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清的生存脐带(第2/3页)

努尔哈赤去世后,诸皇子争夺汗位的余波并未得到平息。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各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任何其他兄弟可以与多尔衮集团的力量相抗衡。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对抗三兄弟。

皇太极继位后首先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为旗主。满族是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多尔衮和他的同母兄弟对皇太极用两白旗替换父汗留给他们的两黄旗,乃至称汗,都是非常不满的。多尔衮兄弟也多次放出话,皇太极的汗位“系夺立”。这也就是说,在多尔衮一方看来,皇太极的皇权来路不正。

皇太极的突然离世,给了他们重新理顺皇权归属的借口和机会。阿济格、多铎等人趁机撺掇多尔衮夺回皇位继承权。在多尔衮犹豫之际,多铎说:“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宗)遗诏。”多尔衮的回答是:“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亦有名,不独王也。”多铎又说:“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太祖次子)。”

在福临即位前夕,阿济格、多铎两兄弟仍心有不甘,跪求多尔衮,一定要夺回本该属于己方的天下神器。他们期待多尔衮能够上位,这样就可以抬高两白旗的地位,释放多年来被皇太极打压的内心苦闷。另外一派是以拥戴皇长子肃亲王豪格的一方。这一方权力集团的构成主要以礼亲王代善(太祖次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及两黄旗大臣为主。这些人相互串联并立下盟誓,拥护豪格,维护两黄旗的优势,以此捍卫皇权的正统。豪格也四处放出风声:“睿亲王多尔衮病怏怏的,怎么能够继承大统?”并拉拢一帮实力派,扩充自己的权力地盘。而代善、济尔哈朗的明确支持,无疑使得整个天平倒向了豪格一方。两黄旗大臣等又同心合力,誓死拥戴皇子为帝。一切看上去很美,似乎悬念并不大。

不到最后一刻,一切皆有可能。人们只把眼睛盯向多尔衮和豪格。可他们却忽略了参与这场权力博弈的第三支力量,那就是以孝庄文皇后牵头的“五宫”博尔济吉特氏集团,欲立幼子福临,以维系其家族在权力结构中的显赫地位。

说到孝庄文皇后,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后金的外戚集团博尔济吉特氏集团。对于作为政治同盟的后金和蒙古科尔沁部落来说,联姻无疑是他们结成权力同盟最好的手段。说不定下一个后金的皇帝,将会是科尔沁首领的嫡亲外孙,血缘关系向来是权力集团之间最为可靠的契约书。皇太极改国号大清,在后宫实行的是“五宫制”,当时的五宫的嫔妃全部是来自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

就在皇太极驾崩后的第六天,即八月十五日,多尔衮集团与豪格集团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刻。可事情的发展却走向了另一端,两大集团却戏剧性地议定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登基。六岁的褔临荣登大宝,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两位叔王共同摄政。

多尔衮为什么会突然放弃帝位,去拥立一个不懂事的孩童?代善、济尔哈朗及两黄旗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又怎会突然转变风向,甘心垂首去辅佐幼主福临?这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第三条路径,却成为强势的两派最终的选择。其实在权力斗争中,出现这种局面,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鹬蚌相争往往得利的是渔翁,更何况鹬蚌并没有真的斗到两败俱伤。

多尔衮的选择有着现实的需要在里面,他如果一意孤行,在权力赛道强行超车,其后果有可能车毁人亡。他必须要面对代善、济尔哈朗、豪格等诸王贝勒不赞成他称帝的现实,他不想因为夺权造成家族内部的四分五裂。但他夺位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也不会让自己的侄儿豪格取得皇权。叔侄二人关系闹得很僵,一旦豪格登基,他的结局将会很难看。经过一番利益权衡,双方如果都能放弃自己的利益,共同去成就第三方利益,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其实这种权力格局内部的求稳心态,是各方经过权力博弈后所产生的结果。福临继承大统可以说是各方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才定下来的。立福临,可以说是各权力集团之间达成的妥协,这种妥协来自于八旗分权制衡的具体表现。而豪格一方的支持者,并不是只认豪格一人。只要符合皇子继位的正统权力交接制度,代善、济尔哈朗和两黄旗大臣都是能够接受的。

这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做法,挽救了大清政权,也将滑向分裂边缘的满洲八旗又一次拉了回来。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得到实惠的第三方,其获胜的秘诀又是什么?六岁的福临能够嗣登大宝,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他的生母孝庄文皇后。

年过而立的孝庄利用代善的懦弱,笼络住他;与三十三岁的多尔衮联姻,使之倾心于她。尽管史书在这里用了隐晦的笔法,但透过那些迷雾般的文字依稀可寻蛛丝马迹。“太后下嫁”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联姻关系。它只能是一种政治行为,借着婚姻来寻求权力庇护。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权力与利益的嵌合,而非情投与意合。“太后下嫁”在这里只是一种权力手段,托举着自己的儿子福临直上权力巅峰。

福临能够嗣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由孝庄在“五宫”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这就是权力系统上层中的“子凭母贵”定律。

皇太极的“五宫”后妃都是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博尔济吉特氏,属于草原贵族。孝端皇后膝下无子,她与孝庄文皇后是亲姑侄;皇太极的其他两宫也有一皇子,比福临小,而且母亲的地位与孝庄皇后相去甚远。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为了夯实在朝廷的特权地位,她们就必须将孝庄之子福临抬到皇帝的位置上。

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摄政,接着多尔衮又采取果断措施,夺去诸王贝勒等办理部院事务的权力,将诸王贝勒等归入都察院的稽察范围。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自己的权力之路扫清障碍。

在这之后,多尔衮扫荡中原,为大清政权一统,立下了汗马功劳。多尔衮这时候受封“皇父摄政王”,而他当初的政敌济尔哈朗则受封“信义辅政叔王”。作为实权派的多尔衮拥有颁发谕旨的权力,无限接近于皇位。在这之后,他又找了机会干掉了豪格,将其妃子占为己有。这时候的多尔衮虽未称帝,但其权势却并不输给皇帝。就连幼帝福临和孝庄文皇后也不免为自己的处境所担忧。他们并不是权力的真正主人,只是权力的寻租者,说不定哪天就被多尔衮连本带息地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