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大事者,必先看清历史大势(第2/10页)

继而,太平军中最具天才的军事将领李秀成,率领卫队,穿越山间羊肠小道,衔枚疾走,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苏州城,执掌了指挥权。由此导致了戈登先生的又一次惨败。是役也,李秀成亲自指挥太平军,向常胜军发起进攻,戈登如何是李秀成的对手?结果常胜军仅军官就被打死十三名,士兵死掉一百五十四名。

然而这一战是天才将领李秀成最后的辉煌了。李秀成惨遭洪秀全勒索,卖尽府中所有财物才凑足了买路钱,离开南京之后,立即前往淮上,希望联络淮上巨捻张乐行,扭转颓势共取天下。可是他来得迟了一步,那巨捻张乐行,已经被自己手下的兄弟捆绑起来,打包卖给了僧王僧格林沁,被千刀万剐了。李秀成无可奈何,只好返回老巢苏州。

此时太平军大势已去,已经进入了死亡倒计时。李秀成心中最渴望的是清军能够网开一面,让他投降。但是这个可能几乎不存在,他在被俘之后,曾经悲凉地说道:因我粤人,无门他入,我乃国中名将,有何人敢包我投乎!

所以说投降这种事,也要看运气,不是说你想投降就能投降的。李秀成终究是名气太大,又卷入太平军太深,已经注定了命运的悲剧。但李秀成没有机会投降,并不意味着别人也没有机会,而且李秀成也发现了他的手下谁也不肯放过投降机会。

据李秀成自述称:郜永宽这班之人,久悉其有投大清之意,虽悉其所为,我亦不罪。

而且李秀成的自述表明,苏州城中,分明是进行了一次投降派云集的扩大会议:现今我主上蒙尘,其势不久。尔是两湖之人,皆由尔便,尔我不必相害。

李秀成终究是光明磊落之人,话已经说到这份儿上,于是苏州城中,如何与淮军接洽投降,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于是太平军以纳王郜永宽为首,余者有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佳、比王伍贵文,以及大将范启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等,大家凑在一起,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寻找能够与淮军搭上线的社会关系。

他们找到的是巢湖水帮头子郑国魁。这老郑,细说起来也是个有趣的人物,太平军未来之前,他在水面上讨生活,于是朝廷跑来招安。郑国魁虽然接受了招安,可依旧是在水道上出没,杀人劫财,干他的水盗老本行。不久太平军打来,护王陈坤书命令郑国魁易帜,归附太平军,于是郑国魁把他的旗号换过,仍然是干他杀人劫财的水盗行当。再后来李鸿章来了,再次下令郑国魁易帜,老郑又改过旗号,可仍然是一个水盗。太平军与清军来来往往,郑国魁干脆谁也不招惹,你让我挂什么旗号,我就挂什么旗号,只要不耽误老子劫财杀人,什么事都好商量。

郑国魁始终是一个快乐的水盗头子,从未有过变化。变来变去的,是他所处的外部环境。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不改他一颗劫财杀人的“赤子之心”。

但郑国魁心里最仰慕的还是护王陈坤书。郑国魁经常对人说:护王眼有斜疾,人称陈斜眼,他就像是头勇猛的狮子,百万军中来去自如。只可惜与李秀成关系不睦,所以躲到了常州。但迟早,李鸿章也会拿下常州,杀死陈坤书这头斜眼雄狮。

纳王郜永宽派人联系郑国魁,央求与李鸿章的淮军接洽。于是郑国魁以中间人的身份,协助双方展开了半公开半秘密的接触谈判。

但是双方一开始接触,就极不愉快。淮军这边出场的是悍将程学启,可是不承想,太平军郜永宽那一边却对程学启不以为然,他们要求戈登先生在场。

提出这个要求,于太平军而言是必然的。虽然戈登先生和程学启一样,在朝廷的官职只是个记名总兵,但戈登先生是英国人。郜永宽等人看得明明白白,洋人在中国是高人一等的。你看那个白齐文,他虽然已经入了中国籍,可是由于长得高鼻深目,仍然被视为洋人。所以白齐文先生在中国享有极大的特权,他可以劫持常胜军的炮艇投奔苏州,混不下去又风风光光地走人。换个中国人这么搞搞试试,不扒了你的皮才怪。

亲眼所见的事实,让郜永宽等人不得不相信,洋人硬是比中国人高一等。却不想程学启天天和李鸿章一块儿算计戈登,早就把洋人看得透透的,知道洋人其实并不比中国人高级,只是中国人把自己看得太低贱了。

既然郜永宽等人只相信洋人,那就叫戈登来一趟吧。

于是程学启叫上戈登,脱去官服,化装成不明真相的群众,坐一艘小船顺流直下,来到苏州城北的阳澄湖上,和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举行了秘密会晤。

可怜戈登先生,他千不该万不该跑这一趟。只因为他一时缺心眼儿,掺和了苏州城太平军投降之事,导致他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而风云一时的常胜军,也因此灰飞烟灭,为天下笑。

李鸿章兵临苏州

双方谈判开始,程学启开宗明义:你们必须杀死李秀成,以表投诚之心。

杀李秀成?郜永宽吓了一跳。他要投降,只是因为太平军大势已去,他实在找不到理由为洪秀全殉葬。但说到杀李秀成,那李秀成是有情有义的英雄,待部下一如兄弟,郜永宽是下不了手的。于是他就嘀咕了句:这个不好办,忠王此时不在苏州城中,你让我怎么杀?

那……你们能不能劝得谭绍光也投降?程学启只好退而求其次。

郜永宽摇头:这也不可能,慕王的家人亲眷,全都在南京城中。如果慕王投降了,那他的家人就会死得很惨。

这个……连续两个要求都被郜永宽驳回,程学启顿时气馁,无话可说了。郜永宽立即发起攻势,提出他们的要求:我们要求,投诚之后必须要保证我们的身家性命,以及家人的性命安全。

程学启:……这是自然,你看你们太平军投过来多少人,李大人可曾亏待过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

郜永宽:虽然如此,我们还需要戈登先生做担保人。

正是这个要求,害死了苏州城投降的八王。可是郜永宽如何能预料到以后的事情?在他的心里,洋人是比中国人高级的,只要戈登先生做了担保人,那么他们的性命就无虞了。

显然,戈登先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也认为自己很高级,却完全忘记了自己在李鸿章的眼里不过是一个有趣的玩偶。郜永宽等八王的性命,不让他担保的话,还可能真的不会有什么变数,可现在他做了担保人,那李鸿章可就不客气了。然而戈登先生想不到这一点,再者说他亲眼看到许多太平军投奔过来,李鸿章都是一律重用,看不出郜永宽等人会有什么理由例外。所以,戈登先生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愿意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