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三章 和风压倒唐风(第5/5页)

樱花的起源地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境内,何时传入日本至今已然不可考(也有认为是列岛原产物),因为开花的时间是在春天,正好是准备播种开耕的时节,所以在上古时代的日本,樱花被当作是稻谷之神的居宿所在,也是农业的象征。

从上述这段话你就可以知道,在当年,这农业之花绝非是以不食五谷自居的半仙皇家所青睐的东西。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奈良时代,日本上层社会里最流行的花是梅花,王公贵胄们如果要以花为主题吟诗作赋,最佳的选择通常都是梅花。据不完全统计,在奈良时代,比较出名的咏花和歌约160余首,其中写梅花的,就占了将近120首。

为什么日本人会喜欢梅花呢?

难道你没听过这样一首歌吗?“梅花梅花满天下,象征着我们巍巍大中华。”

日本人喜欢梅花,除了紧跟中华品位的步伐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原因吗?

顺便插一句,当年的日本人,也很喜欢牡丹。

国风文化之后,为了摆脱唐文化的影响,日本上下便开始找起了能够替代梅花的观赏品,找来找去,觉得符合既有日本特色又不失华美这一标准的,似乎也就是樱花了。

于是一下子风向大转,天皇开始赏起了樱花,而文人墨客们也都纷纷做起了与樱有关的诗词文章。

几乎就是在那一瞬间,樱花“啪”地绽放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不过比较讽刺的是,当年的农业神花在登堂入室博得贵雅名号后,居然就此和庶民脱离了干系,在之后的七八百年里,赏樱花都一直是日本贵族们的专利,普通老百姓得以坐在花下喝酒赏樱,那已经是江户时代的事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闻名于世界的日本刀。

所谓日本刀,一般而言有两种含义。广义上,指的是产地为日本的刀具,哪怕是一把菜刀,只要Made in Japan,那就能称作日本刀;狭义上,则有个特指,指的是一种叫做武士刀的刀具,而这后者,正是国风文化时代的产物。

武士刀作为一种兵刃,其在冷兵器时代那华丽的江湖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广义的那种日本制造的日本刀,其实早在古坟时代(3世纪中至7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现今还有文物保留。

经过鉴定后发现那把被称之为金错铭铁剑的日本刀铸造于5世纪前后,跟唐朝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日本刀和唐刀之间就完全没有交集。

事实上在唐朝时候,很多中国造的刀被输入到了日本国内,因为和同时代的日本刀比起来,唐朝的刀确实有着很多它们所无法超越的优势,所以一时间备受日本人喜爱,很多刀匠也纷纷开始仿制了起来。

从唐朝直接进口到日本的刀,叫唐太刀;而日本匠人仿制的,则称作唐样太刀。

但是,无论是唐太刀还是唐样太刀,那都不是武士刀,因为前者都是直刀,而后者我们都知道,是弯刀。

在日本的国风文化时代,日本刀开始出现了风格明显的变化,不再一味地模仿中国刀剑而是开启了自己的原创,比如把刀身做成弯曲状,俗称湾刀。

湾刀之所以要弄弯,据说是为了方便骑马砍杀。

总之,武士刀和所谓的“唐刀”之间,虽然不能说一丝干系都没有,但真要讲前者是从后者演变来的,后者是前者的祖宗,是不对的。

国风文化的出现和流行,除了让后世的日本文化盛开出各种美丽的花朵之外,也给藤原时平的改革奠定了一层最初的思想理论土壤,亦让当时以及后来的诸权贵明白了日本未必要事事都效仿中华,中华也并非样样都是最棒最适合日本的,其实就是在开启民智,当然,被开启的并不一定是“民”。

然而,正当藤原时平既有理论又有实权准备大展身手的当儿,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将他击倒了。

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延喜九年(公元909年)四月,这位年轻的左大臣便离开了人世,年仅39岁。

民间一般认为这是菅原道真冤魂作祟——当年你一个回合赶我出了京城,现在我也投桃报李地一回合废了你的性命。

这种话,听过笑过也就行了。

虽然执政时期不过短短数年,但藤原时平所做的一切对后世的日本影响却很深,除去萌芽了国风文化之外,还为世人留下了一部《庄园整理令》。

这其实是时平延续了道真的土地改革方针之后,制定出的一部从法律上正式承认土地的私有,认可了地主的存在的政策。

该政策虽然在之后的两百年里被修改调整了数次,但终究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可以说,日本从中国所效仿来的那一套天下土地皆为国有的制度,到底还是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