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品论刘备,暗露辅佐之心(第3/3页)

“诸葛亮,还睡呢!”徐庶走过去,想寻个法子整他。

诸葛亮却转过脸来,目光晶莹,显然并没有睡着:“元直有好事说?”

徐庶捶了他一拳:“睡觉也睁着一只眼看世情,你这鬼猴子!我刚在外边听说,刘备在博望大胜夏侯惇,曹军退回北方了。”

诸葛亮坐了起来,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睡醒了。”他趿上布履,走至窗边,月光倏然洒满窗前,水一般流畅的素白色便在他眼底温柔绽放,他叹道,“当真好月色!”

徐庶笑道:“怎么,孔明早知胜负?”

诸葛亮回过身:“不,我并不知刘备是否会胜夏侯惇,但我知道曹军会撤回北方。”

徐庶被撩拨起兴趣:“这是什么说法?”

诸葛亮安适地抱起双臂:“曹操新破袁绍,袁氏余势尚存,他此时最大的隐忧在北方,而非荆州。他若倾全力争荆州,北方袁氏若是趁势攻袭后方,曹操便会两头作战,应付不暇,此番进攻一为试探荆州实力,二为暗察袁氏动向,讨不着好处自然退却,故而我以为曹军一定会撤回去。”

徐庶信服地点点头:“果然是这个道理,只是刘备能胜此一仗,确然是他有几分胆略了。”

诸葛亮悠悠一笑:“刘备此人我知之不多,可他敢与强者战,这一点只怕比许多拥大州而溺于温柔乡的豪杰强。”

“何以见得他敢与强者战?”

诸葛亮款款而言:“听闻此人曾以征讨黄巾起兵,数年来颠沛无依,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如今又南倚荆州,可知他过得甚不如意。然此人竟百折不回,与曹操一战徐州,再战徐州,三战冀州,四战荆州,曹操之势愈强,他之势愈弱,然其擐甲执兵,与强者一争高低之雄心却不改分毫。虽屡战屡败而屡败屡战,倘或换作他人,或已埋首林泉,释甲兵而归田园,散戈戟而藏山野,他却不屈不挠,那一番千锤百炼之韧,矢志不渝之坚,让人钦佩!”

徐庶听得出这是诸葛亮的肺腑之言,他有些讶异地说:“难得听孔明赞誉谁,你莫不是认识刘备,对他如此了然。”

诸葛亮笑叹了一声:“我不认识他,只是数年前曾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当年徐州遭曹操血洗,我避难离乡,曾于中道见得此人驰援本州,可惜却打了一场败仗。”

徐庶忍俊不禁:“这人可真真是常败将军,难得他败不输气度,至今仍然敢战,我也生出几分钦佩。”

诸葛亮惋惜道:“刘备虽有争雄之心,可惜力弱,到底挡不了曹操锋芒。”

徐庶也忧心忡忡地说:“北方一旦弭平,只怕曹操南下之日不晚矣。”

诸葛亮幽幽地叹息一声:“可怜荆襄膏腴之地,又将遭铁蹄践踏。”

“孔明不信荆州牧刘表么?”

诸葛亮淡淡地说:“刘表井底之识耳,数年坐拥大州,好谋无决,不思进取,袁曹相持官渡时,他坐看两方恶战,安卧而以为可乘其弊,诚为庸识。曹操一朝扫定北方,其势雄张,天下孰能撄其锋?刘表区区,何能抵挡曹操乘胜之军!”

徐庶默然一叹:“莫非这荆州当真要臣服于曹操之手了?”

诸葛亮不言,他只是望着皎月默神,良久,怅怅地说:“新野虽小,也曾藏龙卧虎,堂堂不世良才原也居卧新野小城。”

徐庶忽地想起来了:“孔明是说邓禹?”

诸葛亮静静地微笑:“邓元侯于万人中识拔光武,别家园,弃故里,杖策北渡,远追光武。方此时,绿林赤眉横行天下,光武式微,流宕道路,有蓟城之乱、滹沱之迫,不得已冯异抱薪、邓禹烧火、光武燎衣,当窘迫之际,孰能知他日帝业可成。可知天下事无定数,弱能变强,小能变大,皆在人为。”

徐庶恍惚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他惘然地叹道:“邓禹可求,光武难求。”

诸葛亮凝着徐庶,目光陡然变得坚韧,铿然道:“若此生能遇光武,诸葛亮愿效法邓禹,杖策赴君,倾毕生之才为其牛马驱走,终生不改!”

徐庶怔怔的:“谁是孔明心中的光武呢?”

诸葛亮惆怅地长叹一声,他仰起脸,在天空寻找月亮落在星河间的影子,月光美得令人心醉,可惜却触摸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