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第6/6页)

[7] 详见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22页。

[8]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见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33页。

[9] 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载《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

[10] 赵刚:《早期全球化背景下盛清多民族帝国的大一统话语重构》,见杨念群主编:《清史研究的新境》(《新史学》,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4—16页。

[11] 《史记·李斯传》《史记·秦始皇本纪》。

[12] 姚大力:《千秋兴亡:元朝》,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年,第33页。

[13] [日]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周俊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36、252页。

[14] 赵刚:《早期全球化背景下盛清多民族帝国的大一统话语重构》,见杨念群主编:《清史研究的新境》(《新史学》,第5卷)。

[15]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112—115页。

[16] 参见[美]罗友枝:《清的形成与早期现代》,见[美]司徒琳主编:《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赵世瑜等译,下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271页。

[17] 姚大力:《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见葛剑雄、姚大力等:《谁来决定我们是谁》,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第200页。

[18] [日]滨下武志:《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区域和历史的视角》,王玉茹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