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伤第十四(第4/4页)

格劳乔·马克斯以辱骂出名。那些深知他的人,他们坚持说,在无礼轻率的外表下,他实际上是沉思、害羞而且善良的。他的一个朋友说:“这家伙并不是想侮辱谁;辱骂是他无意识的一种举动,就像一种强迫症。”他的儿子则说,他是“一个感伤主义者,但他宁死也不让你知道这一点”。

1987年,出生在彼得堡的约瑟夫·布罗茨基,作为20世纪第五名俄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那个讲坛上感叹道:“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是一段漫长曲折的路程。”

奥黛丽·赫本的儿子说她“把全部的精力都给了她所热爱的事业——她是一个好演员、好母亲,还是一个伟大的亲善大使”。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赫本说:“我没有遗憾……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阿玛蒂亚·森说过:“在令人恐怖的世界饥荒史上,真正的饥荒从未发生在具有民主制度和自由传媒的任何独立国家。”

索尔仁尼琴感叹:“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1990年10月22日,阿尔都塞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享年72岁。当他陷于绝望中的时候,他经常会穿着褴褛的服装,在巴黎北部的街道上走来走去,大声叫喊“我是伟大的阿尔都塞”,行人大吃一惊。

1992年9月3日,《消息报》公布了当年布尔什维克领袖们在被处决前夕乞求赦免的呈文。“我所犯的反党和反苏维埃罪行已彻底向无产阶级法庭交代……季诺维也夫,1936年8月24日。”“我对无产阶级革命犯下滔天罪行,现在悔恨不已……加米涅夫,1936年8月24日。”“我在社会主义祖国面前罪孽深重,我的罪行极为严重……布哈林,1938年3月11日。”

戈尔巴乔夫参加了1996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他的竞选队伍横穿南方的黑土平原时,遭到了普遍的抵制。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让叶利钦当了总统?”戈尔巴乔夫回答:“这能怪谁呢?是你们选举了叶利钦。”听众中有人高喊:“但是,你应该宣布选举无效。”

列维―施特劳斯晚年曾说,自己行将告别的世界“不是我爱的世界”,他留恋的是年轻时代的“拥有15亿人口的那个世界”,他说,这个“60亿人口的世界,已与我无关”。

黛安娜是英国人尊敬而爱戴的王妃。她温和美丽、诚实坦白,她热心于慈善事业,多次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她被称为美丽的“英格兰玫瑰”。但是她说:“我的身边围满了人,然而我是这样的孤独。”

当代法国人的形象较为模糊,法国媒体为此曾发起了一场题为“成为法国人意味着什么”的大讨论。哲学家德尔索的一段经典评论成为众多媒体转载的对象:“一个如此辉煌的民族怎么会变得如此平庸、如此沉闷、如此禁锢于自己的偏见……今天,作为法国人的意义就是悼念我们不再拥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