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盐铁争誉 第一章盐铁会议(第2/4页)

婴齐道,大人只看到其一,没有看到其二。有些富人虽然因此困穷衰败,富人的总数目也的确减少了,但少数人却比以前富裕了十倍。这说明财富本身并没有增加,只是转移了而已,从一些没有权势的富人转移到了一些有权势的公侯守令等官吏手中。所以阿翁自己认为的善良意愿,在很多时候,却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掠夺。臣在年幼时,亲眼见到一些循规蹈矩的商人变得赤贫,而一些官吏仗着权势垄断商业,成为巨富。大人,臣认为你虽然不重视农耕,也不真正重视商业。如果您真正重视商业,就不会歧视商人,虽然有些商人的确奸诈,但一些有信义的商人也因此饱受牵连。小时候,臣家里的铁犁、铫一百枚钱就能买到,而且制作精良;过了十年,却只能买到窳劣的犁和铫,而且价格上涨了数倍。阿翁,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一项善举。臣是大人的女婿,和大人并没有任何利害冲突,我想大人当会相信臣的陈述。

桑弘羊默然,接着叹了口气,既然你对我的为政不满,为什么不早说呢?

婴齐道,以大人的骄傲,又怎么听得进臣的意见呢?

那你今天为什么敢于告诉我?桑弘羊追问。

一则是因为大人一定要臣回答。二则,臣实在为大人担心,臣担心大人的骄傲将会因此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虽然明天在朝堂上和大人辩论的儒生本身只是一腔热血为国,但事实并不那么简单,既然霍光一意要召开这次廷议,臣想就是来试探大人的反击能力的。如果大人要和他硬碰,那可能得不偿失。

那你的意思是?桑弘羊有点咄咄逼人了。

虚与委蛇,勿与认真。婴齐一个字一个字地回答道。

虚与委蛇,勿与认真。桑弘羊站了起来,声音有些颤抖,难道我几十年的政绩和理想,就换得你这八个字。也许我真的是看错人了,我没想到你是这么怯懦。我本指望你能帮助我,让桑家有个很好的帮手,现在看来,我当初还不如选择侯史吴当我的女婿。

婴齐没想到刚才还平静的岳父骤然显出雷霆之怒,赶忙伏地请罪。他倒不是害怕,而是为自己使得一个老人如此愤怒而感到难过。也许他该一辈子隐瞒自己的看法,就像自己初次见到桑弘羊那样。那时他也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可自己却对之虚与委蛇地进行了一番恭维。也许那时很想尽快找一个靠山罢。虽然自己对他的女儿并没有多少爱慕,仍然很喜悦地接受了。那可能是因为虚荣,想着自己能娶上桑弘羊的女儿,可以夸耀乡里,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安全。这真是可耻。

臣虽冒昧,但一片赤诚,望大人明鉴。臣敢说,明日廷论,虽然开始会针锋相对,辩论颇精。到后来必定会自说自话。因为碰到这样重大的政治问题,那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大人和儒生们的立场都是几十年来逐渐形成的,各自的看法都深深地在脑中刻下了印记,怎么可能一场辩论就从此消弭。更何况大人和儒生们的见解都不是各自没有一点道理,只是世事纷繁,决难有一个普遍标准,最终决定结果的绝非廷议啊。

桑弘羊却再也无心听他说完,噔噔噔离开了。

但是桑弘羊如今坐在承明殿的堂上,看着那些儒生的人头,又想起了女婿说的那“虚与委蛇,勿与认真”八个字。也许女婿是对的,这不是一场什么见解的斗争,而是权力的斗争。他突然感到非常伤心失望,自己一辈子心高气傲,可终究仍然是失败了。他想起自己十三岁进入未央宫,戴上郎官的冠冕,随从皇帝左右的时光。当时还是景皇帝在位,景皇帝初次见到他这个稚嫩的小孩,非常好奇,问他道,你这么幼小为什么还离家当郎官啊?他当时声音脆亮地回答,臣年虽小,而才不小。景帝转过脸去,好奇地问左右,这位小郎官什么来历,他的才能我还没看出来,口气倒真是不小。随侍的其他郎官忙禀告道,陛下,这位小郎官是洛阳大商贾桑千秋的儿子,因为家资丰厚得以选拔为吏的。景帝道,原来出身商贾之家。既然为商贾可坐得巨资,何必入宫仕宦,白白耗费钱财?他马上回答,臣对享乐没有兴趣,只日日想着怎么样才能为公家分忧呢。景帝不由得莞尔,君申申言自己有才,到底有什么才,可否说说?他挺了挺胸道,臣擅长心算,如果陛下拜臣为大司农,让臣得以为国家总领财政,天下郡国百姓都将仓廪足实,陛下江山也可保万年。景帝拊掌大笑,好一个口气大的孩子,不过圣人云,必也狂狷乎,今天朕就考你一考,拿算术书来。

两边的侍从忙奉上《算术书》,景帝随便翻了翻,道,嗯,你听着,有甲乙两人,各赶着一群羊,人问他们各有多少只羊。甲说,如果我得到乙的一头羊,就和乙的羊相等了。乙说,如果我得到甲的一头羊,那么我所拥有的羊数,就比甲多我的总羊数的一半。你说说看,甲乙两人各有几只羊?

景帝的话音一落,他就不假思索地答道,回陛下,甲有九只羊,乙有十一只。

景帝脸上神色都僵住了,不禁抚膝赞叹道,好快捷的心算。等你长大了,或许真能成为我汉家的大司农呢。

景帝的这些话言犹在耳,时间已经倏忽过去了六十二个春秋,当年踌躇满志的少年如今已经头发花白,年龄比他大两岁的武帝也魂归天壤,他的官职也如愿从大司农升到了御史大夫。可是他并不满足,如果现在在朝的丞相是萧何,大司马是曹参,他的心里不会有什么不平,可是就凭田千秋和霍光两个,呸,他们的位置怎么能高踞自己之上,他们怎么配?女婿说得对,他是个骄傲的人,他有一种无可药救的智力崇拜症,对比自己高明的人心服口服,而对愚蠢的人有一种无法妥协的蔑视。他这时心里已经下了决心,就算是最后妥协了,自己盐铁榷沽的政策被霍光给废除了,但至少在廷议上,他要给这些卑琐的儒生一点好看。更何况霍光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他要让御史寺的掾吏详详细细地记载下这场廷议,就算现在他失败了,后人会从青简中发现他的博学和伟大。他不再抱期望自己能有什么世俗的声名了,他在宇宙间的声名将远比他的躯体不朽。

田千秋沙哑地咳嗽了一声,缓缓道,读诏书!

一个御史站了起来,展开一卷竹简,大声道:制诏丞相御史:乃者朕令有司举三辅贤良、郡国文学卓异者,咸聚长安,舒六艺之风,祛贪鄙之化。贤良文学时有上书,申申言盐、铁、酒榷、均输之事,以为不便于民。朕惟先帝讨伐凶逆,膺惩不廷,故委二三大夫议定盐、铁、酒榷、均输之法,颇见实用。即一朝蠲除,恐亦未为得也。《诗》不云乎:“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其使丞相、御史率两府之士与贤良、文学廷议,庶得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