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名士之殇

1.第一次“党锢之祸”

延熹四年(公元161年),桓帝打倒了梁冀,就恢复了邓猛的本姓“邓”,将其册封为皇后,追封其父邓香为车骑将军、安阳侯。改封其母为昆阳君,侄子邓康为沘阳侯。邓氏家族的人大部分被封官,位至校尉者多不胜数。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桓帝爱上了郭贵人。

受到了冷落的邓猛不甘就此退出桓帝的视线,和郭贵人明争暗斗、争风吃醋,大搞宫心计。

桓帝大怒,于延熹八年(公元165年)下诏废黜邓皇后,将其打入暴室。

邓皇后遭此打击,忧愤而死,葬于洛阳城北的邙山。

郭贵人虽然在这场争宠战中获胜,却没能笑到最后。

因为桓帝很快又移情别恋了。

他喜欢上了一个叫田圣的采女(友情提示:按东汉后宫制度分,皇帝的妃嫔分: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采女地位最低)。

他甚至想把田圣册封为皇后。

不过,田圣的出身微贱,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司隶校尉应奉上书说:“母后之重,关系着国家的兴废;汉朝曾立赵飞燕为皇后,使后嗣断绝。陛下选立皇后,应该想到《关雎》诗篇中的追求,而疏远五种禁忌。”

这样,田圣被排除了。

田圣虽未被封后,但中宫缺后,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太尉陈蕃提出,宫中的窦贵人出自名门,册立皇后,非其莫属。

最终,通过多方面意见汇总,窦贵人窦妙成了桓帝的最后一任皇后。

看到窦妙的“窦”字,大家一定又会想到,该不会是窦融的后人吧?!

事实上,她就是窦融的后人。

算起来,她已经是窦氏家族的第二个皇后了。

她姿色普通,魅力欠奉,能被册封为皇后,完全得力于她那不平凡的高贵显赫家世,还有陈蕃的力荐。

她的父亲窦武因此从郎中迁越骑校尉,封槐里侯。不久,又拜城门校尉。

窦妙生性忌妒、性情暴躁、残忍,经常迫害后宫嫔妃,使得桓帝虽有后妃无数,膝下竟无一子。

桓帝一死,年轻的窦妙为掌握朝中大权,与其父窦武商量,决定立汉章帝的玄孙犊亭侯刘宏为帝。

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也就是说,他是桓帝的亲堂侄。

这一年(公元168年)的正月二十日,年仅十二岁的刘宏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

窦太后论功策勋,封窦武为闻喜侯;窦武的儿子窦机为渭阳侯,位拜侍中;侄儿窦绍为鄠侯,迁步兵校尉;另一个侄儿窦靖为西乡侯,位拜侍中,掌管羽林左骑。窦氏一家权倾朝廷内外,十分显贵。

朝廷大权从此落到窦氏父女手中。

与当年专横跋扈的窦宪不同,窦武是一个难得的正直忠义之士。

其任城门校尉期间,“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才充足而已”。

得到皇帝和皇后两宫的赏赐,全都发散给太学生和施舍给贫民。

他爱护太学生,同情忠义正直之士的遭遇,仗义执言,坚决站在士人的一边。

三年前(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河南方士张成,素来结交宦官,他从中常侍侯览那里得知,朝廷不日就要大赦,于是装模作样地看风望气,声称自己已占卜出日内就要大赦天下了。

他鼓动大家去打劫犯罪,说就算杀了人也没事的,皇上大赦天下,很快就会获释的。

为了验证自己未卜先知的本事,他叫儿子去杀个人来玩。

太可恶了!

司隶校尉李膺听说了此事,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命人将张成的儿子逮捕归案。

可是,还来不及处理,大赦的诏书真的颁布了。

怎么办?

释不释放这个杀人凶手呢?

李膺一想到张成那无耻狡黠的嘴脸气就不打一处来,杀人放火,天理难容!

可要是不将他释放,就是批龙鳞、逆圣听,抗旨不遵啊!

李膺两难。

他在情、理、法之间摇摆。

最终,他决定以一己之力向邪恶势力挑战,以还世道清白,宣布把张成的儿子处死。

这下捅了马蜂窝了!

李膺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竟然使天下士人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儿子被杀,张成岂肯善罢甘休?!

他找到了大宦官侯览、张让等人,让他们替自己出个主意。

你想啊,张让的弟弟也是被李膺所杀,早对李膺恨之入骨了。

张让也想为自己的弟弟报仇,便给张成支了个招,要他让养子牢修上书,控告李膺他们结党,“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当政的桓帝不问是非,将李膺等人关入北寺狱。

除了李膺之外,杜密、范滂和陈寔等被划为“党人”的二百多人被捕下狱。

杜密,字周甫,东汉颍川阳城(今郑州登封)人,与名士李膺齐名,时称“李杜”,太学生誉其为“天下良辅杜周甫”。

杜密少有厉志,曾任代郡太守、泰山太守、北海相、尚书令、河南尹等官职,为官清正,执法严明,对“宦官子弟为令长有奸恶者,辄捕案之”,是宦官的死对头。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曾任清诏使、光禄勋主事。

冀州饥荒,盗贼群起,范滂奉命按察,他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到了冀州境,守令自知藏污,望风解印绶去。

这次被捕,到了监狱,狱吏对他说:“凡是获罪系狱的人犯,都要祭拜皋陶。”范滂正色回答说:“皋陶是古代的正直大臣,如果他知道我范滂没有犯罪,将会代我向天帝申诉,如果我犯了罪,祭祀他又有什么裨益?”他这样一说,其他的囚犯全都不祭祀了。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曾任太丘长,故号太丘,后人称之陈太丘。他的六个儿子都很贤德,也很有名望,尤其是长子陈纪、四子陈谌,品德难分高下,陈寔因此赞:“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友情提示: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成语“难兄难弟”即出于此,本意是说兄弟皆佳,无可挑剔,并驾齐驱。)陈寔和这两个儿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这时他只是个太学生,因为有名望,也被划为党人,有人劝他逃走。陈寔平静地回答说:“我不能逃了,我逃了,大家的胆气就不那么足了。”说完,就收拾衣物,从容上京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