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第4/4页)

因为曹操现在是丞相,是皇家威权的代言人。曹操想打谁,那是替天行道;袁绍想打谁,却要颇费思量。

便让书记陈琳写战斗檄文。

战斗檄文不好写啊,它难就难在要将自己比作正义的化身,把对手视作跳梁小丑。只有写到这个程度,打起仗来才能信心满满,真把自个当做正义的化身了。

陈琳一挥而就,一文成名:“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客观地说,陈琳写的这个战斗檄文已经涉嫌人身攻击了。不仅骂了曹操,还骂了曹操的祖宗十八代。但陈琳觉得自己必须这么写。

因为解气。

作为大汉官场几经浮沉的人物。陈琳素有才名,在灵帝时就已是资深主簿。到了献帝时代,陈琳的战斗檄文都已经写油了。所以,陈琳写的每一篇战斗檄文都遵循这样一条原则:辱骂与恐吓才是战斗。

我就骂你曹操了,怎么着吧?

没把曹操怎么着,相反,倒把他的头风病治好了。

当时的曹操正卧病在床,他得头风病已经好几天了,头疼欲裂。就是在这样的当口,陈琳版的檄文传到了许都,传到了曹操的手里。曹操看完之后,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见过会骂人的,没见过这么会骂人的。

冷汗过后,头风顿愈,曹操呵呵一笑,开始点评此篇檄文之不足:文笔是不错,武略差了一点。

因为会骂人并不是正义的化身。就像搞政治的人骂人不带脏字一样,曹操觉得,陈琳还是嫩了一些。他轻轻地把这篇檄文以一个优美的角度扔到墙角,一时间很有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感觉。

孔融却是忧心忡忡,他认为袁绍势大,不可与战,还是讲和算了。

孔融总是这样,行谨小慎微事,做四平八稳人。原因却不是胆小,而是他看到了袁绍的强大。

因为袁绍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等都是智谋之士;田丰、沮授都是忠臣;而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的像高览、张郃、淳于琼等都是世之名将。这简直是文韬武略的梦之队啊,仗还怎么打?

荀彧也看到了袁绍的强大,但与此同时,他还看到了袁绍的不强大。

作为顶尖谋士,荀彧看事看人喜欢正反两面都看。荀彧以为,只有这样去看,才能把人事看透。不错,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田丰、沮授这些人是很厉害,可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这几个人,谁看谁都不顺眼。他们在一起,所起的作用不是建设性的,而是破坏性的。时间一长,袁绍集团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则逞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皆碌碌等辈,怕他干什么!

曹操豁然开朗。是啊,怕他干什么!人世间的事说到底都是小事,“不怕、不悔”才是正途。他决定出兵。兵分两路,一路由前军刘岱、后军王忠引军五万,打着丞相旗号,挂羊头卖狗肉去徐州攻刘备。另一路曹操自引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