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工业设计的兴起(第7/25页)

提格设计的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福特公司展馆,效果图是由他的助手乔治·鲁道夫(George Rudolph)绘制的。

提格设计的『荣华柯达』相机和包装。

提格设计的针对女性消费者的『柯达礼品』相机。

提格用空气喷笔绘制的德士古公司加油站效果图。

提格设计的波音公司凌云巡航者客机座舱。

提格设计的最早的便携式相机——柯达班腾相机。

除了从事产品设计之外,提格在建筑设计方面也颇有建树。1934—1937年间,提格为德士古公司的加油站设计了几款流线型的建筑,立即成为二战时期美国“装饰艺术”风格的标志。截至196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德士古的流线型风格加油站共建起了超过2万座。此外,提格的建筑作品还有:1935年,德士古公司在达拉斯举办该公司百年大展的展览馆、1935年加利福尼亚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的福特展览馆(Ford pavilion for the Californi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Balboa Park, San Diego)、美国新闻总署在原苏联的办公楼、1961年在弗吉尼亚州里奇满市建造的内战百年纪念大厅等,都获得好评。作为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设计委员会的成员,他为那次博览会设计了好几个非常受欢迎的展览厅。

提格是美国最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是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的发起人,曾任该协会的首任主席。

2.雷蒙德·罗维

遍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知名的美国工业设计师,雷蒙德·罗维(Raymond Loewy, 1893—1986)毫无疑问是最为时尚、最为优雅的一位。虽然他出生在巴黎,死后也葬在法国,一生都带有浓重的法语口音,但由于他长达近70年的职业生涯基本在美国度过,他的设计事务所也在美国,他还加入了美国籍,因此,他一向被视为美国工业设计家。

1893年,罗维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对于设计深感兴趣,幼年时便在自己的速写本中画满了飞机、汽车、火车。1909年,16岁的罗维设计了一架飞机模型,并获奖,这更坚定了他要当一名设计师的志向。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了他的电机工程学习。战后,他来到美国,除了一身军装、口袋里的50多法郎之外,身无长物,而且不 懂英语。然而,正是这位法国人,成为奠定美国现代设计流行风格的关键人物。

罗维在美国起初从事杂志的插图设计和橱窗设计。他的绘画水平相当不错,对新的插图风格非常敏感,他那些运用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画出的插图,很快在纽约出名,当时纽约一些知名大百货公司,如梅西(Macy's)、第五大道萨克斯(Saks of Fifth Avenue)等,都请他设计橱窗和绘制广告目录。

1929年,罗维获得了第一个工业产品设计项目——斯特纳复印机公司(Gestetner Cyclograph Company)委托他对原有产品改型设计。旧型号的复印机四脚外伸,结构比较松散,有些“张牙舞爪”,不但加工麻烦,清洁不方便,并且对于经常在办公室内走动的秘书来说,也非常不安全。因此,他对机器的外形全面加以简化,新机器造型整体、形式现代,功能良好,方便制造,立即取得非常好的市场效果。这个设计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随后,客户开始接踵而来,委托他设计各种产品。罗维再接再厉,连续设计了大量的工业产品。罗维具有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他的涉猎范围从可口可乐的标志到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火车头,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尤其是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几乎无所不包。罗维在1930年代设计了多种流线型交通工具——火车头、汽车、轮船等等,有力地推动了流线型设计运动在美国的发展。1940年,《建筑论坛》(Architecture Forum )杂志载文说,罗维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坐自己设计的汽车、公共汽车、火车、飞机横跨美国的设计师。

罗维是在巴黎长大的。作为欧洲当时最繁华的大都会,巴黎的优雅、浪漫在他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他不仅仅对于工业技术感到兴趣,对于人的视觉敏感性也有很深的认识和追求,他的设计当中有不少是非常具有人情味的,使他成为当时比较少有的既有工业化特征,又具有人情味的设计家之一。

罗维重新设计的斯特纳复印机。

斯特纳复印机的原有设计。

罗维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设计的流线型S1蒸汽机车。

罗维1953年设计的斯图德贝克『星线』汽车。

当时美国产品的优秀性能和粗劣外形的巨大反差,令罗维感到非常震惊和困惑。他认为好的功能应该同时具有好的外形,而好的外形不仅能强化使用功能,还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他认定,产品设计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他的才能和使命应该是工业产品设计。因此,从1920年代末开始,他就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改进美国产品外形的工作上来。

罗维从1930年代开始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当时的业务包括三个方面:交通工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罗维的公司虽然雇用大批设计和管理人员,高峰时期曾有200人在他的领导下从事设计工作,但他的公司所有的设计项目,无论是谁设计的,最后均只能由他署名,以他的个人名义出品。这种方式引起很多的争议,有人认为他专制、沽名钓誉,其实这是他的一种公司管理和市场运作的方式,以此来大幅度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从而设计价格也能够水涨船高。虽然外界多有褒贬,但由于罗维给予员工的待遇相当优厚,公司内的职员们对此却抱怨不多。罗维设计事务所的顾客网的广泛程度、设计价格的高昂、公司利润的比例都是自从有工业设计事务所以来最高的,这与他的管理方式密切相关。罗维很注重在公司里营造幽默、兴奋的气氛,除了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家之外,他也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企业主管。罗维设计事务所(Raymond Loewy International)到1980年代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经济收益最好、规模最大的独立设计公司。除在美国本土营运之外,还在欧洲的英国、法国开设了分部。

罗维从来没有企图建立自己的设计体系或者设计学派,他是一位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家,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设计哲学、设计观念,而是设计的经济效益。他曾说 “对我而言,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表现出高度的美国实用主义特色。他没有多少设计观念上的理论探索,而是一位完全凭靠自己那种特别敏锐的直觉进行设计的大师。也因此,一些评论家批评他过于商业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