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暗算(第4/4页)

可事实确是如此。

原因只有一个,中牟县的政府工作人员太敬业,本着宁可错抓一千,绝不漏过一个的精神将曹操抓到了县衙门。

陈宫这个名字就此浮出历史的水面。因为他是该县县令。

陈宫不仅是中牟县的县令,在此之前他还见过曹操。

那是他在洛阳求官的时候,曾有幸一睹曹操尊容。

但曹操却不记得他了。

这个世界往往是这样,小人物对大人物过目不忘,大人物却只对更大的人物过目不忘。虽然曹操还谈不上是大人物。

曹操因此被关押了。事已至此,他的记忆力究竟怎样已无关紧要,紧要的是,陈宫记得他,这就够了。

但是陈宫关押了曹操并不意味着要杀了他。

也不意味着他要将曹操解往洛阳。

他什么都不为,只为心头一个疑惑找不到答案:曹操为什么要刺董?

曹操没有给他答案,只给他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曹操边说这句名言边笑,是那种居高临下的笑,也是寂寞向死之笑。在一脸笑意中,曹操终于明白,在这一回的暗杀行动中,天意到底没有在自己一边。

不错,刺董前他是有九成把握,但毕竟还有一成天意逃不过。中牟被囚,曹操以为就是那一成天意的体现。

陈宫却出人意料地放了他。

不为别的,就为曹操说了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是一句直指人心的名言。曹操为之所撼,陈宫也为之所撼。

其实很多年来,陈宫一直是郁郁不得志的。其郁郁不得志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每天仰天长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无人回答他。

中牟县有着无数的燕雀,却没有一只鸿鹄。所以,对来自陈宫这只疑似鸿鹄的提问,在中牟县是找不到答案的。

找不到答案,有惺惺惜惺惺者也行。

却也没有。所以陈宫的痛苦是双重的痛苦,直到曹操突然在他面前,吐出这句他每天必念的话时,陈宫有如遇知己的感觉。

任何一个时代,知己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遇上了,陈宫决不轻言放弃。所以他不仅放了曹操,还很快作出了一个后来影响他一生的决定:弃官跟随,随这个男人去浪迹江湖,去问鼎天下。

毫无疑问,陈县令是痴情的,或者说是执著的。但另一方面,他也是轻率的。这轻率倒不是指他做出的弃官举动,而是指他盲目跟随曹操。陈宫不知道,自己很快就会为这个男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原因是他根本就不了解眼前这位大名鼎鼎的男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其实,曹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这样的事实一如我们中间的很多人,自以为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为天下事可以公而忘私,却不知道在某些特殊的时刻,我们心里的狰狞触角,会突然恶狠狠地伸将出来,伸向那些最熟悉、最友善人儿的喉咙,令其死亡。

这样的人间悲剧,这回要在曹操身上上演了。

并且这样的时刻,已然近在眼前。

因为曹操又出发了,朝着目的地,表情坚定、心无旁骛地出发了。他的身边,则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陈宫……

命运,即将在此二人身上拐一个弯儿。一个死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