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萨拉热窝逞凶

一九一三年在波希米亚举行哈布斯堡陆军年度演习时,弗朗茨·斐迪南指示康拉德规划一九一四年两波演习。除了历来固定于九月举行模拟与俄交战的演习外,斐迪南大公希望在一九一四年六月另外在波斯尼亚举办一场动用两个军的大型演习。维也纳希望这场以塞尔维亚人为假想敌的演习,不仅会让塞尔维亚人胆寒,而且可在巴尔干半岛展示奥地利早该展示的武力。

一旦爆发战争即会总绾奥匈帝国兵符的弗朗茨·斐迪南,届时会亲临现场主导军事演习。斐迪南大公即将到访波斯尼亚一事,一九一四年三月受到奥国和外国报纸广为报道,为塞尔维亚恐怖分子提供了一个让人手痒难耐的攻击目标。阿皮斯上校和黑手会想用一场惊人的恐怖主义攻击激怒奥地利人,但也想借由堵死与维也纳的所有协商管道,驱使塞尔维亚总理尼科拉·帕西茨开战。[1]帕西茨比阿皮斯之类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更为深谋远虑,对于正忙于消化、并吞马其顿、阿尔巴尼亚领土的塞尔维亚王国是否能击退来犯奥军,也远不如他们那么乐观。为迫使帕西茨行动,黑手会于一九一四年春开始在贝尔格莱德培训三名波斯尼亚学生,加夫里洛·普林齐普是其中之一。黑手会为普林齐普三人定好计划,要他们与另外四名刺客连手暗杀斐迪南大公,那四名刺客则会从波斯尼亚找来。

在七名刺客为行刺做准备时,康拉德正努力欲保住他的职位。斐迪南大公在一九一三年陆军演习现场当众叱责康拉德,似乎要当着康拉德的面,为他在雷德尔事件后新接任的“联合武装部队督察长”一职立威。两人虽然言归于好(康拉德向其情妇吹嘘向来疾言厉色的大公用了“非常窝心的话”安抚他),但布罗施上校一九一三年十、十一月写给奥芬贝格的信,却想当然地认为改变就要发生,会有不像康拉德那样“减损”斐迪南大公威望、惹恼大公的新人接任参谋总长。接替康拉德者,大概会是波蒂奥雷克,或是大公的新副官卡尔·巴尔道夫(Karl Bardolff)将军。前者“渴望接掌此职”,后者“在舍穆瓦任职期间基本上掌理参谋部”。[2]

这两人和其他人选的名字外泄,间接表示换人在即。康拉德听到风声,急急面见皇上以挽救职位。一九一三年十月,这位职位岌岌不保的参谋总长晋见弗朗茨·约瑟夫,相谈甚久,皇帝得知康拉德已失去斐迪南大公的宠信,非常乐于让康拉德改投他旗下。康拉德成为霍夫堡宫与美景宫持续不断的权力斗争中最新的争夺标的。后悔于雷德尔事件期间将兵权大幅授予斐迪南大公的皇帝,这时向康拉德保证不撤换他,且恢复他直接进宫面见皇上的权利,借以削弱弗朗茨·斐迪南的权力。身为斐迪南大公的门生,康拉德与霍夫堡宫的公函往来原都得通过美景宫。如今,他的信函将朝反方向传送。[3]康拉德想必把大部分醒着的时间花在游移于不同明主间和保卫他日益缩小的地盘上。剩下的时间,他才用来思考奥地利日益紧缩的行动自由。

一九〇五年的施里芬计划要奥匈帝国人做到某些事,即得守住位于加利西亚、波兰的要塞,直到德国人击败法国人为止(据这计划的想定,要六星期),但他们也将得击退塞尔维亚人。在一九〇八年波斯尼亚并吞危机期间,战争差点引爆之时,康拉德拟出一个乍看之下很漂亮的计划来落实上述义务。局部性的奥、塞战争,发生概率不高,万一发生,以B计划(巴尔干计划)因应;奥地利与塞尔维亚开战,把俄罗斯卷入,发生概率颇高,万一发生,则以R计划(俄罗斯计划)因应。为使哈布斯堡陆军能因应上述任一突发状况,康拉德把陆军分为三群:第一梯队(A-Staffel,九军二十八个师,开赴俄罗斯战线)、巴尔干最小兵力群(Minimalgruppe Balkan,三军八个师,用于对付塞尔维亚)、第二梯队(B-Staffel,四军十二个师,将作为总预备队在两战线之间机动因应)。如果能将奥塞战争局限于当地,第一梯队将守卫俄罗斯边界,第二梯队则与巴尔干最小兵力群会合,以二十个步兵师和三个骑兵师执行B计划。如果俄罗斯介入(所有人都认为必会发生的情况),则执行R+B计划:第二梯队将立即上火车运往加利西亚增援第一梯队,以四十个步兵师打俄国,巴尔干最小兵力群的八个师则只着重于防守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匈牙利的边界。[4]

一九〇八年时,塞尔维亚兵力少且弱,且俄罗斯还未从败于日本之手里恢复元气,这样的计划似乎还管用,但到了一九一四年,情势已不同:一开战,维也纳的四十八个师将立即要面对至少俄国五十个师和塞尔维亚十一个师,且后续还要对付源源而来的许多俄国后备师和准备支持塞尔维亚正规军的数千名游击队员。一九〇八年时,俄国铁路非常原始,因而有施里芬所谓的“广漠无铁路”的俄罗斯之语,但到了一九一四年,那一广漠之地已有法国资助建造的双线铁路贯穿,若奥地利人在运送部队到东边上稍有延迟,就会吃大亏。事实上,到了一九一四年,俄国铁路已好过奥国铁路。俄国有四条单线铁路(单线意味着只能单向运输)和五条双线铁路(意味着能双向运输);而奥地利只有七条单线铁路,其中两条得奋力穿越高耸的喀尔巴阡山。按照当时客观的估算,这意味着俄国一天能运送两百六十列火车的兵进入波兰、乌克兰战场,奥地利则是一百五十三列。[5]

在几位强悍、久经战火洗礼的将军领导下,塞尔维亚军队兵力成长同时现代化,使奥地利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只需派支小型军队越过多瑙河或德里纳(Drina)河征讨,就能让塞尔维亚学乖。[6]早在一九一一年,康拉德就在兵棋推演中发现,至少要十四个师才能击败塞尔维亚,而如果同时与俄国交战,根本腾不出这十四师的兵力。为彻底挫败奥地利,塞尔维亚人的办法,就只有把军队从边界撤回,迫使奥地利人深入多山的塞尔维亚内陆,陷入旷日废时的战事。事实上,一九〇七年奥地利的军事演习和一九一三年维也纳的兵棋推演,已测试并证实塞尔维亚战术撤退会对不善打仗的奥地利军队带来何等毁灭性的压力。陆军部长奥芬贝格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前夕即看出,奥地利任何入侵塞尔维亚的行动,都必须利用摩拉瓦河谷(Morava Valley)这个宽广的通道,而非蚕食没有战略价值、位于德里纳河与萨瓦(Sava)交会处的塞尔维亚王国西北隅。但如此兵分多路的宽正面入侵会需要较多兵力且较耗费时日,而奥地利没有那么多兵力和时间可用。在一九一四年四月走访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时,波蒂奥雷克做了他自己的推演——衍生自棋赛的战况仿真,以铁制对象标示部队和补给,在实际后勤、地形因素下每步限于两分钟内完成。令在场所有人惊愕的是,塞尔维亚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