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忠义超越民族(第4/4页)

在与准噶尔部的战争期间,雍正帝在作为中央政府的内阁之外创设了相当于军事大本营的军机处,这最初被称为“军机房”。军务相关的事务全部由军机处处理,军机处大臣是其负责人。即使军机处决定的是像军需品的征发等与国内财政相关的事项,内阁也必须按照军机处的决定实施,因此内阁逐渐处于军机处的下风,最后不仅是军事,连国内政治的最高决定权也被军机处把持。内阁变成按照军机处的决定去命令相当于日本各省的六部实施的中间机构。军机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成为清朝政治机构的一大特色。

若问为何需要设立军机处这样的机关,这是由于自明代开始施行的内阁制度到清代变得不够便捷。清朝成立之初,天子也罢,政府的干部也罢,都是满族人,在朝中使用满语交流,因此来自中国各省的汉文报告和意见书都在内阁被翻译成满文后才被呈到天子面前。到康熙末年,满洲出身的官吏也大体通晓汉文,不再需要专门翻译,但身为满人,不能放弃满文只用汉文。然而,翻译耗费时间,导致公务停滞不前,不但令朝廷无法敏捷地处理政事,还有在公务停滞期间外泄机密的危险。

雍正帝创设的军机处,在大臣之下设有满族人和汉人的书记官,他们被称为章京。满文的文书由满族人章京处理,汉文的文书由汉人章京处理。因不需要翻译,事务得以快速处理。由于有这样的优势,最初仅作为处理军务的大本营而设的军机处最终成为处理国内政治的中枢机关。不过大臣一贯以文臣充任,绝不意味着军人政治。另外,即使军机处处理的文书,最后的决定权也在君主手中,情形与内阁一致。

军机处大臣之下作为书记官的章京都是精明能干的年轻政治家,即使不是文采飞扬的人,也必须是能够快速写作的人。章京之下没有设置书记。从前中国式的官厅的下级组织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一种像代书人一样的人,他们被称为胥吏,由于处理公务的方式恰似民间的承包商一般,随之产生了非常大的弊害,而军机处绝对不使用胥吏,纯粹作为天子的智库而侍奉天子。因此,有人认为在避免清朝的政治出现重大弊害方面,军机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军机处虽很难说是满洲式的机关,但从不用胥吏这一点而言,可以说至少不是汉人式的机关。创建这样的新式机关,的确是雍正帝智慧的结晶,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满族人的独特创意。


[1] 参见汪景祺《读书堂西征随笔·诙谐之语》,上海书店,1984,第49页。此处根据日文对原文略做删改。——译者注

[2] 此段为《大义觉迷录》第一卷第一篇上谕的内容概括,日文与原文差距较大,本段内容根据日文翻译。参见《大义觉迷录》卷一,《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22册,第260~266页。——译者注

[3] 参见《大义觉迷录》卷三,《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22册,第340~344页。日文与原文有出入,此处根据日文进行了删改。——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