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第2/20页)

韦其伍德不断探索新类型的陶瓷系列,1760年代后期,他用特殊的工艺生产出了一种细腻无釉的黑色炻器(black basalt ware),质地坚硬,风格古雅,用抛光等技术来仿制古典时代、文艺复兴风格的陶器,颇为特别。用这种技术生产的黑炻器图章、瓷板、胸像、珠宝饰物和花瓶,都成为艺术品被收购。1775年,韦其伍德又推出了碧玉细炻器(Jasperware),这是一种亚光无釉的有色炻器,与黑炻器异曲同工,聘请雕塑家把各种雕像和浮雕花样翻制到碧玉陶器上。这些白色装饰物贴附在陶器的胎体上,与胎体的颜色形成强烈对比,立体浮雕效果强烈。后来,韦其伍德在瓷土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动物骨粉,色泽纯白,有一种半透明效果,就是骨瓷(bone ware),手感润柔轻盈。韦其伍德是利用皇家订货作为品牌方式的成功例子。

英国的皇家度顿公司(The Royal Doulton Company)是一家设计、生产日用陶瓷、陶瓷饰件、陶瓷纪念品和礼品的私营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815年,早期生产陶器,后来逐步转向瓷器。1870年代,公司的第二任主管亨利·度顿将工厂搬迁到特伦特河畔的斯托克镇(Stoke-on-Trent),开始实现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现代化,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1901年,该公司质量精良的产品引起了英皇爱德华七世的注意,他授权度顿公司冠以“皇家”的称号,由此,该公司更名为“皇家度顿公司”。

韦其伍德瓷厂的产品——『浪漫英格兰』(Romantic England)餐具。

韦其伍德出品的碧玉细炻器芝士罐,立体浮雕效果强烈。

此后,公司的扩张和发展更为迅速,在1930年代,又增加了陶瓷人偶和礼品瓷的生产,其中“邦尼金系列”(Bunnykins)、“贝娅特丽克丝系列”(Beatrix Potter)和“小熊维尼系列”(The Winnie the Pooh)等已成为著名的陶瓷收藏品。

现在,皇家度顿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餐具和礼品瓷器的生产和经销商,产品包括餐具、礼品、炊具、玻璃器皿、首饰,以及灯具和装饰织物等。英国皇室一直是这家公司的长期用户。

2.法国的御用工艺家

在工业化之前,欧洲皇室都有负责设计的御用艺术家,他们主管风格、设计细节,负责和厂商联系,保证供应皇室使用。因此,这些御用艺术家在十七八世纪欧洲的设计中影响力很大。

在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全盛期影响法国设计的皇家御用艺术家有两位,一位是查尔斯·勒·布隆,另外一位是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 1703—1770)。布隆本人是画家、理论家,深受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宠爱,对17世纪法国皇室风格影响最大。他很早就因为突出的艺术才能受到大臣西贵尔(Chancellor Séguier)的注意,11岁被送去西蒙·沃特工作室(the studio of Simon Vouet)受训,15岁已经获得权倾一时的红衣主教黎塞留(Cardinal Richelieu)的设计订单,并且被送到罗马深造4年,跟随法国最主要的古典风格大师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在罗马研究古典设计和艺术。1646年回到巴黎之后,委托项目接踵而至,其中有大量的肖像绘画订货,以及设计拉姆波特宫(Hôtel Lambert)的壁画、天顶画等,之后连续12年,他都忙于各种大型皇室建筑的装饰工程。

1660年,法国皇室设立了皇家戈别林工厂,生产皇家用品,并且在戈别林设立了工艺学校,培养日用品、挂毯、 家具的设计师和手工艺匠人。勒·布隆被任命为戈别林工厂的负责人,巨细无遗地管理皇家用品的设计和生产。不少重要的宫殿用挂毯都是由布隆亲自创作,再由匠人织造的,他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直工作到逝世。可以说,布隆的心血使得皇家戈别林公司成为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巴洛克风格最精彩的生产中心。

布歇是洛可可风格最重要的画家,画风柔弱、唯美,情色味道很重,极受当时皇室欢迎。布歇17岁随父学艺,后又学习腐蚀版技法,进步很快,20岁已经获得罗马大奖(the Grand Prix de Rome),得到去意大利进修深造的机会,1731年回国,在巴黎皇家美术学院的绘画与雕塑院(the Académi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担任历史画教师,1734年成为教授。

布歇于1755年被任命为皇家戈别林工厂的艺术指导,1765年被任命为皇帝的首席画师(Premier Peintre du Roi),他设计挂毯,也指导设计其他装饰品,由此而对法国设计产生影响。他把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风格通过这些设计产品传达出来,比如洛可可画家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 1684—1721)的作品,巴洛克画家鲁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的肉欲、情色感,通过他的设计,变成华贵的挂毯,颇得皇室喜爱。他的绘画题材多具有神话色彩,也是获得皇室好感的原因。

布隆和布歇两位艺术家对于皇家风格有巨大的影响力,正是他们通过皇家戈别林工厂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引导了法国皇家的品位走向。

在工业革命之前,皇家的品位往往决定了整个社会上层的消费品位,贵族阶层总是追随皇室品位,而生产厂家也都往往朝皇家喜爱的方向发展。

皇家度顿公司的产品标志。

皇家度顿公司出品的陶瓷人偶——卖花的农妇。

弗朗索瓦·布歇的画作《维纳斯的出浴和凯旋》(The Bath and Triumph of Venus , 1740)。

(二)工业革命前的欧洲陶瓷业

陶瓷起源于中国,东汉已有早期的绿釉瓷,唐代在彩釉、造型方面有很大突破,吸收了西方、波斯的一些材料和设计动机,极为生动,“唐三彩”是当时很流行的一种釉陶明器,宋代中国陶瓷达到第一个高潮,涌现了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习惯称“汝官哥钧定”。元代的青花瓷因为国际化商业而发达,明清两代更是绚丽多彩。

欧洲的陶瓷发展得比较晚。很长一段时期内,欧洲人没有掌握瓷器制作技术,只能从中国大量进口。16世纪葡萄牙人首先从中国带回高岭土(瓷土),开始试做瓷器,起初并不成功。中国人在上千年制作陶瓷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欧洲人一时还难以掌握。

1680年代,德国萨克森州(Saxony)的数学家、哲学家、科学家辛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 1651—1708)做了大量实验,尝试提高熔炼温度,用可熔性石料与黏土混合来烧制瓷器。1696年,德累斯顿地区的领主——“强人”奥古斯都斯(Augustus the Strong)在迈森(Meissen)为辛豪斯提供了优厚的实验条件,并指派了名为博特格(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 1682—1719)的炼金术士来协助他。博特格曾在柏林做过药剂师,具有丰富的化学经验和熟练的实验室技巧。经过大量的实验,终于在1708年获得成功:用135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成欧洲第一只真正的无釉瓷杯。辛豪斯在这一年去世,留下的工作由博特格继续完成。1709年,博特格正式向奥古斯都斯报告已经成功生产出瓷器了。因此,过去欧洲的绝大部分记录都说陶瓷是博特格发明的,而很少提到真正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的辛豪斯。这种情况直到近年来有更多的文献资料被发现才得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