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三章 和风压倒唐风

藤原时平,时年(公元894年)23岁,虽然年轻,却已官居三位中纳言(唐名黄门侍郎)兼右近卫大将(唐名虎牙大将军)。

之所以能如此身居高位,全因为他爹是藤原基经,同时还是藤原北家嫡流当主藤原忠平的哥哥。

这里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藤原北家。

还记得当年那被天花夺去了生命的藤原家四兄弟吗?也就是藤原仲麻吕的亲爹和三个叔叔:藤原武智麻吕、藤原麻吕、藤原房前以及藤原宇合。

这四个人,合称藤原四家,按照上述的顺序,分别代表了藤原南家,藤原京家,藤原北家和藤原式家。

因为出身豪华尊贵,故而和菅原道真大不相同的是,藤原时平的仕途堪称是一条金光大道,17岁的时候,就担任了道真45岁才混上的藏人头。

而菅原道真自出道后,花了二十二年才混到的参议,藤原时平只花了五年,而且还是在没有被外放挂职锻炼的情况下,就轻松上位了。

不过时平倒也并非是那种单纯的纨绔,用宇多天皇的话来讲,就是这家伙虽然年轻风流,而且还是仗着祖上的光威才得以青云直上,但是在国家政治方面却是得心应手,当属辅国重臣。

宽平九年(公元897年),宇多天皇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退位,将皇座让给了年仅13岁的皇太子敦仁亲王,即后来的醍醐天皇,自称太上天皇。

临走前,宇多上皇亲自指定了辅政大臣两名:大纳言藤原时平、权大纳言菅原道真。

大纳言,唐名亚相,在朝廷不设太政大臣的情况下,此官乃太政官之首。

权大纳言就是大纳言的副职。

之所以要把藤原时平立于菅原道真之上,理由当然因为他爹是藤原基经,但在宇多上皇写给醍醐天皇的信中,他却表示,道真是大学者,既有学问又会治国,而且年长成熟富有经验,所以你要有事的话,还是尽量问他吧。

就这样,菅原道真实际上一跃成为了群臣之首。

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革——而且还是针对国家制度的大改革。

就在当上大纳言的当年,菅原道真发布了一道政令,承认土地私有,并且要求掌握着土地的全日本各豪族,每年按照一定的比率给中央交税,不许少,但更不许多——多收农民们的。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豪迈很大胆的决定,其实却也没那么夸张。

虽然大化改新时就说好了土地都归国家所有,但实际上这个政策并非是一块毫不透风的铁板。早在天平十五年(公元743年),为了改变当时日本贫穷、粮食产量低下、土地无法被全面开垦的悲惨局面,圣武天皇特地颁布了一部名为《垦田永年私财法》的法律。

这部法律文如其题,就是无论何人,只要去开垦了土地,那么除去每年按照一定比例上交给国家公粮之外,剩下的无论是粮食也好土地也罢,都将永远是此人的私有财产。

而这些开发者,也有一个法定的名称,叫开发领主,简称领主。

至于那些被开垦而私有的田,也有个专门的称谓,叫做名田,即有名字的田,换言之就是私人的田。所以领主们有时候也会被叫做名主。

再后来,有的领主因为名下的田地很多,地盘很大,于是便被人叫做大名。

我们熟知的“战国大名”“江户大名”这些名词,其实就是这么来的,它们真实的意思就是战国时代或江户时代的大地主。

再说这部《垦田永年私财法》,堪称是首次挑战了日本从大唐搬来的那一套制度,但却并不长久。天平神护元年(公元765年),当时正红得发紫的道镜认为私有土地对国家财政不利,于是便废除了《垦田永年私财法》。之后的一百来年里,该政策废了立,立了再废,折腾了很久,以至于最终进入了一个灰色状态中,即国家的律法虽然是明着不允许私有土地的,但事实上下面的豪族们早就都成地主了,朝廷对此没有任何办法,毕竟朝令夕改理亏在先,而且也确实不可能完全将这些拥有着土地的豪族清理干净,能做的唯有默认。

于是最终苦了国家和农民,前者因为收不到税而一直积贫积弱,后者则血汗钱被吸了个干净从而生不如死,而且名为交国税,实际上天知道是落到哪个土豪的口袋里去了。

现在菅原道真搞的这一手,等于是让原先的灰色制度直接摆正了姿态,在彻底承认土地私有的同时,也明码标价收费,既保障了国家的收入,也不至于太亏了农民。

只不过这么一来土豪们该不干了,虽说这年头哪有皆大欢喜的事情,有赚必有赔,可那赔本的买卖真要落在了自己的头上,则任谁都不会乐意的。

土豪不是农民,断然不甘吃哑巴亏的,面对道真的大刀阔斧,他们纷纷在朝中找起了内援,企图和庙堂重臣们联合起来里应外合,共同抵制那个出手比黑社会还狠的读书人。

一般来讲,那些在外面当土豪都快成精了的地方一霸,基本上都和朝廷中的某位甚至某几位大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么是亲戚,要么是利益均沾,所以菅原道真得罪了他们,其实就等于是得罪了跟自己同朝为官的那群同僚。

不过他也不怕,来文的,自己是文神;来武的,自己能射一手百发百中的好箭。谁怕谁啊?

而朝中大臣们也知道这人是个油盐不进、文武双全,而且还得上皇宠信的高手,因此也不跟他明着硬拼,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罢工。

从宽平十年(公元898年)起,但凡菅原道真主持的高级干部政治会议,总会有人缺席,而且人数越来越多,一开始还只有两三个,好歹也请假,可到了后来干脆是一缺一大帮,并且连招呼都不打,说不来就不来。每回开会,道真的面前只有两排坐垫——当时的日本还没有椅子。

而那些不出席会议的家伙,则几乎都清一色地聚拢在了藤原时平的周围,并且还希望他带个头,利用藤原家在朝中多年积累下来的威望和实力,干掉菅原道真。

藤原时平的回答是:OK。

后世一般认为,藤原时平说好的原因是他代表了旧贵族的利益,出于一种誓死捍卫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反动阶级立场,而仇恨着革命派菅原道真,并且欲除之而后快。

这是大错特错的。

藤原时平和菅原道真之间,既无私怨,也无公仇。

时平的弟弟,也就是藤原北家的当主藤原忠平,和菅原道真的关系非常好。不仅如此,因为藤原时平本身也是个文艺小青年,所以对文神道真的敬仰之情,在当时也是相当公开的。

此外,就政治观点来看,时平实际上跟道真一样,也是改革派,同时也是一个认为日本想要发展就必须脱离大唐影响的去唐论者,而且两者都认为,改革要从最根本的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