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二章 最后的遣唐使(第2/4页)

这位微服私访的讃岐守大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

那个穿着一身破烂的人用看外星人的眼神瞅了瞅穿戴整齐的道真:“在家也是饿死,还不如出去碰碰运气。”

道真很莫名:“你不种地当然要饿死……”

“就是种了地所以才会饿死!”还不等道真说完,那人便一口打断了他的话。

这个惊悚的逻辑让菅原道真感到震惊:“为什么?”

“因为要交税,要服徭役啊。”那难民苦笑了一下,“一块地的收成每年有多有少,可朝廷的税赋却是年年固定的,哪怕是颗粒无收,也得给官府缴粮;而徭役就更别提了,就算是农忙,说要你去服役你就得去,田里的活只能交给老人和女人。先生,你来告诉我,这样一来,纵然是有土地能种粮,可又有什么活路?”

这一天晚上,讃岐守菅原道真失眠了。

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导致贫穷的并非农民本身,而是朝廷,更是制度。

数百年来,日本为了繁荣强盛,事无巨细都一直在模仿着大唐,然而恰恰就是从大唐山寨来的这套租庸调制度,反却导致了今日日本的贫穷,农民的离乡。

进一步说,正因为一味地跟风大唐,疯狂模仿甚至到了无视自己国情的地步,才会使得整个日本国都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发展。

吉备真备那一代所提出的疑问,在菅原道真这一代得出了答案。

解决的方法他也很快想好了,那就是把这套从大唐照搬来的律令给废了,然后换上一套适合日本人自己的制度。

这招听起来相当不错,既伟大又靠谱,只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此时的这位菅原大人撑死也不过算是个封疆小吏,人微权轻,他凭什么去参与这改变国家体制的大活动?

对此,道真也有方案,那就是通过努力当上中央大员,等权倾天下之后再搞一场举世无双的大改革。

虽然在常人眼里这几近于天方夜谭,但菅原道真毕竟是三岁识千字五岁能作诗的菅原道真,很快,他就寻摸到了一个能高升的机会。

话说仁和三年(公元887年),光孝天皇因病驾崩,由于走得急,也没留遗诏,所以只好由诸大臣们开个会,讨论选出一个新天皇来。

光孝天皇是嵯峨天皇的孙子,尽管和爷爷相比,子嗣稍少,但这家伙光儿子也有二十来个,要想从里面选出一个能继承皇位的,多少得费些口舌和时间。

就在众臣为下一代天皇该让谁来当僵持不下时,太政大臣藤原基经横空出世,表示这个皇位,很明显应由定省亲王来接手。

太政大臣,乃太政官之首席,唐名叫做相国,大丞相抑或是太师,不管叫哪个,它都是位极人臣的象征。

而被藤原基经举荐的那个定省亲王,是光孝天皇的第七皇子,元庆八年(公元884年)被下赐源姓,失去了皇室身份。

虽说光孝天皇病重之后他又被封了亲王,但不管怎么说,日本的惯例向来是皇家是神,臣子是人,一旦脱离了神籍的家伙无论从何角度来考虑都是几乎没可能再回到神的小圈子里来的,更不用说当天皇了。可是因为藤原基经的强力推荐,满朝文武无人敢驳其面子,大家只能同意让定省亲王继承大统。

当年九月,亲王上位,称宇多天皇。

宇多天皇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从人变成神到底是谁的功劳,故而在即位后不久,他便下了一道圣旨,封藤原基经为关白。

关白是日本的一个令外官,尽管属编制外,可权力极大。

这官简单而言就是摄政,即当天皇年幼或是人傻的时候,关白便代表皇上统治全国,即便天皇不傻,全国的政务也要先经关白之手,再转交给天子,同时,他还拥有直接草拟并且颁布圣旨,以及对政事进行最终裁决的权力。

顺便一说,“关白”二字也来自中国,典出西汉权臣霍光的一句话:“诸事先关白光。”就是说凡事必须先要请示霍光,然后再跟皇帝说。

所以关白在日本也叫“博陆”,因为霍光封爵博陆侯。

作为一个权倾天下的老牌政客,藤原基经在接到圣旨之后很淡然地选择了拒绝——这是一种礼节,民间俗称谦虚。

毕竟关白不是一块水果糖,堂堂太政大臣要真没一点矜持地见了就抢说拿就拿,那是很掉身价很没面子的。

天皇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在藤原基经婉拒关白之职后又下了一道圣旨,二请出山。

该圣旨由一代名儒左大弁(官位)橘广相起草,天皇亲自敲章。在文中,作者橘左大弁引经据典,高度赞扬了藤原老太政的各种高风亮节,并且衷心地希望他能出任关白一职,以便更好地为国,为天皇发挥自己的能力。

原话是:“希望藤原卿无论如何都要担任此阿衡之职。”

阿衡,也叫保衡、阿保,意为国君辅佐之官,和关白同义。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著名摄政大臣伊尹的尊号。

伊尹乃是我华夏大贤,帮助成汤开创了殷商六百年天下不算,还辅佐汤孙太甲治理国家几十载,被誉为中华历史长河中的第一位圣人。

把藤原基经比作伊尹,这等于是给了他一顶高到不能再高的帽子,同时也算是好话说到了头,毕竟在当时人们的概念里,也找不出比伊尹更出挑的角色来形容一个臣子了。

言下之意很明确,就是希望藤原基经别再谦让了,赶紧出山当关白,让大家都省心。

此时的藤原基经虽是仍想一脸娇羞地推辞一下,可无奈他也知道要继续这么下去人家再写圣旨请出山时,就只能把自己给比作唐宗汉武了。

毕竟身为人臣,凡事总得给天皇点面子,于是在接下了圣旨之后,藤原基经再未拒绝,而是将其拿给亲信们传阅,并且表示自己准备走马上任。

本来这事到此就算告一段落了,用日本话来讲叫“一件落着”,然而没想到的是,就在诸心腹交口称赞自家老大被誉为千古圣人时,一个反对的声音响了起来:“不妥,不妥啊。”

说这话的人叫藤原佐世,时任文章大臣。

藤原基经忙问有何不妥。

“阿衡一职,虽然位高近天,可却并无实权。”

这是扯淡。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伊尹在辅佐汤孙太甲时,初期因太甲荒淫无道,故而亲手将其放逐,若干年后见此君真心悔改,才又将其迎回,重新把他扶上了王座。

如果这也叫并无实权的话,那估计只有那种一跺脚就把地球嘎吱裂两半的人才能叫有实权了。

事实上作为文章博士,藤原佐世当然知道阿衡到底有无实权,而他之所以要颠倒黑白提出那个惊世骇俗的结论,纯属是想拍一回马屁——既然藤原基经有心再矜持一把可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由头,那就由自己来提供这个理论基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