财团”。潘文华利用他曾担任重庆市长的便利,控股重庆的自来水公司等多家国企。自来水公司要调高水价,公文往返至少也需两三个月,潘文华的弟弟潘昌猷向孔祥熙送交呈文,孔祥熙当面批复,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此外,重庆经常遭到轰炸,自来水公司一定会诳报损失,请求政府补助。孔祥熙是理财出身,哪能不知其中猫腻,但每次都能给予核准。

重庆银行由潘昌猷任董事长,这实际上也是潘家独资的私家银行。孔祥熙每次来成都,必定要邀请潘昌猷同来同往,重庆银行亦由此大获其利。

通过这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方式,到抗战后期,潘氏家族已号称西南第一财阀,其经济实力甚至超过四川金融巨头刘航琛。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蒋介石和他的连襟孔祥熙有意送糖给潘文华吃。潘文华既享其利,当然就不可能事事出来作对,即便像“七师长逼宫”,该喊停时他也会赶紧出来喊停,因为做得太绝的话,最后影响的终究还是他自个儿的“钱途”。

糖也让你吃到了腻,抗战胜利后,四川省银行即行改组,潘昌猷下台,过去皇亲国戚躬身弯腰,手拉着手的情景再不能复现。对潘文华而言,这是又一个极其严重的危险信号。

长寿最简单的秘诀,就是保持呼吸不要断气。连遭打击之下,潘文华的气已经有些透不过来了,他深知蒋介石不是没有干掉他的实力和可能,以往不敢动手,不过是投鼠忌器罢了,现在对方已没有了这一顾忌。

怕的就是没有顾忌,潘文华大为恐慌。

穷人只担心没钱,富人既担心没钱也担心没命。潘文华情急之下完全乱了方寸,他到处打点,请人在蒋介石面前为他说好话,态度上更是前倨后恭,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陈诚到成都主持整编川康军队,拟定潘文华的五十六军先进行整编,然后驻防川湘黔边区。要放在以前,潘文华一定会牵头抵制,兴风作浪,但此次他一反常态,当即对陈诚的整军方案表示拥护和无条件服从。

既然是真的乖了,蒋介石也就没必要再苦苦相逼。于是另发新令,任命潘文华为川黔湘鄂边区绥靖主任,率部驻扎边区。

潘文华的境遇表明“铁三角”已成黯然之势,哥仨很快就要谁也顾不上谁了。

除了潘文华,“铁三角”中最让蒋介石痛恨和不满的,得数刘文辉。刘文辉对此心知肚明,为了增加自己的保险系数,他与云南的龙云也建立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秘密联盟。

1945年10月2日,蒋介石突然来到西昌,接着便给刘文辉发去一份电报,说:“西昌风景优美,我兄(指刘文辉)政通人和,不胜欣羡。”

蒋介石行踪诡秘,令刘文辉大为紧张,不知道蒋介石下面要搞什么名堂。第二天深夜,他才从电台收到消息,得知隔壁的龙云已被蒋介石拿下。

龙云和蒋介石矛盾的激化,是从远征军汇集云南开始的。从那以后,这位云南的土皇帝便有如芒在刺之感,尽管蒋介石通过授予行营主任等办法,极尽笼络,但龙云仍制定出各种苛刻条件予以刁难:不准中央宪兵在郊区驻扎和执行任务;“中央军”调动时不得经过和驻扎市区……到后来,甚至发展到冒充土匪,抢劫美军军械,以致于美军一气之下,拒绝再给远征军发放美械装备。

对龙云的飞扬跋扈,蒋介石自然切齿痛恨,然而抗战期间,出于与对待“铁三角”一样的顾虑,他无法出手。

就在抗战即将结束的前夕,重庆参政会上人们已经议论纷纷,都说云南特殊,龙云是土皇帝,拥兵自雄,事事擅专,战事一结束,就需解决这个问题。云南的与会代表也听到了这种议论,急忙写信告诫龙云注意收敛,唯龙云不以为然,照旧我行我素。

蒋介石到西昌,正是要就近指挥对龙云采取的奇袭行动。行动的结果是,龙云的警戒部队被缴械,龙云自己也被迫乘飞机前往重庆,担任了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

据说龙云事后曾破口大骂,说:“我并没有和蒋介石争江山夺社稷,这个龟儿竟用卑鄙无耻、小偷式的流氓手段对付我!”

搞政治,究竟有几个不“流氓”的?龙云上台基本靠的也是这种手段,说起来谁也不见得比谁干净多少。刘文辉对此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蒋介石在指挥调度的紧张时刻,为什么还给他发那么一份语意颇有些奇怪的电报。

之前,刘文辉百思不得其解,怎么都捉摸不透,龙云一下台,他全明白了。

蒋介石是在警告他:“这回我不整你,以后你得当心。”

刘文辉像被人拎到了冷水盆里,浑身冰凉,对蒋介石的“流氓手段”之高,他算是再一次领教了。

比之于龙云,刘文辉要有城府得多,晚上睡不着的事他是从来不干的。“驱龙事件”一出,更加小心翼翼,不敢再乱说乱动。

要当心的地方还多得很,不久之后,连“铁三角”实际的核心潘文华也蔫掉了,如何摆布,任由他人,看得刘文辉心里凉飕飕的。

知道他是吓我,我还是被吓到了。陈诚提出,要将刘文辉的第二十四军缩成整编师,刘文辉半点折扣不敢打,就全部应承下来。

刘文辉后期能被称作多宝道人,并非浪得虚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这句话,对他的思维决策造成了很大影响。他发现,蒋介石因为有共产党这个大敌,已不能专心致志地对付他们这些诸侯,“驱龙事件”重演的可能性很低,当然以蒋的实力,也不是绝对没可能,关键还要学会应付。

如何应付,说起来难,真正做起来其实一点不难,无非是虚与委蛇,软磨硬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