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当代汽车设计(第3/24页)

哈利·厄尔首先受通用汽车旗下的“凯迪拉克” (Cadillac)部门的总经理劳伦斯·Ρ.费雪委托,在1927年设计了凯迪拉克“拉-萨勒”(the Cadillac LaSalle, 1927)。这款车外形优雅,色彩选择多样,销售非常好,因此斯隆立即委任他负责设计通用汽车旗下的其他品牌,并且把每年改变车型设计列为一项常规工作,把“有计划废止制”变成了制度。最早运用这个原则设计的车款就是凯迪拉克。

凯迪拉克是世界上最老的汽车品牌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高品质与豪华的同义词,其厂名是为了纪念1710年创建底特律市的法国贵族凯迪拉克。1909年凯迪拉克加入通用汽车公司,成为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一个高级房车品牌。

在厄尔主持下,通用汽车公司设计出一系列热销的汽车,并且年年改变设计,刺激市场。厄尔负责设计的著名车型有:1937年款凯迪拉克V-16、1955年凯迪拉克“埃多拉多-布劳汉姆”(Eldorado Brougham)、1960年凯迪拉克“德维尔”(Sedan De Ville)等。其中的V-16是限量版定制高级轿车,一共只生产了4076辆,装有16缸V型引擎,是早期最豪华的大功率汽车。此后,大型凯迪拉克成为加长型豪华轿车(Limousine)的常用车款。配备豪华,技术先进,设计夸张是其一贯特色。“埃多拉多-布劳汉姆”的车尾装有大型鳍状尾翼,既有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未来车的梦幻感,成为当时美国大车的形象特色。

不过,对于“有计划废止制”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在1959年的广告中就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宣告:“我们不相信‘有计划废止制’,我们不会为改变而改变。(We do not believe in planned obsolescence, We don't change a car for the sake of change.)”

即便在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1960年,美国文化批评家文斯·帕卡德(Vance Packard, 1914—1996)出版了《浪费的制造者》(The Waste Makers )一书,批评“有计划废止制”是有系统地让消费者用负债的方式购买不需要的东西。他在书中把“有计划废止制”分成两类:不停变换的款式、不断有计划推出的新功能,这两者导致现有产品因“过时”而被逐步废止。他在书中特别引用了工业设计家乔治·尼尔森的观点:所谓设计是通过改变而做出贡献,如果没有贡献或不能够做出什么贡献,那设计剩下的就仅仅是“款式”了。

限量版定制高级轿车凯迪拉克V-16(1937)。

这个时期欧洲车厂主要还是集中在做小批量的赛车和高端的豪华车。例如赛车中的布加迪(Bugatti type 35B);超级豪华的定制车中的杜森博格J型车(Duesenberg Model J)等。1920—1930年代之间,真正针对中产阶级而设计的大众车型尚不多见。

(三)欧洲大众型车

随着福特T型车的普及,以及通用汽车公司通过每年推出新款车的市场运作,到1930年代,为大众市场设计、生产的汽车在美国已经相当普及了。欧洲国家亦开始设计针对本国大众市场的车款,满足广大中产阶级消费者的需求。在这股浪潮下,出现了三款具有历史意义的欧洲大众市场经济型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甲壳虫”(Volkswagen Beetle)、法国雪铁龙公司的2CV、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的500。这三款车在欧洲市场相当于美国的福特T型车,改变了汽车是豪华产品、仅服务于少数人的概念,也彻底改变了市场的结构。

大众“甲壳虫”(也称为“金龟”),正式名称为大众1型(Volkswagen Type 1),是1930年代由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提出而研发的,当时接受委任来完成这项任务的工程师是费迪南德·波舍尔(Ferdinand Porsche, 1875—1951)。希特勒对这款车的要求是:可以载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售价不 超过1000马克。同时还推出了一项储蓄计划以使普通群众也可以买得起汽车。费迪南德·波舍尔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设计。他采用气冷式的后置发动机,其散热效率虽不如今日普遍应用的水冷式,但在严寒冬天不必担心水箱结冰。后轮驱动,空出车头较大的空间当作行李箱。汽车底盘为密封式,落入水中也不会马上下沉,甚至可以当作船只使用,其二战期间的军用版尤为实用。这款汽车设计紧凑、流畅,没有任何多余的空间和装饰,是德国功能主义设计的经典作品。1936年10月12日金龟汽车正式面世,并在1938年柏林汽车博览会上亮相,后因战争爆发导致正式生产停顿,到战后才恢复生产,经过不断改进,终于成为世界上单款产量最高的汽车。

与德国大众“甲壳虫”车几乎同时,法国的雪铁龙公司在1935年决定生产一种“国民汽车”,便宜耐用、便于驾驶、维修方便、对道路要求不高、能坐4个人、时速80公里、每百公里油耗不超过5升。以安德烈·列菲伯利(Andre Lefebvre, 1894—1964)为首的雪铁龙设计组经过4年的努力,1939年9月1日,2CV开始了试生产,首批生产了250辆,只比大众的甲壳虫晚了一年。战争中断了2CV的量产,直到二战结束3年后,在1948年才恢复生产,新车在1948年巴黎车展上推出。虽然被大部分人认为过于丑陋,称之为“轮子上的一把伞”(an umbrella on wheels),但是因为2CV的设计思想是满足最基本的驾驶功能要求,速度无须太快,配置精简之极,维修容易,价格最为低廉,因而很快变成法国最普及的车型,持续生产到1970年代。

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也在1936年推出自己的大众型小车菲亚特500,这款车的意大利名字叫作“托帕里诺”(Topolino),是在意大利流行了近20年的一套系列漫画书中的主角,类似美国的米老鼠。菲亚特500历经几代车型换代:1936—1955年之间生产的菲亚特500 Topolino,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汽车,1957—1960年间生产的菲亚特500 Nuova, 1960—1965年间生产的D型车,1960—1975年间生产的菲亚特500 Giardiniera(亦称K型车),1965—1973年生产的菲亚特500 Berlina(亦称F型车),1968—1972年间生产的Lusso(亦称L型车),以及1972—1976年间生产的菲亚特500 Rinnovata(亦称R型车)。该车在2007年改版后重新开始生产,依然拥有复古的外观,名称就叫菲亚特500,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历史最悠久的微型车,深刻影响了日后Smart和Mini Cooper的设计。这辆车的设计者是意大利汽车工程师、设计师丹特·吉阿科萨(Dante Giacosa, 1905—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