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章 中日初战白村江(第5/9页)

也正在这个时候,石川麻吕的弟弟苏我日向跑来检举揭发,说自己的弟弟想造反,要复辟。

这简直是正中下怀,孝德天皇本人还没开口,太子爷中大兄就先发话了,表示既然石川麻吕想要造反,那就先下手为强,把他给灭了吧。

接着,中臣镰足也紧跟一步表示早就看出苏我石川麻吕有反意,该杀,绝对该杀。

如此一来,原先也只是不太高兴并不打算动真格的孝德天皇反倒是不好说话了,只能由着中大兄王子和中臣镰足点起兵马浩浩荡荡地向苏我石川麻吕家杀过去。

寡不敌众的石川麻吕且战且走,一直退到了飞鸟境内的山田寺,实在是逃不掉了,于是只能自杀。

死之前留下一句话:“尽管蒙受如此冤屈,但我做鬼也依然是大王的忠臣。”

一般而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苏我石川麻吕真的只是个爱抱怨的小老头,至于他对孝德天皇的忠诚,完全没有去质疑的必要。

说白了中大兄王子跟中臣镰足除掉石川麻吕是假,真正矛头指向的是孝德天皇。

远日无冤近日无仇的为什么要针对他?这个我们稍后再讲。

顺便一说,孝德天皇有个王妃叫苏我乳娘,她正是苏我石川麻吕的女儿。

大化六年(公元650年)二月,穴门国(后改名长门国,今山口县)国司意外得到了一只浑身雪白没有一丝杂色的雉鸟。一般来讲在古代的东方,全白的动物几乎都是被当作神兽来看待的,所以国司不敢私藏,转手就贡献给了朝廷,为此,孝德天皇龙颜大悦,不仅重赏了那名国司,还将该年年号改为白雉。

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年号。

正所谓新年要有新气象,兴许是觉得光改号还新得不够多,于是在白雉二年(公元651年),孝德天皇又下了一道圣旨,说是要迁都,打算把首都从飞鸟迁到难波(大阪)。

当时没有人说什么,于是当年十二月,大王按照正常的搬家程序把东西都打包好,然后带着后妃奴仆们欢天喜地地从飞鸟出发,住进了难波的宫殿里头,第二年(公元652年)再发圣旨,表示此地很好,并让群臣们也迅速跟着一块儿来,以便尽早展开工作。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大家都表示待在飞鸟挺好,不想去难波。

还有胆大的干脆上奏指责大王明明有飞鸟的板盖宫却一定要去难波盖难波宫,实乃浪费民脂民膏,一点也没有改新的派头。

最后是中大兄王子和中臣镰足,哥俩联名上奏,请大王迁回飞鸟。

孝德天皇瞬间明白,该来的终于来了,这矛头总算是对准了自己,于是并不甘示弱,打算以君威压群臣,一口气接二连三地又发了数道圣旨,但依然没有效果,并且反对声一片。

要说日本人也真够胆大的,几百年后的岳武穆能有这一半的魄力就不用上风波亭走一遭了。这孝德天皇的圣旨连发五六道,愣是没有一个人肯上难波,当年舒明天皇换王宫那会儿好歹还有几个小臣跟着,这回别说小臣了,连小仆都没有。

于是大王被气病了,而且还是一病不起的那种。

为什么没人跟他一块儿去难波?

中大兄王子和中臣镰足兴风作浪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更因为大家都恨孝德天皇。

为什么恨?

因为这些王公大臣们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土地和子民,都因为大化革新而化作了泡影。

所以就不用奇怪当年冰雪聪慧、胆识兼备,连大唐帝国的使者都不在他眼里的轻王子,为什么当了天皇就变得那么弱了。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要付出代价,轻王子仍是那个文武双全的轻王子,但他即便再厉害,也无法以一人之力抗衡那些因大化改新而失去了原本利益,并因此怀恨在心的旧贵族,外加存坏心捣乱的中大兄王子和中臣镰足。

白雉五年(公元654年),被后世誉为尊佛好儒、用人无分贵贱的一代明君孝德天皇在郁闷和寂寞中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八岁。

王位的接替者出乎所有人意料居然是宝皇女。

这是日本历史上头一回已经退位了的大王梅开二度再登宝座。

不是中大兄王子乐善好施放着王位不肯要,实在是没办法。

孝德天皇被孤立至死,最大的原因不是他迁都也不是他干了别的什么,而是他乃大化改新的领导者,至少是名义上的领导者——四条诏书是他颁布的,薄葬令是他签发的,一切遭人恨的事情不管到底是谁琢磨出来的,底下总刻着一个通红通红的王印,这理所当然要遭人恨了。

改革就像小二子讨老婆,剥夺旧贵利益就如同上吊,你让人刚娶了媳妇就上吊,是个人都要诅咒你。

所以摆在国家实际统治者中大兄王子和中臣镰足跟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是宣布大化改新到此结束,把土地百姓都发还给豪族们,让诸君继续祖先的好日子,这样至少不遭人恨;要么就是硬着头皮扛下来,继续孝德天皇未竟的事业,在仇恨与唾弃中把倭国发展起来。

这两条路堪称凶险异常,要么亡国,要么亡命。

其实中臣镰足和中大兄王子心里很明白,大化革新再得罪人,但毕竟能强国,故而跟孝德天皇斗归斗,可他颁布的那几条圣旨跟政令却都被认定为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因为一旦把这些给废除了,那么这个国家的前途不堪设想。镰足也好王子也罢,即便再不是东西,也不会拿国运来开玩笑。

让他们亡命也不实际,毕竟这哥俩从来就不是大义凛然的货色。

于是只能走第三条了:再找一个人来当大王,说穿了就是顶缸——背黑锅你来,送死也最好你去。

当然了,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着想,这个背黑锅的最好要把那口锅牢牢地扣住,别像孝德天皇那样风雨飘摇了几年就撒手人寰了,然后最好也能把手底下那群乱折腾的贵族们给镇住,在顶住巨大压力骂名的同时,把大化改新继续推行下去,让倭国稳步发展。

这个活中大兄王子肯定干不了,中臣镰足也不行,放眼当时列岛,唯一有这个威望有这个能力的,只有退位数年的宝皇女。

公元655年,时年已经六十有二的老太太重登王位,史称齐明。

齐明天皇上位之后,开始稳步地继续推行改革,顺便再安抚贵族们的人心,具体的做法是从老百姓那里多征一些民脂民膏上来打赏诸权贵——你丢了土地,我给你折现。

诸如此类的手段老太太在重出江湖之后用了很多,为此齐明一朝也一直被后人指摘过于铺张浪费以及消耗民力物力。

这就叫“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