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第4/6页)

冯客:《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杨立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弗里德里希·梅尼克:《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孟钟捷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宫崎市定:《宫崎市定论文选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组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

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韩昇、刘建英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沟口雄三:《中国的思想》,赵士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陈耀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马彪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汉娜·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

华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之发展》,李丰斌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年。

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杰克·唐纳利:《普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王浦劬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卡尔·弗里德里希:《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周勇、王丽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卡尔·施米特:《宪法学说》,刘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科大卫:《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卜永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科佩尔·平森:《德国近现代史:它的历史和文化》,范德一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里亚·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王春华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崔永禄、王忠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

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宋伟杰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罗伯特·贝拉:《美国透视:个人主义的困境》,张来举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刘北成、赵国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墨子刻:《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颜世安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

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文》,钟永强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

赛巴斯提安·哈夫纳:《从俾斯麦到希特勒:回顾德意志帝国》,周全译,台北:左岸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

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周俊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深町英夫:《近代广东的政党·社会·国家:中国国民党及其党国体制的形成过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司徒琳主编:《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赵世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斯科克波:《国家与社会革命》,刘北成译,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8年。

松本三之介:《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日本明治精神结构》,李冬君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

松本真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鲁忠慧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杨小刚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田浩:《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姜长苏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汪荣祖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龚小夏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以赛亚·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

于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约翰·格雷:《伯林》,马俊峰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

约翰·密尔:《功利主义》,叶建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约瑟夫·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刘伟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约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崔志海、葛夫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张灏:《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高力克、王跃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杨慎之译,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子安宣邦:《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精读》,陈玮芬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四、外文著作

Huang, Philip C.C., Liang Ch’i-ch’ao and Modern Chinese Libeialism,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2.

Lukes, Steven,Inpidualism,London: Haper & Row Publishers, 1979.

MacCallum, G.G., “Negative and Positive Freedom”, Philosophical Review, Vol.76 (1967).

Macpherson, B.,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pidualism: Hobbes to Lock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