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中央对民族冲突事件处置不当(第2/6页)

[40]

这次政治局会议决定在苏姆盖特实行宵禁,戈尔巴乔夫强调不能开枪,以防伤到群众。但没有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做出决议,只是要求把近三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信件整理成专辑。戈尔巴乔夫强调:“我们在民族事务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它超过了一切,这是基础,是运用改革和民主化阶段可以解决尖锐问题的基础。很明显,我们就应该这样安排工作,现在就立即结束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事件,分析其中的原因等等,仔细讨论。如果中央必须通过一项关于卡拉巴赫的决议,那也要等到共和国自己就其社会经济问题请求我们出面时再做。”[41]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个加盟共和国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归属尖锐对立的情况下,苏共中央并没有做出裁决,戈尔巴乔夫还幻想两个共和国的领导人能达成协议,能够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苏共中央更换了两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亚美尼亚,阿鲁秋尼扬取代了杰米尔强,在阿塞拜疆,韦济罗夫取代了巴吉罗夫,但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群众性的民族运动已经渗透到共和国的各级党组织中,对共和国的党政领导形成了压力,听命于莫斯科对他们不利。

1988年6月14日,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同意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并入亚美尼亚;6月17日,阿塞拜疆最高苏维埃重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仍旧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事件表明,这两个共和国的领导人不仅不阻止民族冲突,而且亲自参加和积极支持本国的民族主义者,这种倾向在其他地方也在发展,“越来越明显的是,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越来越得到党机关的支持。在苏联解体前,早在别洛韦日协定之前,党就开始依照民族原则解体”。[42]

苏共中央的政策是不能变更疆界,担心由此引发连锁反应,戈尔巴乔夫强调暴力不能解决民族问题。为了避免冲突演变成武装对抗,苏共中央和最高苏维埃决定自1988年7月26日起,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实行中央直接治理,并任命阿尔卡季·沃尔斯基为自己派驻斯捷潘纳科特的“全权代表”。1989年11月,沃尔斯基结束毫无成效的使命返回莫斯科,意味着戈尔巴乔夫政策的失败。

1989年底巴库局势又激化,阿塞拜疆的人民阵线十分活跃,1990年1月13~15日,一股反亚美尼亚和反俄罗斯的屠杀洪流在巴库出现,有数十人被殴致死,大批亚美尼亚人开始逃亡,“整个共和国到处都是暴行。有18个区的政权机构被捣毁,在与伊朗接壤的200公里长的边境线上,边防设施被毁坏”。[43]1月15日晚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讨论巴库的问题,但没有就此问题做出决议,会议决定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和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的其他一些地区实行紧急状态。巴库的局势继续恶化,许多非阿塞拜疆族人开始逃亡,18日晚阿塞拜疆人民阵线宣布在巴库实行紧急状态,市内筑起了街垒,苏维埃和党的机构已不能控制局势,1月19日,苏共中央、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部长会议颁布《告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人民书》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在巴库实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从20日零时起在巴库实行紧急状态(一直持续到1991年8月)。1月19日深夜军队开进巴库,与人民阵线的战斗队发生冲突,83人死亡,其中有14名军人及家属。[44]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没有得到及时制止,阿塞拜疆人民阵线逐渐发展壮大,掀起了民族仇恨浪潮,据苏联总理雷日科夫说:“在1988年,将近200万人口的巴库居住着20余万亚美尼亚人。这是继埃里温之后亚美尼亚居民人数最多的城市。冲突爆发之前,阿塞拜疆居住着大约50万亚美尼亚人。这是亚美尼亚境外该民族与其他民族混居人数最多的地方。可现在只有几千人继续住在巴库,主要是与民族通婚的妇女。”[45]

(二)第比利斯事件无人负责

格鲁吉亚民族是苏联所有民族中民族特征保持得最完整的民族,这个外高加索民族有着热爱自由的传统,富于反抗精神,“格鲁吉亚族只要觉察到稍有损害它的民族特征,它就最公开、最猛烈地进行反抗”。[46]在苏联成立时,他们曾激烈地反对过斯大林的“自治化”方案,反对过苏联的民族一体化政策。在民主改革的气氛下,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组织发展迅速,1987年末开始成立了各种团体和组织,如“伊里亚·恰夫恰瓦泽协会”、“圣伊利亚真理会”、“格鲁吉亚民族正义联盟”等,还成立了以尚格拉亚、奇亥伊泽和其他文化活动家为首的人民阵线,他们宣传格鲁吉亚是20年代被布尔什维克占领的,提出了要求格鲁吉亚独立的口号,领导人物有加姆萨胡尔季阿、科斯塔瓦、昌图里亚等。1988年11月第比利斯局势趋于紧张,反对派在政府大楼前举行几千人的集会,要求独立。在第比利斯市检察长和戈尔巴乔夫发出呼吁后局势稳定下来,到11月末停止了集会。这次事件暴露出很多问题,正如格鲁吉亚党中央第二书记尼科利斯基所说:“在极端非常的条件下,苏维埃和党的机关、基层党组织、党的和经济工作的积极分子在劳动群众、居民、青年中的思想工作是软弱无力的。虽然后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正如事件进程所证明,这些措施是不够的,不彻底的。”[47]

据雷日科夫所言,格鲁吉亚后来局势的恶化与谢瓦尔德纳泽有关,在谢瓦尔德纳泽被戈尔巴乔夫调到中央后,帕斯季阿什维里任格鲁吉亚党中央第一书记,他在格鲁吉亚进行的反腐败斗争,牵涉一些曾与谢瓦尔德纳泽共事的高官,如格鲁吉亚负责组织工作的书记哈别伊什维利,格鲁吉亚总检察长和库塔伊斯克市党委第一书记自杀,他们都是谢瓦尔德纳泽提拔和重用的干部,案子已经牵连到谢瓦尔德纳泽。1988年11月谢瓦尔德纳泽曾同人民阵线的领袖们会晤,具体谈了什么不清楚,但“事实终归是事实:他们无非是想要动摇格鲁吉亚的局势,赶走帕斯季阿什维里。而在这个问题上,加姆萨胡尔季阿、科斯塔瓦、昌图里亚等人就成了同盟者,严格说来是成了谢瓦尔德纳泽的救星”。[48]

1989年4月第比利斯事件的导火线是“阿布哈兹问题”,在格鲁吉亚民族主义发展起来后,他们对非格鲁吉亚族进行攻击,1989年3月18日,有阿布哈兹州委成员参加的群众集会上,通过决议要求把阿布哈兹升格为加盟共和国,阿布哈兹的第一书记在决议上签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