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宜昌最前线(1940年3月~1940年12月) 江城魔镜(第3/5页)

陆军的课长们非常尴尬,说:“你们现在好意思这样说么?”

海军的课长们站起身,说:“你们陆军请我们海军,是你们给我们面子。我们海军出席这个晚宴,是我们给足你们面子。”

陆军说:“海军不要太气盛!”

海军说:“不气盛叫帝国海军吗?”

这对话听着有点耳熟吧?告诉你,情形基本上差不多。

但这一次陆军也很决绝,即使海军不支持,也要扩充关东军军力。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削减山海关内85万日军的军费(一年消耗20亿日元),同时在未来两年里,把兵力压缩到40万。

西尾寿造为上述之事而头疼,对宜昌那边有些心不在焉。

对占领宜昌这件事,最初第11军是比较积极的,但作战过程中,司令官圆部和一郎又一度跟幕僚传达宜昌不在目标之内的命令,所以才有高级作战参谋天野正一力排众议进而攻占宜昌的行动。攻占并长期保有宜昌是天野的想法,准确地说是他的老上级冈村宁次的想法。关于宜昌攻略问题,在1940年3月上旬冈村离任时就被提到了,甚至曾一度派天野到南京商谈此事。

当时,冈村对天野说:“扶植汪精卫政权是个糟糕的决定,只会进一步刺激和凝聚重庆政府。我不理解板垣征四郎为何如此热衷于此事。如果不直接从中国撤军,那么解决‘中国事变’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进行所谓‘积极作战’,一是在湖南战场保持对中国军队的打击,二是在河南信阳跟华北方面军合作打通平汉线,三是兵进湖北宜昌,进而攻略重庆。如果不是这样的,用山海关以内85万日军中的大多数维持据点和城市没任何意义。在日本军之正面,亦所谓重庆军之正面战场,敌抗日势力之中枢不在于其政府之要人,也不在于若干地方杂牌军,而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日意志。”

插一句。抗战开始后,黄埔军校迁到四川成都,并在九个地方开设分校。战争爆发的1937年,正是第11期学员毕业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直接上了疆场,大多成为连排级军官,阵亡在了一线。实际上,从“七七事变”爆发,到淞沪会战结束,在四个月的时间里,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就已阵亡一万多人。由此可以估算到1940年乃至整个抗战期间黄埔毕业生的战死人数。

被奸雄冈村面授机宜的天野,在南京,提出进行宜昌攻略,要在五月初对汉水两岸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进而在六月汉水上涨前完成对宜昌的占领。后来的作战进程确如天野的盘算。但现在,对是否长期占领宜昌,大小鬼子又吵成一片。

东京军部态度暧昧,南京的派遣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则认为占领到7月底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可以配合在7月会有眉目的“桐工作”。

派遣军作战课长,也就是当初跟井本熊男一起来华进行参谋旅行的公平匡武,虽跟井本一样偏向于长期占领,但他也知道那就意味着要在武汉到宜昌间设立兵站基地和补给线,而在东京要压缩派遣军兵力的当口,日军又没那么多人保持这些据点。

希望保有宜昌到7月底的板垣征四郎给东京发了份电报,说:“从政略考虑,占领宜昌是有价值的。前提是,推迟对中国派遣军部队的削减。同时,再派两个师团入驻华中。如果这样的话,将保有宜昌,对重庆威胁,从侧面推进‘桐工作’进行。”

东京在回复中,仍模棱两可。

在这种情况下,派遣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给第11军发去电报:“还是从宜昌撤军吧。”

6月14日,公平匡武飞抵第11军司令部,跟天野正一做了一次长谈。他告诉天野:“现在东京和南京在兵力运用方面处于一种奇怪状态,没人知道到底是谁在这当中作梗,所以我没办法确定派遣军能分一部分兵力支援第11军,以保证对宜昌的长期占领。此外,秋季可能要在湖南用兵,打击薛岳第9战区。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是难以保证有富余师团调到宜昌。”

公平飞回南京后,天野不顾板垣征四郎希望占领到7月底的意见,一气之下向田中静一下达了6月17日零点立即撤离宜昌的命令。

但就在此时,几天前到南京协商削减山海关内兵力的陆军参谋本部作战课中国班班长荒尾兴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35期,高知县人)中佐,受到德军攻占巴黎的刺激(田中率军袭破宜昌的6月12日,巴黎被德军攻占),回东京后没几天,建议军部下达长期占领宜昌的命令,观点是:巴黎陷落后,世界局势已为之一变。新局势下,法国已无法保护在亚洲的殖民地印度支那,这给了日本兵进东南亚的绝好机会。要兵进东南亚,最好先结束对华战争,无论从政略诱降的角度,还是从军事压迫的角度,长期占领宜昌进而威逼重庆政府走向谈判桌,都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

荒尾的观点一出,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似乎一下子冒出来很多明白人,齐声说:“呀,还真是的,快快长期占领宜昌!”

以前一直对占领宜昌不感冒的军部参谋次长泽田茂也开始低头。此人曾说过:“(‘中国事变’)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日本的力量究竟还有多大?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畑陆军大臣[4]也是这样判断的。依靠武力决战解决‘中国事变’的做法是没有出路的。因为没办法跟中国军队进行决战。要想叫蒋介石放弃抗日,只有立即从瓦解其政权着手……”

6月15日下午,两名皇族,即陆军参谋本部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和海军军令部部长伏见宫博恭亲王觐见昭和天皇,后者提出:想保持对重庆的战略轰炸,必须确保宜昌作为中转基地,这是海军的意思。

天皇侧脸问载仁:“对保有宜昌,陆军有什么办法吗?”

载仁说:“陆军将把最精锐的第13师团放在宜昌。”

就这样,6月16日傍晚,东京向南京发了份急电,要求不得放弃宜昌。当晚八点,南京收到电报。板垣征四郎向西尾寿造展示电报,一旁的公平匡武和井本熊男互相看了一眼,后者嘟囔了一句,当时没人听清楚,但他写在了日记里:“(在到底是占领还是不占领宜昌这件事上)中央的见识,总军的判断,都不高明,消耗的只能是第一线士兵……”

南京接到电报后,把命令传达下去,程序是:先发电报给在应山的第11军司令部,随后再由第11军司令部发给在宜昌的第13师团。

第11军司令部是在当晚十点过后接到南京电报的,已错过军司令部和第13师团每天例行无线电联络的时间。天野正一急得大叫,因为再过两小时,按最初的计划,第13师团就开始从宜昌撤军了。天野用有线电话通知第3师团骑兵第3联队(该联队处于有线电话最外端,荆门至当阳间),叫第3联队派出骑兵星夜赶往宜昌,通知第13师团不要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