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记载明清吕宋—婆罗洲之间航路的史料

如果说陈伦炯书中所记吕宋至文莱的航路反映了中国舟师所使用的中国传统航海术,那么这个传统究竟是怎样的。查找陈伦炯以前中国航海图籍对吕宋至婆罗洲航路的记载,据笔者所见明末清初有如下史料:

一、向达教授所刊布的从英国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抄回的汉文旧籍《顺风相送》中《吕宋往文莱》一节。

二、同上书中《泉州往勃泥及文莱》一节。

三、向达教授所刊布的从英国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抄回的汉文旧籍《指南正法》中《往汶来山形水势》一节。

四、明张燮《东西洋考》中《东洋针路》中所录吕蓬至文莱国针路一节。

上述四条成书时间相差不大的史料究竟如何描述吕宋至婆罗洲的航路,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上述史料向达教授和谢芳分别已作过较详细的注释,但他们均很少注意史文中所记载的罗盘针位。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在航路的研究时考虑罗盘针位的因素,考察针位与洋艘通过某段海域时的关系,冀借此能有一点新发现。《顺风相送》中《吕宋往文莱》针路的记载是:

鸡屿(注:向达注云:“今犹有鸡屿之名,即Corregidor。”见《两种海道针经》,第89页。Corregidor岛,位于今马尼拉湾口,中分两侧水道。)开船,用巳丙及乙辰(注:在罗盘方位中,午位为正南,卯位为正东。“巳丙及乙辰”针分别相当于今南偏东15度和东偏南15度。),十更。

沙塘石(注:今地待考。)开船,到吕蓬(注:“吕蓬”,张燮《东西洋考》在记吕宋土产时提到:“吕蓬,在吕宋之南,产螺蛤”。谢芳认为“吕蓬”即吕宋马尼拉湾外之庐邦岛(Lubang)。见《东西洋考》,第273页,索引。庐邦岛确在吕宋之南,地望合。在下述《指南正法》中提到吕宋赴文莱的开船地为“吕帆”,当为同一地。)港口。若是吕蓬山外过,讨麻里吕。(注:“讨麻里吕”,向达校注本中作一个地名,不妥。这里的“讨”字是动词,其意义当为“寻求”。下文还有“讨郁山”、“讨鲤塘屿”,可证此说。“讨郁山”,即寻找“郁山”;“讨鲤塘屿”,即寻求“鲤塘屿”。“麻里吕”应当就是今马尼拉,此地名《大德南海志》已见。《南海志》在卷7“诸蕃国”条中有“佛坭国管小东洋”的几个地名,其中第一个为“麻里芦”,当即此“麻里吕”。从鸡屿开航,麻里吕位于马尼拉湾内,在航线的相反方向。)

坤未(注:在罗盘中,坤位为正西南。“坤未”为西南偏南7度30分。出马尼拉湾驶向吕蓬(庐邦岛)进入南海,确应取西南航向。),五更,取芒烟山。(注:“芒烟山”是古代中国舟师在东洋航行的一个重要地标。《顺风相送》在记“泉州往勃泥即文莱”航线时,提到,泉州启航先取“单丙”针(即南偏东15度),航行一日,然后取丙午针(即南偏东7度30分),乘好风航行五日,可见“小吕逢山”,当为今庐邦岛东北的卡伯拉(Cabra)岛。再取丙针(南偏东7度30秒)航行一昼夜,可见此“芒烟大山”。这时向北望是“吕蓬大山”(即今庐邦岛),而有两岛之间形成的海上通道,即“门”,舟师见“门内从边落去”(《两种海道针经》,第92页)。此门当为庐邦岛与其东南的郭落(Golo)岛之间的水道。如此说成立,则“芒烟大山”当为庐邦岛南部濒临南海之Manog。)

丁未及午丁(注:在罗盘中,午位为正南。“丁未”针为南偏西22度30分,而“午丁”为南偏西7度30分。这里说,至芒烟山后,航向转向偏南。其原因应为,南海之中的诸水下暗礁对过往船只的安全造成威胁,如一直取西南航向将进入今南沙群岛北部岛礁海域,故海舶为安全计不能深入南海。过吕蓬(今庐邦岛)后,应及时向偏东方向转向,取正南偏西航向,贴近菲律宾南部诸岛的航线。),十更,取麻干洋(注:对比下文《指南正法》吕宋往文莱针路中提到的地名“麻茶洋”,以及下述《东西洋考》所录吕宋赴文莱针路中提到的“磨叶洋”。或许“麻干洋”、“麻茶洋”与“磨叶洋”为同一地名的不同译名,存疑。向达教授将“麻干洋”比定为吕宋至巴拉望(Palawan)岛之间的洋面。如再精确一点,从航路上看,似未到巴拉望,应在民都洛(Mindoro)岛以西洋面一带。),了讨郁山(注:“郁山”今地待考。向达教授将“讨郁山”当作一个地名,不妥,详见上。“了讨郁山”的意思应当是取麻干洋之后,再找“郁山”。从航路上看,应位于巴拉望之北海域,约在今民都洛岛、布桑加(Busuanga)岛、龟良(Culion)岛以西的南海洋面。),无风摇橹二日三夜。

单午及丁未(注:“单午”为正南向,“丁未”为南偏西22度30分。),取小烟山(注:“小烟山”名见下文《东西洋考》。此“小烟山”当为《指南正法》所述吕宋“往汶来”航线中提到的“小烟可窑山”。据《指南正法》,在“小烟可窑山”之前,经过“小罗房山”,位于船的内侧。船向南行,西面是浩瀚的南海,当为外侧,东南是吕宋列岛,当为内侧。向达教授无法确定“小烟山”、“小烟可窑山”与“小罗房山”的今地,见《两种海道针经》,第212页,注释。笔者认为,“小罗房山”与“小烟可窑山”(即小烟山)均应位于民都洛岛西海岸。)前密。

丁未(注:同上,“丁未”为南偏西22度30分。布桑加岛、龟良岛诸岛呈西南向排列。),五更,取三牙、七峰山。(注:“三牙山”、“七峰山”,亦见于《指南正法》所述吕宋“往汶来”航线中。向达教授置之于巴拉望。“七峰山”,下述《指南正法》提到“七个大山头,高尖峰”。)

单丁(注:“单丁”相当于南偏西7度30分。),五更,取芭荖员。(注:“芭荖员”,即今之巴拉望岛。诸家无不同意见。巴拉望岛为东北—西南走向,与此航向合。)

丁未(注:罗盘“丁未”位,即南偏西22度30分。此航向与巴拉望岛的走向一致。),五更,罗卜山(注:“罗卜山”即下文《指南正法》吕宋赴文莱针路中提到的“罗仆山”;亦即同书泉州赴文莱针路中的“罗模山”。《顺风相送》称“高大有云”,《指南正法》说“此山高大”。此处提到的“文滴”,不解其意,待查。),文滴古幞山头(注:“古幞山头”,即下文《顺风相送》泉州赴文莱针路中所提到的“古幞山”。),高大有云。犀角山。(注:“犀角山”名见下文《指南正法》“往汶来山形水势”;亦见于同书“泉州往勃泥即文莱”针路。)