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大事者,必先看清历史大势(第4/10页)

毫无疑问,苏州城的财帛女子这么一个分配法,不可能获得淮军的认可。金银美女从两广太平军手中,转手到了三江两湖太平军手中,这简直是岂有此理。于是淮军入城,又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二次革命,对金银美女重新分配。

同样是谢绥之的《燐血丛钞》记述说:

日过午,一声炮响,四起杀声,大兵汹涌而入,无门不破,无处不搜,无人不魂飞天外。盖先有郜贼等伪示安民,遂令故土遗民,亦莫不出乎意料之外,而受莫名其妙之惊。抵暮,官兵仍一律退出。

苏州城被攻克,最兴奋的是英国人。英国朝野奔走相告,《泰晤士报》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新闻,全文如下:

戈登少校于12月5日占领苏州。

就在英国人民为戈登先生所取得的辉煌军事成就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戈登却正在苏州城中跳脚大骂,气急败坏。

据戈登先生记载,苏州城被攻克的时候,他正在和李鸿章大吵大闹。他要求李鸿章必须要为常胜军增发两个月的薪水作为奖金,苏州城下,常胜军功不可没,李鸿章不能厚此薄彼。但李鸿章为难地说,按朝廷的律令,军功以斩获的首级计算,当然这在西方人的眼里,看起来有点儿野蛮。可是没有首级,你凭什么说自己劳苦功高啊?不是他李鸿章厚此薄彼,不给常胜军发奖金,而是他没法子向朝廷解释。

戈登先生气坏了,如果李鸿章死活不肯给常胜军发奖金,他戈登肯定又面临着新一轮的哗变。于是他央求道:李鸿章大人,我请求你体谅我的难处。

戈登呀,我怎么可能不体谅你呢?李鸿章推心置腹地忽悠戈登道:可是我这边比你更难啊,你看这苏州城攻下来了,不知有多少人要奖赏,我们是官兵,又不能像太平军那样靠掳掠奖励部属。就算我是心思最灵巧、容貌最俊俏的小媳妇儿,可是家里的米缸空空如也,我也没法子做出美味的饭菜啊。

戈登先生绝望地道:李鸿章大人,我对你如此真诚的忽悠态度,表示强烈的遗憾。现在我正式通知你,我等到下午三点钟,如果仍然没有接到给常胜军颁发奖金的官方文件的话,我将辞去常胜军统领职务。

你呀你,闲着没事天天闹辞职,怎么这么大个人了,还跟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李鸿章失笑:不过戈登,我真的很好奇,你为什么要等到下午三点钟呢?早一点儿或是迟一点儿,不可以吗?

戈登强忍眼泪:李大人,请你不要再胡扯了,我是认真的。

说完这句话,戈登先生入城,发现谭绍光的尸体无人理会,于是下令将这位英雄的尸体掩埋。之后,戈登回到军营中,写好了书面辞职报告,等李鸿章的消息。

他一直等到下午三点半,也没听到李鸿章那边有丝毫动静。绝望的戈登走出军营,准备去递交辞呈。这时候程学启来了,一进常胜军大营就大呼小叫起来:戈登,我听说你又尥蹶子,跟李大人闹起来了?

苏州城杀降

程学启给戈登带来了一个极为别扭的消息。

李鸿章拒绝支付两个月的薪水作为常胜军的奖金,但考虑到他和戈登先生的交情,他可以做主给常胜军多发一个月的薪水,这已经是他李鸿章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戈登先生提出的条件,李鸿章只满足他一半。这就是李鸿章整人的阴损之处。如果他一点儿也不满足戈登的条件,那么戈登就有充足的理由辞职了;如果李鸿章彻底满足戈登先生的要求,戈登就可以向常胜军的兄弟们交代了。现在这情形,让戈登既无法辞职,也无法向部属交代,可活活愁死戈登先生了。

只满足你一半的要求,让你所获得的资源不足以支撑,却偏偏对上级无话可说。这个是官场和职场上,上级玩弄下属的最毒诡计。应对这一招的办法,也是官场和职场上一条通行的潜规则,那就是向上级索要超过你的要求一倍的资源。上级给你一半,就恰好支撑了你的项目运行;如果上级分配给你的资源不足一半,那么你就有话可说了。

可怜戈登只是一个工兵,挖坑是他的特长,哪晓得官场之上还有这种阴损招数?面对李鸿章的答复,戈登左右为难,无奈只好召集军官开会,把这个结果通报部属。

果不其然,常胜军的军官们听到这个消息,顿时骚乱起来,大声高呼:李鸿章他欺人太甚,不带这样欺负人的,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李鸿章要个说法!戈登手忙脚乱,不停地给军官们做工作,劝了这个劝那个,煞费苦心地替李鸿章编了无数的谎话,说服军官们千万不要闹事。

这里可不是欧洲,军官们如果闹事,那属于不稳定因素,李鸿章铁定会毫不客气地狠狠打击。说不定还会以维持秩序为借口,干脆凶相毕露,彻底消灭常胜军。一旦发生这样可怕的事情,他戈登就没法向大英帝国交差了。

《泰晤士报》称戈登先生占领了苏州,可只有戈登先生心里才明白,是苏州占领了他,他没能力占领苏州。

戈登自述,他担心常胜军中有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惹来祸端,就密令几名欧洲军官,事先赶到李鸿章坐的船上,保护李鸿章大人。之后,他下令常胜军开拔,走得离李鸿章越远越安全。常胜军列队出发,途中却偏偏遇到了李鸿章那艘悬挂着巨大灯笼的官船。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常胜军的军官士兵立时鼓噪起来,要冲过去狠揍李鸿章一顿,只是因为看到官船上有几名欧洲军官,手按短枪,不怀好意地看着常胜军,他们才没敢乱来。

正行之际,李鸿章派人追上戈登,诚挚地邀请他参加行将举行的苏州城献城归降大典。

戈登先生摇头拒绝,他委婉地解释说:如果他在场,会使投降的诸王感到屈辱,也会让中国当局难堪。

后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戈登参加了献城归降大典,那么《泰晤士报》一定会这样报道:戈登先生接受了苏州城太平军的投降,并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这事让朝廷知道了,肯定又是大吵大闹,而老百姓又会嚷嚷帝国主义列强又干涉俺们的内政了……总之,这个受降大典,戈登确实不适宜参加。

谢绝之后,忽然看到前方浩浩荡荡,有一队不少于万人的队伍,执旗列枪,杀气腾腾而来。戈登定睛一看,顿时大惊,这支队伍的领队竟是军医马格里。

要知道,欧洲军人重质量不重数量,戈登统领常胜军三千人,就已经让他成为走红欧洲的大明星了。这个军医马格里,李鸿章竟然让他统一万名士兵前来,这简直岂有此理,所以戈登为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