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酆山的沉没

说起来也怪,冥界不管怎样,都是每个人终究要去而且一般只能去一次的地方,按理也不必像旅游区那样靠广告来招徕游客的。但是和尚道士们却不那么想,不但要在阳世间给冥府开些个宣传窗口,甚至要把阴司衙门也搬到地面上来。泰山当然是最理想的根据地,山下的渿河、蒿里,山上的鬼儿峪、望乡岭,名字都起好了,看样子就等东岳大帝代理冥府天子,在天贶殿里做道场了。无奈有朝廷制度管着,泰山的正经身份即列在朝廷祀典中的名分,与冥王是不相干的。虽然从京城到地方府州县的东岳庙(或称东岳行宫)已经充满了鬼气,可是岱宗泰山依旧是正统道教的天下,封禅祭天的地位是改变不了的。从山下的岱庙到山顶的南天门、玉皇顶,这一路的神仙帝王气概压得阎王判官抬不起头,结果阴司衙门只能建在山脚的蒿里山。不曾料想,凭借太山府君的千年老招牌,地理上的泰山都未能成为鬼都,而四川的酆都却似得之于无意地变成了“鬼城”。

酆都即今四川丰都,“丰都”是一九五八年周总理建议由酆都改的,但却是旧名。在元代之前,此地的正式名称一直是丰都。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大约是觉得农稼的丰穰还不如弄神弄鬼更有利于国治民安,才改为酆都的。五十年前改回来,也算是拨乱反正;但愿不会有人为了什么效益再改回去。

丰都县平都山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本为神仙窟宅,后来成为鬼城酆都,据说有两个理由。一个是道教有个神鬼之山罗酆山,又名酆都。另一个则是出于一个误会,丰都的平都山曾经出过阴、王二仙,于是“阴君”和“阴王”竟让人疑心此地是阎罗天子的“行在”了。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云:“去(丰都)县三里有平都山,碑牒所传,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而后面又提到:“道家以冥狱所寓为酆都宫,羽流云此地或是。”他又有诗云:“神仙得者王方平,谁其继之阴长生。……峡山逼仄岷江萦,洞宫福地古所铭。云有北阴神帝庭,太阴黑簿囚鬼灵。”两个理由都说到了,但他对神仙洞府向北酆地狱的这一转型也是颇感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