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43年苏捷条约的签订(第3/4页)

[28]贝奈斯的莫斯科之行被拖延下来。

1943年夏天,红军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转移到苏军手里,捷克斯洛伐克由苏联解放的前景渐趋明朗。随着红军在战场上的胜利,捷共加大了宣传,在国内的声望与日俱增。苏联在单方面同波兰流亡政府中断外交关系后,开始扶植“卢布林委员会”。对捷克斯洛伐克伦敦流亡政府来讲,同苏联签订条约来保障自己的地位,防止出现波兰流亡政府的命运和战后国内出现革命危险显得迫在眉睫。

7月16日,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发表了关于尽快同苏联签订条约的公开声明。[29]但英国政府继续对捷克同苏联签订条约一事持反对态度,贝奈斯对此非常生气。8月8日,贝奈斯对尼科尔斯说:“你们对我们面向东方一直持反对态度,最终我们别无出路,只能面向俄国。”[30]尽管没有明说,显然贝奈斯指的是慕尼黑时期英国的绥靖政策给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带来的灾难。话虽如此,贝奈斯还是清楚地懂得,没有英国政府的同意他还是不能前往莫斯科,所有期望只能寄托在苏英协调上。

在苏捷条约谈判因英国的阻碍陷于绝境的情况下,莫斯科亲自同英国交涉显得非常有必要。概括起来,英国反对贝奈斯前往苏联签订条约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强调莫洛托夫同艾登有战争期间不同小国签订涉及战后问题条约的协定;二是该条约没有包括波兰。苏捷双边条约势必对英国战后欧洲成立捷波联邦构想造成冲击,此外,波兰流亡政府的命运将会更加艰困;鉴于此,苏联采取了两手策略:一是对所谓的英苏协定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二是强调未来波兰政府加入苏捷条约的可能性。

早在1943年7月26日,苏联驻伦敦大使迈斯基就向艾登转交了一份关于莫洛托夫同艾登之间的“协议”问题的备忘录。备忘录中说:“1942年6月9日,莫洛托夫在伦敦访问期间,艾登建议苏联同英国在未经双方相互协商和达成一致不得同欧洲各流亡政府签订涉及战后问题的条约,莫洛托夫答应研究这个问题和把这个问题转告给苏联政府。1942年7月15日,苏方在答复备忘录中说,苏联政府原则上同意他的建议,但对此指出,苏联政府想得到英国政府就上述问题的具体建议。但是,后来英国政府未能提出具体建议,这样,一切仅仅限于意见交流。文件中指出,苏联政府认为在遵守1942年5月26日两国政府条约方面尽了自己的义务,在该条约中没有禁止同其他国家签订有关战后问题的条约。”[31]近一个月后,8月23日,英国政府对苏联政府的备忘录做了答复。艾登在备忘录中说:“他不记得迈斯基当时提过这个建议,他只是后来再次同迈斯基会谈时才知道这件事。”鉴于此,“英国政府准备重新提出当时艾登向莫洛托夫提的建议。”[32]针对艾登所说的“不记得迈斯基说过苏联政府在等待英国政府就此问题提出具体建议这件事”的问题,莫洛托夫指出:“鉴于此,苏联政府再次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了审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迈斯基向苏联外交部报告了去年7月他对艾登所做的声明。”针对英国驻苏联大使克尔所说的“英国政府提议两国政府依据艾登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都禁止同上述盟国政府签订条约一事——达成了协定”,莫洛托夫指出:“艾登先生的建议中只是谈到了涉及战后的问题,还提到了未经双方相互协商和达成一致不得同欧洲其他盟国签订上述问题的协定。此时,在便函中提出不能同这些国家签订任何协定,这与艾登去年的建议是相矛盾的。”[33]

对苏英政府关于以上问题的三份往来照会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艾登所提的“未经事先协商和达成一致不得同欧洲各流亡政府签订涉及战后问题的条约”这句表述本身就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按照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果双方经过“事先协商和达成一致”就不排除可以“同欧洲各流亡政府签订涉及战后问题的条约”的可能性。按照英国政府的理解,就是不能签订涉及战后问题的条约,而苏联政府坚持的正是前者。双方的争执一直拖到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上才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苏联就签订苏捷条约一事也采取了一些灵活手段。1943年8月22日,贝奈斯向博戈莫洛夫提交了苏捷条约草案,建议进行预先谈判。[34]9月30日,费林格致电贝奈斯说:“苏联政府同意您8月22日的建议,只是对条约草案作了某些修改,修改意见完全符合您的意愿。”[35]把经过苏方修改的条约草案同贝奈斯提交给苏联政府的条约草案相比较,核心变化是苏方在条约中加上了第三方(指的是波兰)加入该条约的可能性。[36]贝奈斯对这样的修改意见非常满意,因为他的三方条约思想已部分地得到实现,同时也满足了英方提出的贝奈斯莫斯科之行的前提条件。自然,贝奈斯没有意识到,强调“第三方加入的可能性”与三方条约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是,贝奈斯低估了来自英国方面的阻力。10月6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国务部长里普卡在同尼科尔斯会谈时,后者再次表示:“他们不反对苏捷条约的思想,而是反对现在就签订条约。”里普卡在解释贝奈斯的立场时论证说:“我们想通过同苏联签订条约来保障我们内部的独立,因为担心同共产党人对抗,这是其一。其二,通过吸收共产党加入政府进行合作可以消除这种危险,因为他们也要承担政府责任。”更让贝奈斯气愤的是尼科尔斯表示:“战争结束前我们不可能考虑英国政府发表承担边界问题的宣言。”[37]10月18日,贝奈斯打电报给费林格说,他不能去莫斯科签订条约了,因为担心“这会引起同英国的冲突,这种后果对捷克斯洛伐克来说是危险的”。[38]

显然,小国领导人的立场完全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利益协调情况,作为现实主义政治家,贝奈斯既不想加剧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分歧,又担心遭到任何一方的埋怨。1943年10月16日,斯姆特内同贝奈斯公开的、详细的会谈证实了这种情况。贝奈斯在分析围绕谈判出现的问题时说:“今天我明白了,苏联说的那些话是想把我控制在自己手里,这一切多么龌龊。他们不惜任何代价来迫使我签订条约;他们的打算是,如果我这样做了,那么,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我的关系也就彻底结束了,这样,我只能同他们打交道。”贝奈斯认为:“我们既反对英国也反对俄国”,因为“双方都在同我玩不诚实的游戏”。但是,贝奈斯承认,“从俄国方面来说,与英国相比,他们更为不诚实”,俄国人致力于“把形势弄乱,以便使他们的角色变得不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