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宜昌最前线(1940年3月~1940年12月) 江城魔镜(第4/5页)

再说田中静一那边。

按计划,他将率第13师团在6月17日凌晨一点从宜昌撤军。

16日黄昏,第13师团各部就已开始收缩一线而进行集中了。在此之前,已把宜昌城里的军事、交通和通信设施破坏,大量物资抛入长江。

6月16日夜九点,第13师团以汽车部队为先导,开始从宜昌和外围阵地悄悄撤军。

日军这个动向最先被宜昌城外第94军方天第185师的团长杨伯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7期,湖南芷江人)发现:“日军由宜昌方面来的汽车一辆辆衔尾向东疾驰,车上灯光忽明忽暗闪动,煞像一条蜿蜒翻滚的长蛇。”

带兵伏于山上的杨伯涛叫炮兵进行炮击。但因为天黑,无法测距,炮击效果并不明显。

正在这时候,参谋长李仲辛(黄埔军校6期,湖南长沙人)传达师长方天的命令,全师撤退(李跟陈诚身边的刘云瀚是陆军大学11期的同学,两人又为至交,同为“土木系”青年将校的代表人物)。

只说夜色中的杨伯涛,带着自己的团向北撤,路上突遭一队日军,近得已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了。自己这个团,经过一个来月的作战,已没多少人了,所以杨担心贸然出击的话,反而会被不明数量的日军包围,于是就硬着头皮跟那队日军平行行军。那队日军当然发现了杨团。奇怪的是,他们好像也不想惹麻烦,同样闷着头走。

在一个岔路口,中日两支部队“分别”,杨伯涛的团继续向北,日军则折向了东面。

杨伯涛把情况报告给方天。方天还没说话,副师长石祖黄(黄埔军校6期,湖南邵阳人)说:“鬼子要撤了!”

陈诚拿到消息后,立即给第18军军长彭善下令,叫他的部队在第一时间发起反攻。

彭善一面给离宜昌城最近的第199师师长宋瑞珂打电话,叫他马上布置攻城;一面给已转进到宜昌城外镇境山的第11师师长方靖打电话,叫他组织追击队。

6月17日黎明,宋瑞珂指挥第199师的两个团冲进已是空城的宜昌。

17日上午十点,田中静一带着第13师团司令部出现在距离宜昌十公里的野地里,突遇第3师团一中队长送来的“继续保有宜昌”的紧急命令。

田中静一捋着浓密的胡子,想了想,压住火,说:“那就重新攻占宜昌吧。”

于是,本来要进行追击的方靖第11师的侦察兵在望远镜里发现奇怪的场景:开始,日军是往东撤,但走着走着,又掉头过来,重新往西奔跑而来。

一眨眼,日军又重新出现在宜昌城外,二话不说开始攻城。

结果是:几个小时过后,第199师的部队又被从宜昌城里赶了出来。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第18军的战力。第18军作为陈诚的起家部队,在中央军几大主力中建制时间最长。不过,这个部队有个缺点,就是在抗战时代,它所辖的师屡屡变动。最初的第18军只辖有第11师,那是1930年。一年后,第14师加入。1934年,定下的规模是:第11师、第14师、第67师、第94师。这也是抗战爆发后淞沪会战时的建制。淞沪会战后,第94师、第67师相继调离,第60师、新编第23师加入,仍是各军中辖部队最多的。为此,武汉会战中,陈诚将该军一分为三:第18军、第54军、第79军。第18军辖第11师、第198师、第199师。很快,第198师又调出去,第18师加入,即宜昌战时第18军的阵容。后第199师调出,暂编第34师进来。再后来,暂编第34师调出,第55师加入。雪峰山之役时,第55师被裁剪,第118师加入。

上面就是第18军纷乱的建制史。

跟武汉会战后第74军即确立第51、57、58师的固定阵容相比,第18军的建制史太混乱了,直接导致军所辖的各支部队战力不整齐。现在,对鬼子又回来了这件事,从宋瑞珂到彭善到陈诚,都一头雾水。继续打吧。接下来,虽然周喦第75军协助第18军进行了反攻,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田中静一率军重新攻占宜昌,郁闷只有这个师团自己清楚。按《第十三师团机密作战日志》记载,他们在撤离宜昌前,把城里的军事、交通、通信、营房全部破坏,所以二占宜昌后,很多士兵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于是只能认倒霉。

宜昌被日军占领,为保卫重庆,焦虑中的蒋介石第三次设立第6战区,由陈诚出任司令长官,驻扎在鄂西的恩施。同时,蒋要军委会严惩枣宜会战中作战不力的将领。为此,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和陈诚一起飞抵老河口出席检讨会议。

会前,李宗仁看看白崇禧,白崇禧看看李宗仁。

白崇禧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李宗仁长叹一声。

检讨会上,经历多次大战且均有上佳表现的第75军军长周喦被嘉奖,晋升为集团军总司令。嘉奖理由是:作战努力,牢牢掌握部队,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奉命要去的地方。

李延年第2军所辖的无名师也被表彰。该师即昆仑关之战中的郑作民第9师。当时,因部队崩溃,师长阵亡,蒋介石一气之下,定其为无名师。这一次在峡口,该师作战勇敢,死死咬住日军第3师团,由此恢复番号。

众多将领受到惩处。

江防军总司令郭忏被撤职(郭后到陈诚第6战区做参谋长,开少校工资),由吴奇伟接任;第18军军长彭善亦被撤职;直接丢宜昌的罗广文无事。

陈诚是不想撤掉彭善的。

按宋瑞珂的说法,彭善“为人正派,秉性刚直,不会吹牛拍马,不善交际应酬”。性格严肃的彭善,从淞沪会战开始,就带着第11师打拼了。陈诚当然知道,救宜昌这件事,换了谁去,结果都一样。

可在开会前,蒋介石就打来电话,说彭必须撤掉。

蒋介石这样做,一是因为宜昌确实太重要了,救火的第18军作战不力;二是因为第18军是陈诚的嫡系,不惩罚这个军的将领,别人会有话说;三是因为,确实有人向他嚼舌头。

至于嚼舌头的是何应钦还是白崇禧,我们不得而知。

继任第18军军长的是方天。方天虽有黄埔、陆大双学历,但由于资历不深,所以本来是轮不到他的(由师长直升军长),但因争当这个军长的人太多,一时间搞得陈诚焦头烂额。

陈诚无形中建立了自己的“土木系”,但本人又非常反感系内部关于人事方面的争权夺利。想来想去,他决定不从第18军内部提拔,而直接把第185师师长方天调了过来(方所在的第94军,亦是陈诚嫡系,成立于武汉会战期间,军长李及兰的前任正是郭忏)。

跟老实的彭善、方正的方靖不同,作为后起之秀,方天属于比较有心机的人,这一点跟胡琏相似,上任后先是挤走了副军长(罗树甲),又收拾了参谋长(梅春华。梅贩私盐,以重罪枪毙)。后来,第11师师长方靖升为副军长,胡琏升为第11师师长。可方靖不愿给方天做副手,很快就向陈诚申请,做了个暂编军的军长。腾出来的第18军副军长空缺,则由第18师师长罗广文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