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第6/6页)

谈火生:《卢梭的“共同意志”概念:缘起与内涵》,载《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6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唐文明:《儒教、宪政与中国:一个初步的思考》,载《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1期。

陶履恭(陶孟和):《论自杀》,载《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9年1月15日。

陶履恭:《社会》,载《新青年》,第3卷第2号,1917年4月1日。

汪晖:《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载《文学评论》,1989年第3—4期。

王汎森:《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载《中国文化》,第14期,1997年。

王光祈:《“少年中国”之创造》,载《少年中国》,第1卷第2期,1919年8月15日。

王珂:《“民族”:一个来自日本的误会》,载《二十一世纪》,2003年6月号。

王新命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载《文化建设》,第1卷第4期,1935年1月。

吴炳守:《研究系知识分子群体的国家建设构想及其实践(1911—1932)》,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载《新潮》杂志,第1卷第2期,1919年2月1日。

吴康:《人生问题》,载《新潮》杂志,第2卷第2期,1919年12月1日。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载《新青年》,第2卷第6号,1917年2月1日。

萧高彦:《施米特与阿伦特公民观念的比较研究》,载许纪霖主编:《公共性与公民观》(《知识分子论丛》,第5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许纪霖、崇明等:《文明与帝国:西方的两张面孔》,载《启蒙的遗产与反思》(《知识分子论丛》,第9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杨贞德:《自由与限制:梁启超思想中的个人、礼与法》,载《台大历史学报》,第34期,2004年。

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载《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

易白沙:《我》,载《新青年》,第1卷第5号,1916年1月15日。

张东荪:《第三种文明》,载《解放与改造》,第1卷第1号,1919年9月1日。

张东荪:《法治国论》,载《庸言》,第1卷第24号,1913年。

张东荪:《司法问题与教育问题》,载《庸言》,第1卷第23号,1913年11月1日。

张东荪:《制治根本论》,载《甲寅》杂志,第1卷第5号,1915年5月10日。

张佛泉:《“民族主义”需要重新解释》,载《国闻周报》,第13卷第1期,1936年1月1日。

张佛泉:《邦国主义的检讨》,载《国闻周报》,第11卷第40—41期,1934年10月。

张佛泉:《梁启超国家观念之形成》,载《政治学报》,第1期,1971年9月。

张佛泉:《民治“气质”之养成》,载《国闻周报》,第12卷第44期,1935年11月11日。

张佛泉:《西化问题的尾声》,载《国闻周报》,第12卷第30期,1935年8月5日。

张佛泉:《西化问题之批判》,载《国闻周报》,第12卷第12期,1935年4月1日。

张灏:《重访轴心时代的思想突破:从史华慈教授的超越观念谈起》,载许纪霖主编:《现代性的多元反思》(《知识分子论丛》,第7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张君劢:《中华民族复兴之精神的基础》,载《再生》杂志,第2卷第6—7期合刊,1934年。

张君劢:《爱国的哲学家:菲希德》,载《东方》杂志,第23卷第10期,1926年5月。

张君劢:《发刊辞》,载《新路》,第1期,1928年。

张君劢:《费希德:〈对德意志国民演讲〉摘要》,载《再生》杂志,第1卷第3期,1932年7月。

张君劢:《今后文化建设问题——现代化与本位化》,载《再生》杂志,第4卷第1期,1935年。

张君劢:《民族复兴运动》,载《再生》杂志,第1卷第10期,1933年2月。

张君劢:《思想的自主权》,载《再生》杂志,第2卷第1期,1933年10月。

张君劢:《我从社会科学跳到哲学之经过》,载《再生》杂志,第3卷第8期,1935年10月。

张君劢:《我们要说的话》,载《再生》杂志,创刊号,1932年5月。

张君劢:《中华新民族性之养成》,载《再生》杂志,第2卷第9期,1934年6月。

张奚若:《国民人格之培养》,载《独立评论》,第150号,1935年5月12日。

章士钊:《国家与责任》,载《甲寅》杂志,第1卷第2号,1914年。

章士钊(秋桐):《国家与我》,载《甲寅》杂志,第1卷第8号,1915年8月10日。

章士钊(秋桐):《政本》,载《甲寅》杂志,第1卷第1号,1914年5月10日。

章士钊(秋桐):《政力向背论》,载《甲寅》杂志,第1卷第3号,1914年7月10日。

赵刚:《早期全球化背景下盛清多民族帝国的大一统话语重构》,载杨念群主编:《清史研究的新境》(《新史学》,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