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三章 戊戌变法(第3/5页)

很多人都说慈禧太后直接插手变法维新的原因是她和她的同伙们因循守旧,见不得新事物,这实在是很冤枉的,老太太要真是个守旧之人,也就不会有当年的洋务运动了。事实上所谓的维新变法,其实说穿了就是一场政治博弈——光绪跟康有为想打着人气非常高的改革大旗,来清理慈禧一派的老人,而老太太他们肯定不愿意就此被赶走,于是双方自然而然便剑拔弩张了起来。

你要说康有为搞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强国,这我信,但要说这哥们儿是一心无私只为强国,那简直是在胡说八道,十分心志,他康先生能把其中的两分放在强国上,就已经算不错了。

就在维新派跟太后派两拨人明里暗里往死里较劲的时候,一个搅局的人出现了。

9月11日,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抵达了天津,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

伊藤大人来大清的主要目的,是跟康有为搞的这场维新有关。

那么,大清变法维新,跟日本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本来没什么关系,你变你的,我过我的,井水犯不着河水。只不过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国内亚细亚主义风气大变,从一开始的“联华攘夷”,非常微妙地变成了“携华攘夷”,通俗来讲,就是原本把大清当哥们儿共进退,现在想自己当大哥带着大清闯江湖。

这么做,在日本人看来有两个好处:第一,目前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西方列强在亚洲势力日益扩大步步紧逼,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体,恐怕很难对付洋鬼子,而眼下亚洲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日本和大清了,所以为亚洲着想,两国最好联手;第二,日本可以把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带给大清,与此同时,捞点便宜。

于是伊藤博文就来中国了——在来之前,他和明治天皇密谈了很久,虽然不知道谈了些啥,但用膝盖也能明白,肯定和这次大清之行脱不了干系。

在抵达天津之后,伊藤博文受到了大清各界的热烈欢迎,新上任的直隶总督荣禄于12日亲自设宴接待,除去天津官僚名流之外,荣总督麾下的几员干将如袁世凯、聂士成等人也均出席作陪。

因为伊藤博文在这个时候来访必然与维新变法有关,这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在席间,很多人都非常热情地请求伊藤前首相能将日本的先进经验带给大清,让大清早日成为和日本一样的强国,对此,伊藤博文频频点头应诺,说在下一定会的,一定会的。

然而就在这一团高兴的当儿,却突然发生了意外的情况。

荣禄离席了。

没有任何征兆,荣总督忽然就站起了身子,一声不吭地离开了现场,同时脸上很不好看。

作为东道主,作为守旧派首领慈禧太后的心腹,荣禄在大伙一致对变法维新无限看好的气氛下做出这样的行为,这让伊藤博文心中顿时明白了些什么。

9月14日,伊藤一行来到了北京。他们首先来到了总理事务衙门,跟负责人庆亲王奕劻见了一面。

因为有了之前荣禄的经验,所以伊藤博文也就不再一味给新政唱好了,而是自动进入了八面玲珑的模式,在跟奕劻会谈时,他表示,这个变法维新么,说是说维新,其实主要行政还是要重用老成之人,那些少壮派,不是不用,而是不重用,让他们先辅佐老人,打打下手,等成熟了再说。

奕劻是后党,听了这话自是喜上眉梢点头连连,夸赞伊藤大人不愧是东洋名相,真材实料。

但其实私下里,伊藤博文是这么评价这场变法维新的:“说实在的,如果大清皇帝见我并问我关于变法之事,不论从道义上还是实际角度出发,我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说了,他能做吗?就算去做,又能做到什么程度?你看着总理衙门的官僚们,有几个真心想要变法的?而且最近皇帝又突然提拔了那么多新人,如此操之过急,又难免离散了老人们的心啊。”

所谓“突然提拔了那么多的新人”,指的是在9月1日,时任礼部主事王照想要奏请光绪皇帝出国去日本走一趟,亲自实地考察一番,再回来搞改革。但是被礼部尚书怀塔布认为是天方夜谭,不肯转呈,于是双方吵了起来,王照一度还准备弹劾怀塔布阻挠新政——这在变法期间算是很大的罪名,不亚于叛国投敌了,于是怀尚书在不得已之下,只能代为转呈。

9月4日,日理万机的光绪皇帝知道了此事,便立刻赏了王照三品顶戴,并着为四品京堂候补,以示鼓励。

同时,以怀塔布为首的五六名高官,也被以阻挠新政为名撤了职。

接着,就在王照升官的第二天,光绪召见了维新派核心人物谭嗣同,然后任命谭嗣同以及同为核心的林旭、杨锐、刘光第为军机京章行走。

军机京章行走简称军机行走,虽比不得登堂入阁的军机大臣,但却也有足够的实权,民间俗称小军机或小宰相。

一边是罢黜旧人,一边是提拔新人,雷厉风行手段如火,这让伊藤博文感到了些许不安,再加上之前荣禄的态度,更让他觉得,大清的维新变法,其实蛮岌岌可危的。

从庆亲王奕劻的总理衙门出来后,当天下午,伊藤博文又来到了贤良寺,拜访了他的老朋友、老对手、老冤家——李鸿章。

伊藤见李中堂主要为了两件事,首先是台湾交割问题,虽然三年前就已经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已把台湾割给了日本,但因为各种交接工作的缘故,使得当日当时的明治政府仍没有把宝岛拿到手,于是伊藤前首相便代表了天皇,向李前中堂催促,问你们啥时候能把台湾拿来?

李鸿章说你不要急,总归是你们的了,赖又赖不掉,多等一两个月又有啥关系?已经是口中之物了,就不要再咄咄逼人咧。

而伊藤博文却说,虽然已在口中,但尚未下咽,总觉得不能安心。

然后两人大眼瞪小眼了好一会儿,觉得似乎也谈不出个所以然来了,于是便自动转移到了第二件事上。

“中堂阁下在北方为朝廷打造了好一个番邦啊。”伊藤博文非常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鸿章脸色微微一变。

他知道伊藤博文说的那个番邦,是指俄国。

且说当年甲午,作为三国干涉还辽的领头国,沙俄帝国被大清帝国视为救命恩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奉命作为头等专使前去祝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爷子开始逐渐跟俄国人走得近了起来,并试图联合俄国共同对付日本——同年4月,李鸿章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中俄结盟共同对付日本,并同意俄国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经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直达海参崴,口岸对俄国兵船开放,导致整个东北沦为沙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