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杀熟”是历史转型的死结(第4/4页)

开国功臣惨遭大屠杀后,朱元璋才松口:“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其实已经杀得差不多了,不过是一句显示皇恩浩荡的废话而已。

面对开国新皇必然会选择有能力造反和无能力造反这个信号进行分离并清洗,功臣们仅作出不造反的口头承诺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自己的承诺可信,功臣们应该交出兵权,在这种实际行动的承诺下,功臣们主动丧失发动政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皇帝安枕无忧,大家也就相安无事,北宋开国上演的“杯酒释兵权”的大戏就是这一方案的经典案例。

我们应该承认,这一方案是极好的,让很大一部分功臣丧失了发动政变的能力,也躲过了皇帝的刀斧。但是对于一个掌握过权力的人来说,这种政治生命的自杀却不是一件容易选择的事情。更何况对那些有极高威望的开国功臣来说,只是交出兵权显然不能让皇帝安心。

比如李世民,由于唐朝实行府兵制,李世民平定天下后回到长安其实也没有什么兵权,他在长安的实力不如太子李建成。为何李世民交出兵权还要面临被清洗的风险呢?

其实用经济学理论很容易解释这个现象。功臣们的资产除了官位、兵权这些有形资产外,还有不可与其肉体分离的威望、才干、人际关系和势力集团这些无形资产。

功臣们交出了兵权,但这些无形资产却没办法一起上交。

可口可乐的总裁宣称,即使可口可乐的所有工厂被毁,可口可乐凭借其无形资产也能迅速东山再起。同样,功臣们的无形资产足够让上头睡不安枕了。

就拿韩信来说,虽然赋闲在家,类似软禁,但他到刘邦的另一大功臣樊哙家作客时,樊哙还是毕恭毕敬,说“大王乃肯临臣”。樊哙在刘邦功臣中位列第五,又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老相识,对韩信如此态度,足见韩信在刘邦集团中的威望了。

在历史上,交出兵权应该说是抬高了造反的门槛,使皇帝们使用能造反和不能造反信号进行甄别时只能分离出一小部分威望极高如韩信、李世民之类的功臣,大部分功臣在没有兵权后倒真的丧失了发动政变的能力,也就真的保住自己的性命。像刘邦,他杀的就是韩信、彭越、英布等曾经独当一面的功臣,还囚禁过独自镇守过后方的萧何,而周勃等战将就逃过了清洗,因为刘邦很明白没有独当过一面是很难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的。

对于韩信、李世民这类高级别的开国功臣来说,没有任何信号可以让上头放心,除非上交自己的无形资产,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消灭自己的肉体。如果韩信自杀的话,相信刘邦绝对不会灭他的三族,相反会到韩信的墓前掉下几滴鳄鱼的眼泪,说不定还会给韩信的儿子封官,并招为驸马。

当然如果只能是如果,韩信最后还是倒在了刘邦的剑下。

李世民就很聪明,他不抱有任何幻想,一切只能靠自己。于是果断地发动了军事政变,斩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和侄子,囚禁了自己的父亲,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国功臣夺取天下的唯一例证。如果我们按照儒家的标准,李世民只能算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不是吗?

当然韩信和李世民没法比,李世民个人具有的特殊身份,让他具备了反戈一击的条件。

也就是说李世民能够成功与他皇族的身份有很大关系,让他遇到的反抗相对较小。而韩信这类异姓的开国功臣做此事成功的机会就小得多,失败是注定了的。

只要是家天下,屠杀功臣是一个走不出的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