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特殊移民政策的两个发展阶段(第5/8页)

[64]

除上述被整体迁移的少数民族外,当局还在40~50年代初对一些社会组织和集团实施了强制迁移。这些被迁移的人口大都带有少数民族特征,而且在特殊移民数量方面均比上述遭到整体迁移的苏联少数民族要少,因此基本可归入少数民族—特殊移民类型。主要有如下类型人口。

(1)战争期间与德意志族人、来自北高加索、克里木和格鲁吉亚等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一起被迁移的“其他”类人口。

战争期间,当局在对德意志族、北高加索、克里木和格鲁吉亚等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实施强制迁移的过程中均包含有一些其他民族的人口。根据苏联内务部特殊移民局局长Б.П.特罗菲莫夫起草的《关于与来自北高加索和格鲁吉亚等地区少数民族和德意志族人一起遭到驱逐,目前仍居住在特殊移民区内的其他类移民数量的报告》显示:1941~1942年被迁移的苏联德意志族人中“其他类”移民共有1721人,其中俄罗斯族662人、乌克兰族355人、波兰族124人、立陶宛族11人、拉脱维亚族104人、芬兰族58人、奥地利族34人、爱沙尼亚族33人等;1944年与克里木鞑靼族一起被驱逐的“其他类”人口共计3628人,其中俄罗斯族1280人、茨冈族1109人、德意志族427人、无国籍土耳其族272人、乌克兰族257人等;同年来自格鲁吉亚共和国的“其他类”人口包括土耳其族676人、阿扎尔族411人、格鲁吉亚族224人等;1943~1944年来自北高加索地区的“其他类”人口共计1602人,其中库梅克族485人、阿瓦尔族311人、达吉斯坦族235人、塔夫林族186人、阿巴兹族52人、奥塞梯族49人、诺盖族41人、俄罗斯族35人、达尔金族34人等。[65]上述这些其他民族人口便构成了被整体驱逐各少数民族中的“其他”类型特殊移民。

(2)1942年来自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和罗斯托夫州的移民。

根据1942年5月29日国防委员会第1828сс号决议,当局对罗斯托夫州和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的所有“社会有害分子”实施了迁移。此次迁移包括了很多民族,人口至少在1万人以上,以希腊族人居多。因此这次移民也可称作针对上述地区希腊族人的驱逐活动。截至1952年底以前,这些移民主要以政治流放民身份存在,直到1952年末才被转为特殊移民。[66]

(3)卡巴尔达族特殊移民。

1944年,Б.科布洛夫在从纳尔奇克发给贝利亚和梅尔库洛夫的电报中称,根据1944年5月25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和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颁布的《关于迁移德国法西斯走狗、叛徒、卖国贼、自愿与德国人一同离开者家属》的第00620/00190号命令,有关部门已决定在6月20日对卡巴尔达族人实施迁移行动,预计迁移人口为2492人。所有这些人的移民地都是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江布尔州和南哈萨克斯坦州。苏联副内务人民委员克鲁格洛夫在6月已批准了这项移民计划。[67]6月20日凌晨4点,迁移行动正式开始。共有165名精干工作人员和400名红军战士参加了这次行动。根据原定计划,首批应迁移710户(2467人)。但由于一些红军服役人员家属和70~90岁的老人被免迁,最终首批被迁移人口仅用53节车厢,发送人数2051人。[68]

(4)“费尔克斯多伊奇分子”。

苏德战争期间,许多苏联德意志族人没有从西部地区撤离,这些人随后便被当局宣布为“费尔克斯多伊奇分子”。1944年8月24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颁布了由贝利亚签署的《关于从高加索地区的城市和疗养区驱逐“费尔克斯多伊奇”分子》的第001036号命令。该命令具体内容如下:“1)从高加索温泉地带的城市和疗养区向新西伯利亚州迁移德国人帮凶、祖国的叛徒和卖国贼家属378户(共计850人)。此次行动将于1944年8月31日正式开始,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内务人民委员部管理局局长国家安全委员特卡琴科同志负责实施。2)责成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运输局局长、国家安全委员阿尔卡季耶夫同志向各特殊移民始发站调拨迁移行动所需的闷罐车。3)责成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押运管理局局长巴奇科夫少将负责派出必要的警卫人员,以确保移民行动的运输安全。4)责成苏联内务副人民委员切尔内绍夫向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内务人民委员部管理局调拨3吨汽油并确保特殊移民旅途中的饮食和医疗服务。5)责成新西伯利亚州内务人民委员部管理局局长国家安全委员彼得罗夫斯基同志负责将这批移民分送至各指定特殊移民区并为其安置工作。”[69]根据统计资料,1945年初实际迁入新西伯利亚州的“费尔克斯多伊奇分子”共计674户(1490人)。[70]

(5)“奥乌诺夫分子”。

“奥乌诺夫分子”——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联盟成员。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联盟是1929~1940年初在乌克兰西部地区出现的一个法西斯组织,其前身为乌克兰军事组织。“奥乌诺夫分子”曾积极协助法西斯分子,反对西乌克兰与苏维埃乌克兰合并。苏德战争前夕和战争期间,“奥乌诺夫分子”联合乌克兰匪帮—叛乱组织并在德国人帮助下不断在乌克兰境内制造紧张局势。仅在1944~1953年,乌克兰西部各州便发生了14424件匪帮分子袭击事件,其中恐怖和破坏事件5099起,解除苏维埃工作队武装457起,焚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1004起,等等。在以武力清除当地匪患的同时,当局决定对“奥乌诺夫分子”实施强制迁移。1944年3月31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颁布了由贝利亚签署的《关于迁移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联盟分子》的命令。该命令要求将被判刑、被俘或在冲突中被击毙的“奥乌诺夫分子”骨干及其家属中的所有成年人在剥夺财产后全部流放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和伊尔库茨克诸州。贝利亚要求立即执行这些命令。他在相关文件中写道:“自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关于流放奥乌诺夫分子的决议公布之日起,各地应立即展开驱逐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联盟分子及其家属的行动,不必再等待特别会议的决定。”[71]1942~1952年,当局共迁移“奥乌诺夫分子”及其家属171566人(成年人口131319人)。[72]

(6)“正宗东正教徒”。

1944年6月初,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批准了关于迁移“正宗东正教徒”的计划。1944年7月7日,贝利亚在向斯大林呈递的一份书面报告中提到了关于“正宗东正教徒”的活动情况:“该教派过着寄生的生活,不纳税,拒绝履行国民应尽义务和职责,不允许子女到学校读书。他们对集体农庄起到了瓦解的作用。”贝利亚建议“将分布在62个居民点中的正宗东正教徒及其家属一起迁往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并由内务人民委员部负责监督”。贝利亚请求斯大林批准,“在1944年7月15日开始实施此次迁移行动”。7月14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和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共同签发了《关于迁移“正宗东正教徒”》的第2683-1/12938号命令并于7月19日下发各地方内务人民委员部分局。7月20日,迁移行动首先从梁赞州南部地区开始,共有489户(1323人)“正宗东正教徒”被迁。所有这些人的迁居地都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托木斯克州和秋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