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三章 戊戌变法(第4/5页)

其实李鸿章不是不喜欢日本,而是很忌惮日本。

老爷子从十几年前甲午还没开打那会儿就明白,总有一天日本会成为大清的头号祸患,在他眼里,比起日本,俄国要容易对付得多,所以面对联日还是联俄,他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哪怕是付出沉重的代价也不悔改。

但显然这并非伊藤博文所能接受,撇开日本利益不谈,大家都是亚洲人,哪有跟着白人一起窝里反的道理?所以他试图说服李鸿章改变外交策略,但很显然,老爷子压根就不鸟这茬儿。

无奈之下,也就只好作罢了。

就在伊藤博文滞京期间,维新变法的形势又发生了一些转折性的变化。

9月16日,光绪帝在宫中召见了袁世凯。

此时的袁大人早已是不比当年了,自甲午从朝鲜归来然后目睹水师沉陆军灭,他便顿生振新之意,和康梁所不同的是,他袁项城的“新”,那是有干货的。

光绪二十一年(1895)八月,袁世凯以一封万言条陈呈送光绪皇帝,结合了自己在朝鲜多年带兵经验,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改革纲领,其内容为储才九条、理财九条、练兵十二条、交涉四条,其中以练兵为最重——除去纲领中那十二条以西洋军法练兵的建议之外,袁世凯还草拟了编练新建陆军章程,并认为“大旨则步军操法以师法德国为主”,也就是效仿德国。

同年12月,他的建议得到了光绪帝的认同,朝廷正式颁了旨意,将筹备新式陆军的重任交给了袁世凯,并将天津小站作为练兵的基地。

就这样,袁世凯带着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募集来的两千五百多名士兵外加原先定武军四千七百余人,进入了小站,开始了他的练兵生涯。

这支七千余人的军队,就是后来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重的北洋新军,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新式陆军。

在练兵期间,袁世凯和维新党人来往频繁,不仅有给强学会捐过大把银子,甚至还和康梁等核心把酒言欢,据说在喝到畅快之处时,这哥们儿对康先生郑重许诺:“以后若有用得着世凯的地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维新党里头大多是书生,像袁世凯这种手握重兵的人当然深受欢迎,尤其是在慈禧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总抓中央兵权的时候,他袁项城更是显得弥足珍贵,被视为变法维新的利剑。

其实这次光绪召袁世凯前来,就是想要用一用这把剑。

虽然此时大清的维新已经搞了三个月有余,但这位年轻的皇帝仍是觉得无法放开手脚,他身边的人,也就是康有为他们告诉他,最大的原因在于慈禧。

正因为太后的隐而不退,才使得皇上的强国大业产生了颇多掣肘。

因此康先生认为,必须拉拢一名手握兵权之人,然后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对慈禧来硬的。

当然,这话的后半句,他是不会告诉皇上的。

于是,袁世凯就来了。

光绪很高兴,他先升了袁大人的官,命其为工部右侍郎,接着又说了很多鼓励的好话,总之是希望他能为自己所用,成为君王之剑。

不过袁世凯倒是淡定得很,皇上问什么,他答什么,赏什么,就谢什么。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行为和表现。

9月18日,康有为来到了日本驻华公使馆,拜见了伊藤博文。

这位自比孔孟后来干脆以康圣人自居的康先生,在见到伊藤博文后,很破天荒地谦卑无比了一番,不仅态度极为尊敬,甚至还行了弟子礼。

而伊藤博文则是非常坦然地接受了对方的恭敬,因为他很明白,康有为有求于自己。

不过,自己帮不了他。

来中国一个星期,伊藤博文对于这场变法维新已经看得很明白了——所谓维新,不过是一场闹剧。那维新派虽然嗓门很大,天天叫要变法啦要变法啦,可他们手中一没实权二没民意基础,叫了也是白叫。更可悲的是这群人还全然没有自觉,反而盲目乐观地认为自己的嗓门已经压倒了一切,所以还一直在高呼说三年完成维新大业,让大清焕然一新。

此时的伊藤博文已经基本认定,这场维新,九成九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过康有为似乎还不打算放弃,他对伊藤表示,当今圣上英明伟大,锐意进取,准备变法,我大中华和你们日本“同洲,同种,同文,同俗”,这感觉特别亲切,所以还请你们不要谦虚,担下这老师一职,教教我们怎么干吧。

伊藤博文却摇了摇头,说其实大清目前最要紧的,应该不是搞维新。而是应当先摒除自尊自大的陋习。你们至今还在称呼其他外国为夷狄,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康先生一听这话就摇头了,否认道:“伊藤先生的这套言辞放在四五年前或许还说得通,但现如今根本不可能啊,甲午之后,我中华数千年大梦已为贵国所警醒,哪还可能称别人为夷狄呢。”

这倒是实话,中国人真正愿意正眼看一看这个世界其实并非因为鸦片战争,而是甲午。

不过,这里所谓用“正眼”的群体,其实还是颇具局限性的。

因此伊藤博文也说了:“上流士子,或许真如先生所讲,既不排斥外国,也知道外国的好处,可下层小民呢?据我所知,贵国的升斗百姓中,大多对外洋事务心生恶感,尤其对洋教,堪称痛恨,甚至还闹出不少事端来,长此以往,必为大祸。所以鄙人觉得,搞不搞变法倒是无所谓,先让这些小老百姓明白事理才更为重要。”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情报网真的蛮可怕的,全中国都憋着劲扯变法的时候,唯独他们把目光定在了那些反对洋教的老百姓身上,并且判断“必有后祸”。

但康有为显然没有这种眼力见,这是一个只肯顾当前的主儿,别说他看不到数年后了,就算看得到,也未必肯管。

但嘴上肯定是不肯认栽的:“伊藤阁下您这就是在看不起我大清了,像您说的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而且我国经过几十年磨炼冲击,外加变法熏陶,早就民智大开,明大义者,少说也十有六七。”

“那为何变法数月以来,还不曾有显著的效果呢?”

其实伊藤博文这也就是随口一问,这维新不比感冒吃药,哪有立竿见影的道理。可没承想就是这随便问问的话,却让康有为激动不已,甚至连眼泪都落了下来:“阁下有所不知啊!”

伊藤不知对方为何突然就这模样了,心中不免有点小乱:“康先生您怎么了?”

康先生抽泣了几声,抹了一把眼泪,开始讲述自己是怎么努力带着弟子们搞变法的,而那些守旧大臣又是如何拼着命阻挠自己强国的,自己空有一腔热血报国,只可惜被禽兽之辈阻拦,痛哉,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