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四章 维新真相(第2/5页)

但问题是内容二,杨深秀在折子里表示,大清现在都这副鸟样了,一个人是肯定玩不转了,干脆跟别人一块玩儿吧。

所谓的一块玩儿,就是合邦,指的是跟日本、英国还有美国组成四国联邦,四个国家合并为一个,合力同心,屹立于世界。

当然了,由于此事听起来比较有点数典忘祖,所以杨深秀还特意在奏折里劝了光绪:“勿嫌合邦之名为不美,诚天下苍生之福矣。”

这个奏折,其实不光是杨深秀个人的意思,而且还代表了以康有为为首的整个维新派。

我没有骗你。

事实上康有为早在和伊藤博文会面之前,就跟时任日本驻清特命全权公使矢野文雄保持着频繁的来往,两人之间谈得最多的,就是“中日合邦”。

康先生认为,当下的大清帝国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虽然维新变法很有必要,但如果真要掏心窝子说的话,与其维新变法,还不如直接来一剂更猛的猛药——跟日本合为一体,让日本人直接地把明治维新的经验和改革手段引进大清。

这个合邦计划当时已经被策划得非常完详了,用康有为的原话叫作“定稿极详”,只等矢野文雄拿着给东京方面过目,一旦日本那边点头,那康先生这边也将立即展开行动。

不过天不遂人愿,这份都已经基本完稿了的合邦计划最终还是没能付诸实践。主要是因为矢野文雄担心万一被俄国知道,引来俄国人的干涉,那就不好玩了——以当时日本的实力,单挑沙俄帝国还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而康有为当然也知道北极熊的可怕,但又不愿意放弃合邦计划,因此又想出了一个自以为的完全之策,那就是找一个能跟沙俄相提并论的强大帝国,让它也加入到合邦计划里,这样一来,俄国人纵然是有那搞破坏的贼心,却也没那动手的贼胆了。

而那个强大帝国,康先生认为非英国莫属。

于是他找到了在中国居住多年的著名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希望他能以英国人的身份从中撮合,从而完成合邦大业。

这真是找对了人。

李提摩太这个人,自甲午大清战败以后,就极力主张“中英合邦”,还提出了很多非常实质性的计划,比如让英国人来掌管大清的外交,新政,铁路甚至是军队。这正合康有为的胃口,于是两人很快就如胶似漆,打得火热。

再说伊藤博文即将来华的时候,李提摩太就跟康有为建议说,日本的明治维新搞得非常成功,而让日本步入富强的最大功臣,除了死掉的维新三杰,就数这伊藤博文了,所以大清想要搞维新,应该聘他当皇家总顾问。

康有为在点头称善的同时,又表示大清其实应该请两个洋顾问,一东一西,东伊藤,这西么,自然就属李神父您了。

李提摩太也不客气,欣然接受,一副当仁不让的样子。

而在伊藤博文来中国后,尽管至今史学界也没有确凿的能证明他直接参与了中日英三国合邦计划,但有一件事却是铁证如山,那就是在北京期间,伊藤博文和应邀从上海跑来京城的李提摩太,住在同一家旅馆,而且两人彼此之间有过数次密谈,每次密谈的时间都有好几个小时。

密谈了什么不知道,但肯定不会是伊藤博文在教李提摩太学日语,因为就在这几天,维新派上奏给光绪的折子里,第一次出现了“合邦”这个词儿。

而且也不是中英日三国合邦了,而是变成了中日英美四国合邦,也不知道这里面又有美国人什么事儿了。

然后在9月16日,也就是光绪在宫中接见袁世凯的当天,直隶总督荣禄收到消息,称有英国舰队出没于秦皇岛附近海域,第二天,英国人又出没在了塘沽一带。

荣总督当下就派人前去交涉,想要探个究竟,而英国人的回答则有些出人意料,说俄国马上就要入侵大清了,我们是来保护你们的。

因为之前没有任何关于俄国入侵中国的情报,而且此时也完全没有一丁半点的征兆,所以荣禄当然不信了,但也不得不防——不管是俄国要入侵,还是英国人想趁火打劫,都是了不得的大事件,于是他便拍了电报给袁世凯,要他赶紧回来——这便是袁世凯匆匆离京的真正原因。

其实后来查明俄国要入侵一事纯粹是谣言,而造谣者不是别的,正是英国人。

至于造谣的动机虽然至今尚且不明,但后世很多学者都认为,英国造谣沙俄来袭完全是为了能给自己找一个派舰队来大清领海的机会,而之所以要来大清领海,很有可能是为了给清廷施压,以促成所谓的合邦事宜。

而在9月18日康有为见伊藤的时候,本来是想好好谈一谈合邦一事,但因为当时的伊藤博文已经对大清变法基本丧失了信心,态度相当冷淡,因此也只能是暂且作罢,不过无论是康还是伊,两人实际上都没有放弃这个方针,因为就在9月20日,维新党人将合邦后的具体计划也给草拟了出来——中,日,英,美合为一国,各自原有政府全部作废,从四个国家里再选出百余人,组成新政府,新政府拥有管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的大权。

我要是慈禧,别说在颐和园里,就是在南极度假那也得连夜赶回去。

要是走晚了,祖宗的基业搞不好就真的要被那群孙子给拿去卖了。

而就在这套骇人听闻的合邦计划正式出炉的当天,伊藤博文进宫见了光绪。

作为一国之君,光绪当然不能像康先生那样行弟子礼,可却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只不过他心情不太好,这当然是因为慈禧的归来。

此时的伊藤博文因为已经基本看透了大清变法的本相,所以也就不再抱有认真的态度,而是非常敷衍地对光绪说道:“皇帝陛下您这些日子来搞的这维新变法,实在是太好了,是大好,不是小好,这大清振兴,指日可待。此乃亚洲之大幸,就连我这外国人,也忍不住跟着一块儿欣喜了起来。”

光绪没有听出这其中的敷衍,只当是在夸赞他,于是非常高兴,不过嘴上还是谦逊了一番:“贵国维新大业,乃系侯爵阁下一手所创。世界各国无不景仰赞美,朕亦感佩于心。我大清和贵国同在亚洲,相距较近,今日今时亦正在变法,侯爵曾手创大业,必知其中利弊。还望不吝赐教啊。”

伊藤博文连连点头:皇帝陛下只要有想问的,到时候尽可以差人来问,只要在下知道的,一定全都告诉您。

光绪也点了点头,说衷心希望清日友谊地久天长。

然后,这一天的双方会面,就这么草草地结束了。

其实无论是伊藤博文还是光绪帝,都没什么说话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