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暗算(第3/4页)

便不由得感同身受,一齐为之哭泣落泪。是啊,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但很快,大家伙儿都不哭了。因为有人发笑。

在一片惊天动地的哭泣声中,夹杂着一阵更加惊天动地的嘲笑声,令人不忍卒闻。

是曹操。

他在座中笑得前仰后合,忍俊不禁,简直让人怀疑他就是个精神病患者。

但可惜不是。

因为曹操头脑清醒得很,他甚至比在座的任何人都清醒。

曹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想要另一个人去死,哭是最愚蠢的办法。

聪明的办法应该是暗杀。

不错,因为有吕布保护,暗杀董卓的技术难度是很高,但是曹操以为,暗杀一个人,最重要的不在于谁保护了被暗杀者,而在于暗杀者以怎样的角度去接近被暗杀者。

也就是说,要找到被暗杀者的命门。

而今天的曹操最得意的一点就在于此。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接近董卓的命门,万事俱备,手中所欠缺的,只是一把刀而已。

司徒王允给了他这把刀,当然还有自己的信任。现在,他也和曹操一样,把自己的命运都交给了这把刀。可以说一把刀的命运和两颗人头甚至更多人头的命运被紧紧地捆绑在一起。那么这把刀能够精确无误地飞向董卓的头颅,并让它落地吗?

司徒王允不知道。

曹操其实也不知道。虽然他有九成把握,但毕竟还有一层是天意。曹操不知道在这一回的暗杀行动中,天意会不会在自己一边。

在嘉奖与缉拿之间

董相国府。

董卓手里握着那把传说中的七宝刀,睡眼惺忪。

站在他眼前的,是一脸诚恳的曹操。

董卓不明白曹操为什么选择在他昏昏欲睡的时候献刀。虽然近一个月来,由于曹操的曲意迎承,两个人已经好得像一个人一样。但是刀者凶器也,两个人再怎样好成一个人,曹操也不能趁其不备地献刀啊……

董卓有些幽怨。

但是董卓没有把他的幽怨放在脸上,因为身边无人。

吕布刚刚奉命出去为曹操选马去了。说起来这也是董卓爱心的表现,董卓是这样的一个人,但凡对他有用之人,不惜代价地收买。

吕布是他用一匹赤兔马收买来的,曹操也不例外。

曹操不久之后得到的是一匹西凉马。当吕布将这匹西凉马牵到曹操跟前时,董卓看到了后者眼里露出的欣喜神情。

他有些失望。

不错,是失望。因为董卓原本想看到更多的神情。比如惊慌,比如彷徨。

但是曹操眼里只有惊喜。

纯粹的惊喜。

这让董卓拿不定主意:这小子,刚才是真向我献刀呢还是暗杀未遂只得诈言献刀?性质的难以断定毫无疑问将影响接下来行动的展开。是嘉奖还是缉拿,董卓首鼠两端。

的确,人世间的事往往如此。结果只有一个,动机却是无穷。没有人知道他人的人心究竟是善是恶。

抑或善恶交集。

董卓也不知道。虽然他牛逼哄哄地不把天下放在眼里,但是人心比天下还大,不是董卓一手可以掌控的。

经过一番长考后,董卓终于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把刀交给吕布,把笑脸交给曹操。

在嘉奖与缉拿之间,董卓最后选择了前者。

不为别的,只为欺骗自己。只为在这样的时代,不自己亲手树立一个众叛亲离的形象。

因为有一个疑问董卓无法回答自己。如果曹操不可靠,吕布就可靠吗?曹操有七宝刀,吕布则有方天画戟,要是取他性命,其中任何一样都易如反掌。

所以可怕的不是兵器。是人。

董卓断然决定,对曹操化敌为友,就像他曾经对吕布做过的那样。

李儒大声说“不”。

他是在曹操从容策马远去后才匆匆赶到相府的。

对董卓的故作大度、放虎归山,李儒痛心疾首。李儒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化敌为友不是不可能,是太有可能了。但是有一种人是决不可能化敌为友的。因为他们天生反骨。

比如曹操。

还有一种人也是不可能化敌为友的。因为他们志在天下。

也比如曹操。

一个人,好好的县令不干,却在京城四处游走,在各种政治势力间寻找突破口,以图霸业,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化敌为友呢?

对李儒的见解,董卓却不置可否。

因为他觉得是大惊小怪。

不错,曹操是志存高远,但是光志存高远有什么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曹操单枪匹马,怎成霸业?

很快,董卓就不认为李儒是在大惊小怪了。

相反地,他认为自己是在大惊小怪。

因为曹操从洛阳东门策马远去后不是归隐南山,而是号召天下去了。据东门门吏传回的报告,曹操策马至此,为求出城,谎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务”,然后便匆匆远去。李儒进一步分析道,曹操此举只能说明两点:一、他之所以献刀是暗杀未遂后的应激反应,否则的话,他大可安心回寓所,而不是心虚窜逃;二、曹操从洛阳东门出逃,目标直指其老家东留,定是图谋霸业去了。

董卓突然间觉得自己很傻很天真,因为他再也抓不住曹操了,曹操跑得太快——骑着他奉送的西凉快马一溜烟地跑了,跑出了洛阳,跑出了一个时代的惊天动地与他董卓的胆战心惊。

李儒没再说什么。事实上多说无益。现在他们能做的事只是亡羊补牢,在全国范围内通缉曹操。抓到了,大家的日子都好过;抓不到,那就要看这个叫曹操的年轻人到底能折腾起多大的浪花。不过,一想到已经在山东渤海招兵买马的袁绍,李儒的头就大了。他是真心替董卓着急啊。如果曹操、袁绍一拍即合的话,天下反董势力将拧成一股绳,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董卓也着急。他握着手中那把打制精巧的七宝刀,深感人生无常,盛筵必散,自欺欺人最可耻。

小人物对大人物过目不忘

中牟县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

中牟县的县令也是个默默无闻的县令。

但是这一天,一个人的到来让该县特别是该县县令变得赫赫有名起来。

来者是曹操。他一骑远来,直奔家乡而去,途经中牟县。

中牟县,似乎将与他路上所经过的无数小县一样,成为其来去匆匆的一个驿站。

却到底没有。

因为他在此落网了。曹操曾经以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只是人间呓语,更何况他干的是经天纬地的大事,行的是为国除奸的义举,怎么可能会被董卓发往全国的通缉令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