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五章 宋朝和日本的平等往来(第2/3页)

道长、赖通父子俩一前一后总共八十来年的摄关政治,使得日本皇权从此名存实亡,而且他们不仅操控中央,就连地方也不放过,在那八十多年里头,许多国司的任命也全都出自他们爷俩之手。

而底下的国司有了藤原家为后台,更是肆无忌惮了起来,纷纷各自建造港口,直接和大宋展开贸易,跟鸿胪馆抢起了生意,而宋朝那边本来就不禁私贸,更何况中国商人也分不清摄关政治还是地方政治,反正看见日本来的商船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地做买卖,久而久之,天皇的中央朝廷能赚到钱才怪了。

对于藤原家的摄关政治,全日本的反应只有四个字:人神共愤。

首当其冲的是半仙皇家,那必然是不高兴的,为了抗衡藤原家,历代天皇采取的对策叫院政。

所谓院政,通俗来讲,就是拼爹。

藤原家之所以能掌权,很大原因是由于藤原家的女儿,基本上代代都嫁入皇宫当皇后,然后生了皇子再当天皇,也就是说,藤原一族其实是天皇家的外公、舅舅或是老丈人。

要跟外公舅舅老丈人对抗,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爷爷叔叔和亲爹找来,枪对枪,棒对棒,亲爹对亲娘。

在摄关时代,当天皇活到二十多快三十的时候,就会把位子传给尚且年幼的太子,而自己则出家做和尚,即为上皇,通称某某院。上皇上面还有法皇,就是天皇的爷爷,同样也是和尚——天皇打算通过这种办法来增加自己的战友人数,然后来压制藤原家的势力。

也就是说,摄关政治跟院政政治两者的本质,其实是天皇母系一族与父系一族之间的斗争。

不过从结果上来看,显然还是摄关政治更胜一筹,因为即便爷爷孙子齐上阵,可皇权依然只是个名分,藤原家还是牢牢地把持着一切。

于是这就让另外的一拨人愤怒了,那便是京都的其他贵族与地方的豪强们。

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重温一下日本的土地制度变革。

且说在当年菅原道真跟藤原时平这两位的改革后,日本土地的私有制算是被确立了下来,不仅朝廷承认土地可以私有,同时也规定一切新垦土地归开垦者所有,而拥有土地者则被称之为领主。

如此这般一来,造成的后果就是各地的领主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了出来。

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开发了土地,就成了财主,你当了财主,那随之而来你的安全也就成了问题,毕竟这世道不是什么人都愿意靠自己本分的劳动来发财的。

那么,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产和家人,就必须要有武器,有了武器还不够,因为你不能一个人拿九把刀,所以还得招募保镖,来保护自己的田园。

这保镖,在日语中被叫做“侍”,也就是武士,俗称打手。

可以说,武士最初出现的意义,是为了保护领主、土地以及农民。

而那些拥有相当武装力量的土豪领主,包括很多国司在内,其实也能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武士,不过为了跟普通看家护院的武士加以区分,一般我们称之为武将。

或许很多人会问,这跟藤原家的摄关政治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当然有关系。

因为土地私有制的深入,从而导致了武士的出现,而武士的出现,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时日本的政治格局,那便是中央政权的名存实亡。

这其实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中央为了掌管地方而派了国司,国司在代替朝廷管理那非常有限的土地的同时,又通过自己开垦的手段获得了大量的私有领地,而且还招募了大批给自己看家护院的私人武装力量,他们自己也从原先的钦派地方官转变成了手握雄兵的武将。这样一来,朝廷在地方还有何权力可言?也别管摄关政治还是院政政治了,中央的一切政令在地方都名存实亡,只有武将,才是真正的统治者。

这种因土地私有而导致的权力分散,既是一种进步的象征,也是动乱的根源。

当然,动乱那是后话了,现在要说的是,因为武将的出现,使得天皇想要搞掉藤原家不再需要单纯地拼爹了,他们还可以拉拢武士来做自己的战友,毕竟枪杆子才是硬道理。

那么藤原家是否也能通过地方势力来扩大自己的阵营从而加强摄关政治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上很难。

原因有二:第一,在日本,天皇是拜出来的,是神,除了极个别的疯子,没有人会想到以人类的身份来挑战皇权;第二,这年头谁都不比谁笨,我有土地有士兵,凭什么还要给你藤原家当枪使?

就这样,武士崛起了。

或者说地主崛起了。

在崛起的过程中,有两大氏族脱颖而出,一家平氏,一家源氏。

虽然看起来势单力薄只有区区两族,但实际上全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事实上截止到平安时代后期,这两家光是直接用平源名号的分流就有几十上百的,还不包括改姓其他的支流,同时不仅在京城举足轻重,而且还遍布了日本各地。

在这几十上百家人里头,有两位最终脱颖而出,一个叫平清盛,一个叫源赖朝。

这两人都出身北面武士,所谓北面武士,指的就是天皇的直属武士,他们除了拥有领地之外,还和中央有着各种瓜葛。

其中,平清盛在仁安六年(公元1167年)当上了太政大臣,虽然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掌握了全日本的大权,靠着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条千古真理凌驾在了整个皇家之上,但这一回的加官晋爵,不仅使得他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当时日本的第一人,也让整个平家跟着一起飞黄腾达了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在平氏政权时代,仅是京都三条地带,就住着平家出身的大小官员170余户。当时平家官员出行都要清道,不仅不允许人阻挡去路,还要保持一条街安静整齐,即便有婴儿啼哭,都要问责基层官吏。

对此曾有人非常不满地反问说,小孩哭闹乃是人类天性,你平家再厉害再不讲理,可总也得让人活吧?

被质问的叫平时忠,倒也实诚,大大咧咧地回道:“这年头,只有平家的人才是人。”

嚣张到这个程度,那就肯定要遭人嫉恨了。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沙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如沧桑。

和所有盛极一时的政权一样,由平清盛一手缔造的平氏政权,终究也没能天长地久。

自治承三年(公元1179年)前后起,在诸武将的带领下,日本各地就掀起了各种各样以推翻平家为目标的兵乱。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八月,一个33岁的年轻人,宣布自己和当时日本的实权统治者平家政权正式开战,之后,他率领了一支军队,从利根川左岸的国府台(今千叶县内)出发,向对岸的武藏野发起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